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海底捞停止“激进”:上半年开299家店年底两月关300家,市值年内蒸发3500亿

作者|王伊萌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了299家门店,全球门店总数达到了1597家,距离如今宣布逐渐关停300家经营不善门店,仅仅过去不到三个月。

在玩家众多的火锅市场,行业的天花板已经越来越明显。在大多数火锅企业面临业绩增长困境、翻台率下滑等问题的同时,作为火锅龙头的海底捞,也未能幸免。

错误预判了行业态势的海底捞,在经历了“疯狂开店”的扩张期后,无奈踩下刹车,开始收缩业务规模。

不过,急速扩张带来的影响,远没有这么容易解决,而海底捞曾试图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如今还有希望吗?

海底捞将关停三百家门店,称不会裁员

11月5日晚间,海底捞在港交所公告称,决定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随后,该条信息直接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

海底捞表示,此次关停门店,公司不会裁员,并将妥善安置涉及门店的员工及管理层。

同时,海底捞宣布开展“啄木鸟”计划,由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全权负责,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期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此外,昨日晚间,海底捞还在官方微博发布了“致关心海底捞的朋友”的一封信,对部分门店经营未达预期的原因作出了回应。

信中提到,这些经营未达预期的门店,主要是由公司在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的策略所导致的。

财报数据显示,2019及2020年全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截至2021年6月31日,全球门店总数达1597家。

在减掉即将关停的约300家之后,海底捞门店总数仍在1300家以上,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餐饮企业。

但门店数量的激增,并未带来翻台率的增长。

据悉,2017年与2018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未5次/天,2019年为4.8次/天,2020年的时候,翻台率已降至3.5次/天,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整体翻台率再次下滑至3次/天。

而在“啄木鸟计划”中,海底捞表示,若集团海底捞餐厅的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餐厅。

除了翻台率,在顾客人均消费上,2021年上半年,顾客人均消费107.3元,相比较2020年同期的112.8元,也有所下降。

此前,海底捞业绩的增长,一度靠新店作为主要驱动力。

而如今,就像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所说,“对趋势的判断错了,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在微博的信中,海底捞也表示目前的苦果只能由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

据界面新闻报道,海底捞在河南安阳和江苏盐城等地的门店,已经有陆续关店的情况出现。

年内市值蒸发近3500亿港元,股价跌去70%

2018年的9月26日,海底捞在港成功敲钟,上市后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

2020年疫情时期,张勇逆势扩张,仅用2020年一年便开出544家门店,完成数量破千的目标。而海底捞的股价,也在2021年的年初创下新高,突破了85港元每股,总市值一度超过4600亿港元。

随后,由于业绩的低迷,以及不断的负面新闻发生,海底捞的股价一路下滑。

截至11月5日港股收盘,海底捞报21.05港元每股,距离年初最高点已经跌超70%,最新市值约1100亿港元,较年内峰值已亏损近3500亿港元。

而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身价,也随之大幅缩水。据福布斯富豪数据显示,张勇身家目前为84亿美元,位列新加坡富豪榜第五位。

从财报上来看,2020年,海底捞营业收入约为286.14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餐厅经营收入约为274.54亿元;净利润约为3.1亿元,同比下降86.8%。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经营结果未达预期。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总营收约为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利润约为0.97亿元,同比增长110%;归母净利0.97亿元,同比扭亏。不过,去年同期正是疫情较为严峻的时期,门店经营受疫情影响也较大。

对于业绩的不理想,海底捞表示,公司于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较多,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相关支出显著增加;新开业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长于往期;门店营运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影响。

而针对整体翻台率的下滑,海底捞还表示,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及改善。财报数据显示,在2020年和2021年的门店翻台率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翻台率下降最明显,由3.6下降至2.9,一二线城市城市仍维持在3以上。

其中,2021年新开餐厅的翻台率为仅2.3,现有餐厅为3.1。

不过,仍有机构看好海底捞未来的发展。

有机构研报认为,目前海底捞在国内外仍有一定的拓店空间,叠加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看好公司挖掘下沉市场潜力,以及高速开店后带来的业绩释放。

但如今,还未等到高速开店带来的业绩释放,却先迎来了闭店潮。

行业天花板渐显,第二增长曲线未明

300家左右门店,占到了海底捞全球现有门店总数的近两成。

有餐饮业资深人士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火锅业从去年开始逐步临近品类天花板,而行业内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火锅行业新消费行为与趋势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998亿元,同比增长18%。在企查查搜索“火锅”一词,显示共有87万多家相关企业。

而今年以来,多家火锅企业更是获得上亿元级别融资,其中,巴奴毛肚火锅在6月份被报道将完成超5亿元新一轮融资。相比较市占率而言,头部品牌仍占据有利地位,不过却面临着比“后起之秀”更大的业绩增长瓶颈。

除了海底捞外,例如呷哺呷哺,观其2021年三季报,上半年亏损达4992万元,尽管同比亏损大幅收窄,但仍未扭亏为盈。同样,呷哺呷哺的股价年初后也持续下挫,截至今日港股收盘,报5.47港元每股,较2月份最高价已跌去近80%,并遭高瓴资本、摩根士丹利等大股东相继清仓式减持。

在业绩增长大幅下降、翻桌率下滑的背景下,海底捞也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将目光对准了零售,发力自热火锅,并开始孵化内部创业品牌。

自热小火锅在疫情背景下获得了一定成功,但在营收中的占比并不高。而海底捞孵化的创业品牌,诸如“十八汆”“捞派有面儿”“佰麸私房面”“饭饭林”“秦小贤”等项目,还未能跑出第二个“海底捞”。

据报道,从今年六月份开始,一些海底捞原本拿到的铺位开始对外转让,装修好的铺位基本放弃营业,海底捞的孵化策略或已进行了调整,公司可能要再次聚焦主业。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昨日的公告,还是在财报对业绩的说明中,都能看出海底捞已经意识到内部管理的问题。此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表示,“海底捞业绩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业绩预期外,此前海底捞的“毛肚缩水”事件,以及多次食品安全问题,也从侧面印证了公司管理机制存在隐患。

标签: 激进 市值 家店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