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3年换3大板块进行IPO,“执着”资本市场的兴欣新材自称是战略调整,但背后仍存不少问题

继冲击科创板、创业板相继失败后,近日,兴欣新材招股书再次获得深交所的受理,欲在深市主板上市。

3年闯关三次不同板块,除了战略还存不少问题

最早在科创板刚推出之际,兴欣新材曾一度试水,不过经过两轮问询后,其在2019年12月被证监会终止审核。

科创板“折戟”后,兴欣新材将上市目标地改为创业板,不过经过四轮问询后公司再次选择撤回,深交所终止对其创业板IPO审核。

至于撤回IPO申请的原因,公司表示因战略调整决定撤回申请文件,不存在不符合发行条件的问题,对本次发行上市不构成实质性障碍。

不过事实上,在此前IPO的进程中,兴欣新材确实存在了不少问题。

蓝鲸财经发现,在创业板申报期间,公司保荐及律所均收到金桥化工股东对公司实控人任职期间的违规举报,而保荐及律师核查相应事项所需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2020年公司申报创业板期间问询回复显示,举报信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项:实控人未经金桥化工董事会同意,擅自将哌嗪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转移至兴欣新材;实控人未经金桥化工股东会同意擅自成立兴欣新材,并与金桥化工产生大量关联交易,损害了金桥化工以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实控人存在违法侵吞金桥化工应收货款的行为,涉嫌构成职务侵占罪或挪用资金罪。

在回复函中,兴欣新材表示,举报信所称相关事项与事实不符,实控人代收款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犯罪,未因此受到司法机关的追诉。

另外,兴欣新材信息披露质量也曾遭到深交所的质疑。申报材料及历次问询回复显示,发行人历次问询回复存在多处前后不一致的情形,深交所曾问询公司会计基础是否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并提供招股说明书、审核问询回复等申报材料中事实错误和重要数据历次修改情况及具体修改原因。

增收不增利,研发是短板

据了解,兴欣新材主要从事电子化学品、环保新材料、聚氨酯材料、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包括哌嗪系列、酰胺系列、氢钠等。

招股书显示,兴欣新材实控人为叶汀,直接持有股份总额的49.26%,并通过璟丰投资间接控制公司股份8.91%股份。

而他妹妹叶萍的配偶李良超曾经是兴欣新材的实际控制人,通过百利发展持有兴欣新材97.9%股权;2016年11月3日,李良超将所持56.9%的股份转让给叶汀,剩余41%的股权分别转让给该公司其他员工。

此次交易整体作价8000万元,而根据当时评估公司的报告,公司净资产评估值为1.07亿元,折价了超20%。而李良超在退出兴欣新材后,在很长时间内仍然占用着该公司大笔资金。招股书披露,截至2016年末,李良超占用资金金额为1507.91万元。

财务方面,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兴欣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02亿元、3.11亿元、3.74亿元、2.09亿元;对应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174.25万元、5982.01万元、5127.62万元、4204.38万元。

不难发现,公司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兴欣新材的8成销售收入来自哌嗪系列产品,随着国内外对哌嗪研发的不断深入,哌嗪的新用途不断涌现,如在电子、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哌嗪作为重要的原料,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但行业内生产该产品的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而哌嗪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六八哌嗪,六八哌嗪主要由诺力昂、巴斯夫、陶氏等国际化工巨头企业提供。

公司也坦言,本土企业普遍缺乏先进研发设备和专业研发人才,在研发投入上较跨国企业差距较大。

招股书显示,兴欣新材研发人员为2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7%。从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来看,其研发队伍规模相对较小。此外,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3.23%、3.62%、3.28%以及3.76%。

短期变更募资用途,产能利用率不高还扩产

据了解,此次拟投入募集资金5.5亿,对比前两次的募资用途可以发现,此次兴欣新材增加了一个募投项目,即“8800t/a哌嗪系列产品、74600t/a重金属螯合剂、1000t/a双吗啉基乙基醚项目”,拟投入募资额1.69亿元。

而该项目的实施主体并非兴欣新材本身,而是全资子公司安徽兴欣,安徽兴欣主要负责生产三乙烯二胺。

而招股书显示,安徽兴欣只有单一产品且产能利用率并不是太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深交所曾要求兴欣新材结合报告期后业绩情况,下游客户的需求情况,分析公司在产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继续大额购置资产扩充产能的原因,募投项目的必要性。

如今频繁的在不同板块申报IPO在A股中并不少见,蓝鲸财经也将持续关注此次兴欣新材IPO是否能圆梦。

标签: 资本市场 板块 执着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