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63家上市公司暴露环境风险 宝钢股份旗下公司未批先建被罚超80万

每经记者 宋可嘉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卢祥勇

4家上市公司2021年年末自身现环保罚单、宝钢股份旗下公司项目未批先建被罚……2022年1月第1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与信披责任亮起了红灯?又有哪些企业项目获得环评绿灯?且看A股绿色周报第61期。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环保领域知名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个省市区、337个地级市政府发布的环境质量、环境排放和污染源监管记录等权威数据来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国数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数万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参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环境信息数据,发布“A股绿色周报”,旨在借助环境数据库及专业解析、传播能力,让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环境信息更加阳光透明。

根据2022年1月第1周收集到的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共有63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环境风险,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其中,25家属于国资控制企业,11家为千亿市值企业。在环境风险之外,2022年1月第1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21项目进入环评审批公示状态。

一周绿鉴:4家上市公司去年年末现环保罚单

在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状况、行业竞争等因素之外,环境风险日渐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经营风险之一。环境风险关乎企业发展,也关乎企业形象。

环境风险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况(1月第1周) ↓

总体来看,在2022年1月第1周环境风险榜上,超标、违法、事故等负面信息共关联到63家上市公司,股权关系经过启信宝数据核查。其中,63家上市公司涉及环境违法违规。从企业分布区域来看,北京排名第一,浙江第二,广东、江苏并列第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1月第1周登榜的63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达879.68万户的股东,投资标的登上环境风险榜,将可能使他们面临投资风险。

本期收录数据则显示,63家上市公司中,46家为此前曾暴露过环境风险的上市公司。此外,不少上市公司自身于2021年年末收到环保罚单。

金额最大的一笔来自于上市公司中辰股份收到的被罚41万元的罚单。罚款源于2021年7月23日、7月24日、8月3日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多次检查发现:该公司位于新街街道绿园路8号的厂区东南门拉丝车间乳化液池内乳白色液体流入雨水沟,排入外环境。经委托江苏中宜金大分析检测有限公司采样检测分析,乳化液池流入雨水渠内的液体中,石油类浓度超过排放标准。

对于这笔处罚,2021年年末,中辰股份发布公告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司立刻查明原因,系因操作工给乳化液池补水,忘记关闭水阀,造成池内白色液体溢流至雨水沟,排放至外环境。中辰股份称,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对外排液体进行了紧急处理,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了处罚和教育。公司表示,此次事件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

不过,这并非中辰股份2021年内首次受到环境行政处罚。历史数据显示,中辰股份在去年还分别因危险废物标识牌设置不规范,标志牌危废种类只写了HW08等信息,未填写中文名称,并且危险废物出入库台账不规范,未标明出入库日期、管理人员信息,以及被发现北侧交联车间的四条阻燃、挤塑生产线正在生产,配套四台UV光氧催化设施中有三台不在运行,产生的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无组织排放,未按照规定使用污染防治设施,而两次收到环保罚单。

在中辰股份之外,收录数据显示,ST金正、长鸿高科、招商南油3家上市公司均在2021年年末出现了受到环境行政处罚的情况。而ST金正、招商南油在此之前,都曾在去年出现其自身或旗下控股、参股公司受到环境处罚的情况,长鸿高科则为首次登榜。

另一方面,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受到资本市场重视,更加严格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从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引导上市公司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环境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中,中辰股份在近期公告中提及此次收录的环境处罚情况。

环保处罚:宝钢股份再登榜 旗下公司项目未批先建被罚85.33万元

2022年1月第1周,数据库收集到69家关联企业收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涉及63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因环境违规违法被罚款金额前十 ↓

本期,上市公司宝钢股份旗下的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录得了处罚金额最高的环境处罚。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1年12月7日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改造建设“热轧产品质量提升改造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建成,未取得环评批复手续,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被责令改正,并被处以85.33万元的罚款。

过去一年,除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外,宝钢股份旗下多家公司出现环境违法情况,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方面。其中,宝钢股份自身也出现其硅钢部C302机组拉矫除尘排口(DA442)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情况,并由此被处以了28万元罚款。

另一方面,宝钢股份在去年三季报中称,公司在加快绿色低碳建设步伐。公司称,其东山、梅山有组织超低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持续推进“固废不出厂”工作,宝山、东山基地实现100%固废不出厂,青山、梅山基地固废综合利用率均超年度目标。此外,宝钢股份表示,自己成功入围“央企ESG·先锋50”,位列“央企ESG·先锋50指数”第7位。但在绿色低碳建设背后,环境风险仍在暴露。

宝钢股份之外,本期收录的数据中,出现多条阳光城旗下的华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环境监管记录。数据显示,华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被发现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于2021年11月在滨湖BK202001号地块项目施工中未按要求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在房屋建设施工中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华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由此收到了多笔环保罚单。

而历史数据显示,华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还产生了不少与噪音、大气污染相关的环境处罚。

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的阳光城公告称,华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为其主要子公司。此外,阳光城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及,公司积极履行环境责任,在研发、设计及管理等多维度助力“绿色发展”,但在“绿色发展”之下,仅旗下的华济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就已在2021年累计了5笔以上的环保处罚。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随着ESG(环境、社会责任及管治)投资理念逐步升温,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市公司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环境责任也应受到重视,因此直接或间接参股企业环境数据被纳入A股绿色报告项目数据库。

本期,潞安环能就因其参股的山西潞安环能煤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登上环境风险榜。行政处罚数据显示,2021年9月13日,环境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焦炉淘汰拆除现场的保温棉、残留的油渣未及时清理回收,未按照项目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由此,山西潞安环能煤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处以罚款24万元。

项目环评:龙佰集团旗下转子级海绵钛项目迈过环评关

项目环评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大多数项目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也是项目建设或投产后的环保依据。对上市公司来说,要投资建设新项目,环评审批也是必须经历的考验。

1月第1周收录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共有21个项目进入环评审批公示状态。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项目环评获通过(金额前十) ↓

本期,值得注意的是,龙佰集团旗下云南国钛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智能制造技改项目迈过环评关。

该项目的环评批复文件显示,项目主要建设2条规模均为1.5万吨/年的海绵钛生产线,年产3万吨转子级海绵钛并副产9.2万吨氯气。项目总投资额达185599万元。

对于这一项目,龙佰集团曾在2020年8月的公告中指出,该项目的实施,将丰富公司的钛产品系列,依托公司已有的产业链,进一步发挥公司规模化优势,提升公司在钛材行业的地位,推动公司“钛精矿-氯化钛渣-氯化法钛白粉-海绵钛-钛合金”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实现“做深做精钛产品,做细做透钛衍生品”的发展目标,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除上述项目外,1月第1周,和林微纳、东宏股份、吉鑫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项目均取得了审批结果为同意(或告知承诺制通过)的环评批复,这意味这些投资项目将很快进入建设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环境信息数据的公开均有赖于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水平的不断提升。从2008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章专章确立“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从制度建设上得到保障。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编写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也指出,环境信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公认的原则。

如对本项目环境数据存在疑问,或需就榜单涉及环境问题进行沟通反馈,请联系蔚蓝地图。

(实习生牛盈博、徐茂楠对本文亦有贡献,本期部分制图工具为镝数图表)

记者|宋可嘉编辑|张海妮 卢祥勇 杜恒峰

校对|程鹏

标签: 宝钢 上市公司 旗下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