首页 快讯 > 正文

先裁员后招聘?知乎不舍视频业务,代理商:从未见过如此混乱的互联网公司

“管理混乱”是知乎视频迟迟没有出圈的原因之一。

知乎视频部门又传出动态。

本月初,一位前知乎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匿名爆料称,知乎目前正在招新、重组视频团队。

从今年2月起,脉脉上就有员工爆料,知乎视频部门经历过两次裁员,刚成立不到半年的部门已经被整体裁掉,且内部管理混乱。“帮派严重到怀疑人生,不跑腿搞好关系就会被淘汰。”

有员工匿名对媒体表示,视频业务确实有压缩,但未听说知乎会彻底放弃。另有员工称:“对视频业务裁员的消息并不意外,知乎视频多年来没有起色,换了很多人。”

知乎方面则多次对媒体否认:“知乎从未放弃视频布局,相反还将探索新的视频业务形态。”

对于此次视频业务招新,时代财经发现,知乎4月1日在招聘网站拉勾上发布了一条“视频消费产品经理”的岗位,负责视频产品的功能设计、竞品分析和用户调研等工作,薪资为25k-50k,15薪。

不过,此次招聘规模并不大,除上述信息外,时代财经并未搜索到其他公开的视频业务招聘消息。一位猎头对时代财经表示,知乎与视频相关的岗位暂时没有对猎头开放,目前在脉脉上公开的“视频创作者运营”岗位已经关闭。

创作者:视频月收入只占账号总收入10%

知乎做视频的历史并不短。

2017年,知乎用户便可以在App端内上传视频,次年知乎首次新增“视频”专区。2020年愚人节,知乎发布“B乎”模式,意为知乎的B面,其中一个栏目便是“B乎有视频”。

2020年,知乎视频计划开始提速。当年10月,知乎发布了“海盐计划”扶持视频创作者,扶持内容包括5亿现金补贴、百亿流量扶持、视频创作培训、签约机会等。

为了将站内擅长文字的创作者转化为视频创作者,知乎提供了不少视频创作扶持政策,比如定期开视频训练营,提供工具帮创作者制作字幕、配音,甚至会找专门团队帮签约作者做视频剪辑。

知乎副总裁张乐荣曾对媒体表示,知乎不缺“知识人”,缺的是“工具”。知乎一直给人的印象是图文,这些人能写,知乎要做的就是将他们的文字内容转换成视频。

知乎情感博主宏桑参与了早期的知乎视频签约计划,当时知乎与十几个垂直领域的头部作者,签约做视频转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宏桑对时代财经表示,在早期,他一周做一两期视频,在平台的支持下,来自视频的月收入有1万多元。

相比于视频,宏桑更擅长文字创作,选择知乎作为账号的主阵地,是因为他认为知乎有深厚的内容沉淀:平台偏向于做专业化、深度化的内容,用户有深度阅读的习惯,长尾内容也更容易得到展示。

“虽然知乎也有热榜,但内容展现并不是中心化的。像‘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这种垂类话题可以一直有流量曝光。”

但宏桑也意识到,内容的视频化是未来的主流方向。所以,他目前也正在尝试往视频创作转型。

有深度内容,有视频化工具,但知乎的视频化转型并不如设想的顺利。

另一位从文字转型视频的创作者对时代财经表示,知乎现在对视频的扶持并不像初期那样力度大,但创作者的视频收入主要依赖知乎的补贴,目前其视频月收入只有三千元左右,只占账号收入的10%,且浏览量并不高。

“知乎当时吸引了很多外站大V,但是他们的主力是在B站等其他视频平台,只是会把内容同步到知乎。至于本地大V,适合做文字的并不一定适合做视频。”上述创作者表示。

也有一些早期的知乎文字作者直接放弃了创作。“一开始在知乎只是想写点什么,不图钱,只想有个交流的地方。后面觉得知乎软文越来越多,问题鱼龙混杂,不想回答了。至于视频,我了解到知乎的创作者激励和整体的变现能力基本为零,并没有创作的动力。”一位前知乎创作者对时代财经表示。

也有一些图文创作者选择出走知乎,在B站等平台实现“内容视频化”,比如半佛仙人、小约翰可汗。有分析认为,知乎的内容曝光主要来自用户搜索,但视频的高制作成本决定了针对特定问题的“视频回答”是不现实的。且知乎作为一个强目的性、以内容而非以人中心的知识社区,无法像B站那样引导用户关注答主,也缺乏弹幕、投币等互动激励措施。

受阻的商业化拓展

除视频创作者需要激励和变现途径外,知乎本身,面对连年的亏损与严厉的外部监管,商业化任务迫在眉睫。

知乎前员工萱萱(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知乎的商业化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城市站,通过各个城市设立代理商来拓展知乎的地方影响力、链接地方商业资源。

萱萱曾经任某东部城市代理商。按照萱萱的叙述,知乎的城市站代理商制度类似加盟商,城市站的日常工作都要接受知乎总部的领导,但自负赢亏,且每季度都需要给知乎交代理费。

在视频方面,萱萱表示,知乎去年的政策是大力扶持视频部门,目标是做成知识分享届的抖音。萱萱部门承担的任务,一是寻找当地的视频拍摄者达成合作,二是和当地的商铺洽谈,拍摄探店视频。目标是等账号积攒一定用户后,再和这些商品建立商业合作。

不过,城市视频的尝试没有激起任何水花。“唯一的效果只是增加了知乎的视频数量。”萱萱说

萱萱认为,一方面,探店的范围只集中在某一条街,视频受众本身比较狭窄,只有本地人和来旅游的人会感兴趣。另外,团队的视频创作和剪辑功底也不够,因为城市站没有钱,招聘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应届生。

萱萱表示,有时知乎总部也会给到一些非常有趣、容易进行商业变现的活动策划,但城市站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执行,往往只能完成20%的KPI,“规划一条龙、落地一条虫”。

城市站办活动的启动资金都需要自己出,还需要向知乎采买开屏广告、推送、IP等资源,知乎会给城市站内部优惠价格。“比如开屏广告,对外是100万元一次,给城市站的价格是5万元一次。”去除活动本身的开销和给知乎的钱,城市站本身的盈利非常少。

知乎去年曾表示,要一年拓展200个城市站。但据萱萱了解,愿意帮知乎做活动的城市站并不多,实际落地的城市站只有十几个,还有很多城市站已经在退出。

萱萱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碰见知乎的这种城市站合作模式,“城市站每年要给知乎钱,还要从知乎采买资源,赚的钱也要分一部分给知乎,但所有工作都是在知乎的领导下进行”。

“第一次遇见这么混乱的互联网公司”

在代理商看来,“管理混乱”也是知乎视频迟迟没有出圈的原因之一。

“之前也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待过,互联网公司节奏快是常态,但管理像知乎这么混乱的还是第一次遇见。在做知乎代理商这段时间,对于自己的工作,不管是结果和过程,都是很懵的状态。”萱萱表示。

萱萱觉得,知乎总部容易“拍脑袋决策”,提出一些宏大但完全无法执行的任务。比如,领导曾经要求他们在城市中的每一家餐饮或娱乐线下店铺放上知乎的物料和周边,通过赠送小礼品让每一个进店顾客扫码回答知乎问题。

有时,季度KPI会在季度中旬才下发,给到的执行时间只有1个多月,且会突然变化,比如从4场沙龙活动变成30场线下活动。城市站给知乎交的代理费也从每季度一次变成一次性交几十万元。

在日常工作中,萱萱表示,能感觉到知乎总部政策的混乱。萱萱每月都要和总部开周会、双周会,但许多会议都在重复汇报工作。一个项目立项,需要IP部、设计部、品牌部、城市经理等多个环节的审批,流程极其复杂。

总部工作人员的面孔也一直在变化,实习生一个月变一次,正式员工半年到一年就会变化,知乎的内部调岗也比较频繁,导致城市站与总部的沟通成本非常高。

萱萱的直属领导是城市站经理,不过城市站的所有工作任务都由知乎总部下发,但萱萱至今不清楚领导城市站工作的人是谁、在知乎属于哪个部门和岗位。

政策朝令夕改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与品牌洽谈联名活动时,萱萱已经基本要谈成,知乎却突然要求品牌方必须出钱采买资源才能合作。

萱萱表示,知乎希望与当地历史文化悠久的品牌达成合作,但品牌方对知乎,尤其是知乎视频的认可度并不高。

“如果做联名活动,品牌方出的钱大概在十几万元,这笔钱他们是出得起的,只是觉得花了钱没有效果。并且,在品牌方的眼里,知乎还是一个知识分享类的平台,他们并不了解知乎视频。”萱萱透露,与知乎合作最多的品牌类型是植发和小家电。

去年年底,国家网信办约谈知乎网负责人,针对知乎网多次出现的违规信息,要求其进行整改。整改期间用户无法在知乎发帖或评论。那一段时间,萱萱城市中的不少月费10万元、合作两三年的客户都要求终止合约。也是在那时,萱萱选择了离职。

4月12日,时代财经就裁员及招聘相关传闻及上述管理问题向知乎方面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标签: 互联网公司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