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业绩全靠补贴 补贴都成了应收 立新能源急需IPO补血

财联社(成都,记者苏启桃)讯,“双碳”政策催化下,风电、光伏赛道持续景气,新能源发电企业前赴后继拥抱资本以增加产能。继三峡能源(600905.SH)于今年6月登陆A股后,新疆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新能源”)也在排队,日前刚刚预披露更新。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立新能源业绩持续增长背后埋藏不少风险,不仅营收、净利润依赖可再生能源补贴,应收账款远高于营收,资产负债率还高于同行。

逾六成收入来自补贴

立新能源成立于2013年,主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控股股东为新疆新能源集团(持股63.17%),新疆国资委为公司实控人。目前,公司运营的新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为1029MW,拥有拟建机组容量为222MW。已实现并网发电的机组中,风能项目并网规模为499MW、光伏项目并网规模为530MW。

业绩来看,还比较稳健。2018-2020年、2021H1,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72亿元、6.23亿元、6.53亿元、4.21亿元,净利润9929.82万元、10750.30万元、11788.04万元和7112.92万元。

但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高度依赖可再生能源补贴。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0年,公司收取的新能源电价补贴款分别为47609.49万元、24588.46万元、17947.42万元,占当期确认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5.60%、57.12%、40.12%。简单计算,各期确认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分别为37905.64万元、43047.02万元、44734.35万元。

这意味着,2018年-2020年,公司确认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远远覆盖了净利润,且补贴确认收入占各期收入的比重达到66.29%、69.14%、68.48%。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平价上网和风电、光伏资源竞争性配置,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1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进行补贴,该通知自2021年8月1日起执行。

对于公司业绩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依赖问题,立新能源并未正面回复财联社记者,只是表示,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乃至取消对于公司存量项目不会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新核准项目不再有补贴,肯定会压缩项目利润空间,风电项目装机速度也会降下来。但在风电资源好的地区,即便没有补贴也能够盈利,毕竟风电成本已经下降很多。从成本端来看,近十年,陆上风电项目单位造价下降了30%以上。”对于企业而言,其认为,主要可从降本增效、抢抓优质资源来应对。

应收账款长期高于营业收入

由于业绩依赖补贴,补贴结算周期又很长,直接导致立新能源应收账款高企。2018年-2020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7.27亿元、9.54亿元、12.94亿元,占营收的比重高达127.20%、153.21%、198.17%。

立新能源称,应收账款较高符合行业规律,公司应收账款主要为电价补贴款,根据相关规定需逐级申报纳入补贴目录或补贴清单,发电项目列入补贴目录或补贴清单后可获得可再生能源补贴,且可再生能源补贴结算周期较长,进而使得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余额逐年增加。

但财联社记者梳理同行公开数据整理发现,立新能源不仅应收账款持续高于公司营收,其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一直为行业最高(见下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单位:万元)

且与同行相较,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行业垫底水平。2018-2020年、2021H1,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78次、0.74次、0.58次、0.29次,同行业平均值则为1.34次、1.08次、0.95次和1.49次。

(立新能源与同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招股书截图)

对于公司应收账款的上涨,公司方面回复记者称,原因主要为公司发电项目纳入补贴目录时间较晚,以及可再生能源补贴结算周期较长。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后,脱硫燃煤标杆电价部分由电网公司直接结算支付,结算周期通常在1个月之内;可再生能源补贴部分,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能源局要求,需逐级申报纳入补贴目录或补贴清单,发电项目列入补贴目录或补贴清单后可获得可再生能源补贴,且可再生能源补贴结算周期较长,进而使得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余额逐年增加。

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后,脱硫燃煤标杆电价部分由电网公司直接结算支付,结算周期通常在1个月之内。而可再生能源补贴部分结算周期特别长,一般起码3年,所以很多公司补贴部分都是长期作为应收账款躺在账面上。

资产负债率行业最高

应收账款高企的同时,立新能源债台高筑,2018-2020年、2021H1公司负债分别为38.99亿元、34.54亿元、47.41亿元和48.96亿元,资产负债率持续处于70%以上。

公司解释,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借款余额46.4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为1.08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45.41亿元。

而借款高筑又蚕食大量利润,2018-2020年、2021H1公司利息支出分别为1.96亿元、1.84亿元、1.76亿元和1.02亿元,远高于各期净利润。

立新能源回复记者称,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与公司融资方式相匹配,也符合公司所在行业的特点,项目资金来源一般采用自有资金加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模式,其中自有资金投资占比20%-30%,使得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

但与同行相较,公司资产负债率却显著高于同行。2018-2020年、2021H1,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4.86%、71.73%、73.14%、72.99%,行业平均值则为56.10%、57.37%、64.52%和63.31%。

(立新能源与同行资产负债率对比,招股书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公司拟募资8.63亿元,其中一半用于建设风电项目,剩下的4.07亿元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标签: 成了 全靠 业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