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卢志强持续“瘦身” “泛海系”等待解围丨公司

刘伟/发自北京

一边出售资产,一边债务违约,“泛海系”实控人卢志强的“锅盖”已经不够用了。

11月2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海控股”,000046.SZ)境外附属公司两期票据发生违约,相关抵押物被接管。目前公司正与上述两个票据的持有人积极磋商,寻求解决方案。

作为“泛海系”最重要的上市平台之一,最新的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的货币资金为43.65亿元,短期借款为129.5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16.47亿元,资金链严重承压。

在过去近三年时间里,泛海控股出售达数百亿元的资产后,尚有数百亿元的风险敞口,这也意味着这家企业至今仍未度过危险期。

当前,泛海面临的危情还在继续扩散。有泛海投资人向记者透露,从2021年1月份开始,由泛海控股旗下的民生财富发行的理财产品,就已经出现无法按时兑付的情况。投资人累计面临的兑付资金量达百亿级,在同泛海方面交涉后,获得的兑付承诺,一再延期。

一位曾在“泛海系”内任职的人士对记者称,企业到了这个时候,实控人仍抱有大而不倒的幻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唯有引入战投或者债务重组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这中间的时间跨度之长,显然是很多投资人、债权人等不起的。

此前,有消息称,泛海控股将出售北京民生金融中心,套现200亿元。11月3日,记者致电泛海控股董秘办寻求采访,有工作人员称,该资产属于泛海集团,具体交易细节,其并不清楚。

━━━━

资产出售难填债务“黑洞”

10月31日,泛海控股新增股权冻结,冻结股权标的企业为泛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冻结权益数额为10亿元,冻结从2021年10月22日起到2024年10月21日结束。

记者统计发现,除此之外,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8.87亿股股权、中国泛海持有的泛海控股的8.03亿股股权等,近几个月以来,也纷纷被法院冻结。

被“冰封”的资产,短时间内无法为泛海引来源头活水,而泛海当前也正在经受“断流”之痛。

为将资产变现,今年1月21日,泛海控股与上海沣泉峪签署了《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合同》,泛海控股向上海沣泉峪转让民生证券约13.49%股份。股份转让完成后,泛海控股对民生证券持股比例将降至约31.03%。

7月19日泛海控股宣布,再向武汉金控转让民生证券不低于总股数 20%的股份股权。不过,到9月13日,武汉金控决定正式终止本次对民生证券的收购工作。

然而今年9月30日,泛海控股董事会秘书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仍表示,鉴于公司对民生证券持股比例下降且公司在其董事会中的席位已低于半数,不能继续控制其董事会相关决策,公司决定不再将民生证券纳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2020年,民生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6.32亿元,同比增长35.1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72.54%。

上述曾在“泛海系”民生证券任职的人士在受访时表示,“作为泛海控制的企业,民生证券可以算得上是泛海系的优质资产,”出售民生证券股权,毫无疑问是“忍痛割爱”。

记者通过梳理资料发现,从2019年至今,泛海为了解决债务问题,已经陆续出售北京东四环朝阳公园附近泛海国际地块、武汉中央商务区地块、武汉泛海创业中心、浙江民生金融中心和泛海钓鱼台酒店、IDG、以及民生信托、民生证券、民生银行等旗下金融资产的部分股份,累计套现超过300亿元。

不过,尽管如此,泛海面临的债务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截至上半年末,泛海控股资产总计1708.20亿元,负债高达1362.8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合计为433.17亿元。同时公司实控人2.95亿股被司法拍卖,股权质押比例也已超过80%。

与此同时,泛海旗下类资金池产品时有暴雷,已在不少地方引发投资人到有关部门投诉。

一位泛海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在向泛海方面交涉无果后,我们已经向地方证监局发送相关材料证明,以及试图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

“多线作战”拖垮企业财务

以地产起家的泛海控股,从2015年开始,便在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的带领下将企业的航向调整至金融。

在地产、金融齐飞的战略构想下,泛海控股明确提出打造以金融为主体、以产业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产融一体化的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目标。

作为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在过去的几年里,泛海控股先后取得了证券、信托、期货、租赁、互联网金融等牌照,拿到从事金融业务的入场劵。但这也将泛海拖入“多线作战”的局面中。

从泛海控股2020年财报可以看到,其营业收入占比较重的分别为保险、证券、信托和房地产,营收占比分别为38.91%、29.65%、15.95%和15.19%,不过在营收占比将近四成的保险收入中,其毛利率仅有2.82%。到2021年中期,保险业务的营收毛利率滑落至-2.36%,盈利水平堪忧。

2021年10月30日披露三季报显示,泛海控股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52.8%;实现归母净利润-17.9亿元,上年同期为-6.1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

一位接近泛海控股的人士称,近些年来,“泛海一方面在大量购买资产的过程中,过度使用杠杆;另一方面,过度延伸到金融产业以及海外房地产,这些领域吃掉他们大量的资金。”

2020年度业绩报显示,2020年1-12月营业总收入为14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2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对于2020年的亏损,泛海集团在财报中提到:泛海控股称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对美国地产项目、印度尼西亚电厂及相关商誉计提了减值准备、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结算收入未达预期、民生信托针对个别风险项目计提减值等等。

上述人士称,“泛海控股在武汉的项目,投了很多年却没有动工,吃掉大量资金又卖不掉。”在快速出售项目回笼资金时,公司业务是经不起“一收一缩”这样折腾的,因此,也损伤了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

纵观泛海控股最近几年的投资和经营,其在财务上产生的投资和筹资现金流几乎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财报显示,2016年-2020年,泛海控股的投资现金流分别为-163.04亿元、-24.95亿元、-28.01亿元、73.20亿元、102.79亿元,同比增长-140.79%、84.69%、-12.26%、361.33%和40.42%。

而与之相对应的筹资现金流则为302.06亿元、77.90亿元、-97.54亿元、-126.57亿元、-159.33亿元,同比增幅则分别为23.10%、-74.21%、-225.20%、-29.77%、-25.88%。投资现金流逐渐趋升下,泛海控股的筹资现金流却在逐步萎缩。

━━━━

卢志强手中还剩多少筹码?

今年9月,有媒体报道称,泛海控股正寻求出售其在北京的主要办公大楼——民生金融中心,买家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双方目前正在讨论的可能价格约为200亿元人民币。

若交易达成,该笔资金将用于子公司违约后的债务偿付,这样也能对泛海控股的现金流产生有益的补充。但截至目前,该笔交易并没有得到泛海控股官方的证实。

记者梳理发现,整个泛海系目前仍有不少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可以摆上“货架”,但能否顺利出售则是另外一回事。

例如,2020年1月22日,泛海控股发布公告,公司将以10.06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在美国旧金山的地产项目,经测算,这是一笔泛海控股“割肉”19.1亿元对外出售的资产。

到2020年3月29日,泛海控股公告,将上述交易对价提升为12亿美元,这似乎是挽回了一部分损失。但随后,该交易因为尽调期限问题一再向后拖延。

终于到了2020年12月30日,泛海控股发公告称,受美国新冠疫情的影响,境外全资子公司出售资产交易事项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终止。

同样未能完成交易的情况,还发生在泛海控股对其金融资产的出售上。

今年7 月 19 日,泛海控股拟向武汉金控出售民生证券不低于总股数 20%的股份。

不过,两个月不到,9月13日,武汉金控决定正式终止本次对民生证券的收购工作。双方已发生的、与本项目相关的费用由双方各自承担。

泛海手中还有多少筹码?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不包括工商信息变动时间差),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作为第四大股东,持有民生银行4.61%股份,持有民生证券66.8%股份,持有联想控股16.98%股份,通过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和浙江泛海建投持有民生信托93.4%股份,通过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和民生信托持有亚太财产保险71%股份。

上述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金融资产都将成为泛海手中的筹码。但其中有多少能够变现,还尚不清楚。

可以看到的是,泛海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达63.31%,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及泛海控股累计有近50亿股股权被冻结,这些短时间内都不能被计入激活企业流动性的范围内。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投资民生系的公司占用了泛海不少资金,这些公司是监管清查的对象,泛海的钱往往都是通过民生系的投资亏的,例如民生信托。”他表示,泛海起家的业务是商业中心,采用的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金融商业模式,长时间累积下来,资金链就愈发紧绷。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从目前泛海资产被大面积拍卖与冻结的情况来看,泛海最近一两年的努力尚未将企业拉出流动性危机的泥沼。因此,泛海可能需要从业务、资产与负债方面进行全面重组,以尽快化解债务与流动性危机,否则泛海可能短期内很难缓过来。

“我经商办企业已经30多年,但对近两年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今年年初,卢志强曾以函件的形式向投资者表达歉意。这种估计不足酿下的苦果,需要多少人一起才能吞下,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标签: 瘦身 公司 泛海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