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数字化转型不畅,捷信消费金融正寻求中资股东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刘双霞
在疫情、监管环境、行业趋势等诸多因素作用下,消费金融行业格局生变,机构之间座次重排。WEMONEY研究室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正寻求股权出售。这意味着,这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有望引入中资股东。
作为原银监会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企业之一,也是第一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最早以人海战术占据国内消费金融老大地位,但其近几年发展遇阻,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水平均出现缩水,老大地位不保,同时又因缺乏互联网基因等因素,线上化转型之路不畅。
01.欲寻求新投资人
WEMONEY研究室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捷信消费金融正寻求股权出售,目前尚不知整体股权出售还是引入新股东。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捷信消费金融正与一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接触。
这也意味着,捷信消费金融股权结构有可能迎来变化。捷信消费金融是一家老牌消费金融公司,于2010年11月10日成立,注册资本70亿元,是原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国首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其股东为国际领先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捷信集团。
捷信集团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捷克,为全球9个国家超1.4亿客户提供了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捷信消费金融业务正式进入中国,2010年获得中国消费金融牌照。
捷信最早以人海战术占据国内消费金融老大地位。从2010年成立以来,捷信依靠大量销售人员线下地推的模式快速发展,巅峰时期员工人数一度达到8万人,不过随着线上消费金融业务不断发展,线下模式弊端凸显,运营成本飙升,捷信消费金融开启大规模裁员。
据报道,过去三年里,捷信消费金融为从线下转型线上,合计裁员达5万人。
另据WEMONEY研究室了解,2022年春节过后,捷信消费金融又开启新一轮裁员,被裁人员包括职能部门、CTO等高管。
02.老牌消金巨头跌落
从2010年至今,捷信消费金融已走过12个年头,其发展趋势和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2010——2019年十年间,消费金融凭借在服务消费者即时与潜在消费需求上的优势,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到2019年底整体行业贷款规模接近10万亿元。
在这一阶段,捷信消费金融借助大量铺设一线销售和驻店业务点的地推模式快速发展。2018年,捷信消费金融以1.7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98亿元)的净利润,稳坐24家已开业消费金融公司头把交椅。
快速增长的业务规模使得捷信消费金融一度想要冲击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第一股。在2019年,捷信集团曾计划赴港交所IPO。2019年年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突破千亿元,成为当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一家千亿级公司,一时风头无两。
彼时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捷信旗下捷信消费金融的总贷款为132.61亿欧元,同比增长10.25%;经营收入为12.76亿欧元,同比增长3.4%;收入净额为1.05亿欧元。
但之后,捷信集团宣布撤回上市申请,并表示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挑战影响了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撤回上市申请是市场环境所致,公司资本充足,尚不需要通过上市保持业务增长。
事实上,当时行业环境也已发生变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各行各业的线上化趋势不可逆转,也影响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市场格局,行业由最初的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运营模式转变。
与之同时,在趋严的监管环境下,消费金融公司的竞争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各大商业银行加速向零售业务转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凭借更低资金成本、较高的风控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等优势,快速崛起。
在此背景下,以线下模式为主的捷信消费金融痛失老大地位。
2020年,捷信消费金融资产规模出现了大幅“跳水”。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费金融总资产为652.07亿元,较2019年末的1045.36亿元,下滑37.62%;总负债为537.61亿元,较2019年末的932.27亿元,下滑42.33%。2020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降88.1%;营业收入112.32亿元,同比下降35.2%。
而其竞争对手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末总资产1083.11亿元,同比增长16.84%,一举超越捷信消费金融,成为持牌消金行业新龙头。2020年,招联消费金融营业收入128.16亿元,净利润16.68亿元。
2021年,联合资信发布评级公告表示,经综合考虑,决定将捷信消费金融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该评级公司认为,捷信2020年经营业绩表现暴露出其业务处在转型期,受到业务策略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存在业务规模收缩趋势较明显、高管稳定性呈现一定波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盈利水平承压、未来经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等问题。同时,母公司捷信集团大幅亏损及实控人离世等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公司对捷信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
03.线上化转型阵痛
早前较为粗放的线下模式、重营销轻服务的经营策略,使得捷信消费金融资产质量和用户体验受到影响。
招股书显示,捷信中国地区业务自2016年至2019年6月30日的不良贷款比率分别为4.3%、7.2%、9.7%、9.6%。据披露,捷信集团曾拥有一支多达2210人的催收团队。这也使得捷信消费金融成为各大投诉平台的“常客”,关于其高利贷、暴力催收的客诉不断。
事实上,捷信消费金融也早已意识到危机所在,其早在2017年就开始谋求向线上模式转型。
据报道,自2017年末至今,捷信在深圳、天津、长沙等地分批次地进行人员优化,开启批量裁员。
2020年2月,借助疫情契机,捷信CEO发内部信称公司的转型之旅已经开启,启动“2023战略”,全面布局线上,同时也削减了人力成本,谋求让业务变轻。
在捷信消费金融线上化转型背后,是一轮轮残酷的裁员,曾为捷信辉煌贡献力量的员工也与公司对簿公堂。与捷信有关的案件中,案由为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案件屡见不鲜。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一则案例显示,李某于2018年11月入职捷信公司,任销售一职,2020年5月捷信公司向李某发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通知书显示,因李某已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不予以任何经济补偿。
捷信公司主张的李某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系其向捷信公司后台上传的客户提货照片为手机翻拍截图照片,而非使用公司办单设备现场拍摄,且上传提货照片的时间是办单次日,而非在当日当场上传。对此法院认为,捷信公司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缺乏事实依据,属违法解除,最终判定捷信应向李某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因业务转型所带来的裁员本无可厚非,但这家老牌消费金融公司应更人性化的处理好裁员事宜。目前来看,捷信消费金融已开启了以数字化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转型战略,动作频频。
据披露,捷信消费金融推出了首款循环额度贷款产品“捷信惠购”,布局新一代智能客服中心,打造的乐易购客户自助服务模式2020年覆盖约14万商户,同时也在推广线上APP、线上商城,布局数字人民币等。
业绩层面,捷信消费金融总经理翁德雷·弗里德里奇披露称,捷信中国2021年1至5月的盈利已超2020年全年。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捷信消费金融互联网基因不强,风控也不具优势,要在中国本土实现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捷信消费金融在此时引进一家中资、有流量、有技术优势的金融科技公司股东,对于其线上化转型将起到助力作用。
标签:
您可能也感兴趣:
为您推荐
美国新冠疫情可能被低估 或再现上升潮
“险资入粤”加速向大湾区布局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报告
【观点】用强监管遏制资管业野蛮生长势在必行
排行
精彩推送
- 罗普特:拟回购3000万元股份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 捷佳伟创:实控人左国军向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质押3万股
- 独家|数字化转型不畅,捷信消费金融正寻求中资股东
- 利率下行时代,梧桐树带来长城山海关增额两全险“抗通胀神器”
- 百利好环球: 直播行业爆发式增长 互联网文化业态新突破
- 蜜雪冰城,加盟失控
- 【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攻坚战】织密疫情防控网
-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铁牛”发力助春耕
- 全力以赴为抗疫做好保障
- 股票交易十档行情的真实情况是什么? 一文解答
- 索菲亚去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89.72%,对恒大计提减值超9亿元
- 吕梁209国道改线工程柳树墕隧道左线顺利贯通
- 信用卡刷卡手续费是如何计算的? 一起来看看吧
- 余额宝还信用卡不需要手续费用吗? 一起来看看吧
-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不负春耕不负春
- 散户线指标怎么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财经分析】中美利差出现倒挂扰动市场 短期冲击或带来做多机会
- 奥的斯机电电梯深圳分公司被罚1万元,系未按规定维保电梯
- 余额宝是怎么赚钱的? 余额宝详细介绍
- 银行定期理财可以提前取吗? 具体答案如下
- 建设银行龙卡信用卡办理分期后 提前终止分期怎么办?
- 非银金融是除开银行以外的金融企业吗? 非银金融详细介绍
- 账户天降优惠券?星巴克回应:是bug,正全力抢修
- 国债逆回购1天和7天哪个好 谁的收益更高?
-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具体答案如下
- 阳光城:未能足额偿付“20阳光城MTN002”本息合计7.86亿元
- 国债逆回购手续费需要收取1元钱吗? 一起来看看吧
- 公牛集团去年净利润增20.18%至27.8亿元,主营产品毛利率下滑3...
- 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 一文带你了解
- 知乎正式启动双重上市!去年净亏损同比扩大逾120%,知乎能否...
- 6400万元存款被冻结,“顶流”蔡徐坤再登热搜!
- 美国新冠疫情可能被低估 或再现上升潮
- 惊呆!骑手日入过万?顺丰同城紧急回应:送了60单,打赏收入7...
- 瑞幸咖啡完成债务重组,破产保护程序结束
- 金越资产徐晓丹:推进AMC参与中小银行改革化险风险化解难点
- 超1亿元业绩补偿款未追回,长信科技收关注函
- 普华永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中小银行风险化解经验
- 宁波银行2021年资产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3.90%
- 科技赋能!江苏银行打造全场景线上服务平台
- 知乎发旧股招股:徐新减仓80%最高套现6个亿 指导价较美股溢价29%
- 每经热评|多家公司独董被罚 诚信尽责原则不能丢
- 公牛集团净利润增20%:反垄断罚款近3亿,高瓴资本减持、谢治...
- 瑞幸咖啡破产保护程序结束,造假风波后两年经营累亏31亿元
- 七匹狼诉白云边酒业侵权“花开富贵”商标,曾状告多酒企判赔3...
- 晋城市能源行业安全生产暨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召开
- 沁县气象局强化气象服务提升森林火险监测预警水平
- 新绛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筑牢基层治理坚强阵地
- 光正教育涨超10% 港股部分教育股逆势上涨
- 华安证券:减持股东队伍扩大 董事会换届再现延期
- 晶振行业景气依旧 泰晶科技一季度业绩预告出炉
- 山西阳城:铺就城市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 雪花啤酒超标排污被罚
- 九安医疗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40亿元-160亿元,今日开盘涨停
- “险资入粤”加速向大湾区布局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报告
- 信息录入核酸采样
- V观财报|九安医疗一季度扣非净利或大增800倍!股价回撤18%
- V观财报|零氪科技撤回赴美IPO,两年亏超9亿
- 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200亿元 结构性政策工具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 午评:指数走势分化创指涨0.1% 中船系板块涨幅居前
- 【观点】用强监管遏制资管业野蛮生长势在必行
- 央行:加大对大豆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持
- 品牌出海:从海外市场做起 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 专家:2022年全年CPI涨幅或将比去年有所扩大
- 美硕科技经营上深度“捆绑”美的,涉嫌向关联方利益输送
- 海普瑞去年净利降76%业绩快报不准 股价已提前6连阴
- 东方雨虹2021年营收增长46.96% 毛利率同比降6.51个百分点为五年新低
- 美元兑日元逼近七年高位 日本官员口头干预汇市
- 主营产品价格上涨,盐湖股份一季度净利预增334.98%–347.59%
- 顺丰控股预计一季度净利9.5亿元-11亿元,新业务同比减亏
- 海上油气巨头来袭:中国海油募资超300亿 “三桶油”将齐聚A股
- 一个季度几乎抵全年!7倍盐湖提锂大牛股Q1净利创历史新高,钾...
- 洪洞输入病例出院
- 入职浙商研究仅1年半后再跳槽,固收老将高远下一站去哪?这家...
- 主打防晒产品的蕉下赴港上市:去年年入24亿,营销开支暴增4倍...
- “微单元”串起“千条线”
- 上演“地天板”一幕!12天10板地产股年内涨幅堪比天保基建,...
- 盲盒时尚下的消费诱惑,B站“魔力赏”因涉嫌诱导未成年人消费...
- 【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洪洞输入病例出院
- 【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的温暖“群”
- 蓝黛科技扣非增逾5倍结束三连亏 经营现金流9300万与净利不匹配
- 【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原平解除封控区、管控区和防...
- 【环球财经】长期国债收益率显著走高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1...
- 【新华财经调查】北交所IPO主动撤单激增 企业如何“闯关”?
- 牧原股份秦英林短线交易收监管函 自称非主观故意获利8688万全上缴
- 新力金融追锂梦碎股价四跌停 频繁转型现后遗症净利连亏2年
- 【新华解读】3月金融数据落地:总量“强势”结构“偏弱” 政...
- 中美利差12年首次“倒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挑大梁
- 【国际金融市场早知道】4月12日
- “高站位”谋划“大格局”
- 中国海油今日申购 发行价为10.80元/股
- 微创电生理IPO首发过会,财务数据存“打架”之嫌
- 债市日报(4月11日)中美国债利差近12年来首现倒挂 金融数据...
- 新华财经晚报:4月11日
- 佳发教育2021财年营收3.69亿元,同比减少37.37%
- 枫叶教育更换核数师:信永中和接替德勤
- 酒鬼酒跌5.9% 德邦证券在其高位喊增持
- 老人选择曹操出行包车服务 返程时司机联系不上
- 正邦科技35亿募资补流延期归还 深交所问是否存挪用
- 锂电池板块跌4.48% ST新海涨4.85%居首
- 【金融街发布】人民银行: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