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领跑CDMO赛道却遭高瓴减持 凯莱英赴港二次上市有何玄机?

《投资者网》彭宝萱

药物研发一直是医药公司最重要的环节,然而研发成本不断高企,也为企业经营带来隐性风险。

医药外包的出现,意味着医药企业风险的外移,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实现效益最大化。CDMO是药物研发生产外包服务的一种,当前CDMO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成熟,以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在国内的推行,使得医疗外包公司持续利好。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莱英”,002821.SZ)属于国内CDMO服务的龙头企业,与不少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合作,目前已占据了一定的国内外市场份额。

10月26日晚,凯莱英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23亿元,同比增加40.34%;归母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增加37.26%,业绩持续向好。

完善产业链业务

医药外包主要以CRO、CMO、CSO三个业务流程,贯穿药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分别服务医药行业的研发(Research)、生产(Manufacturing)和销售(Sales)环节。

凯莱英是国内CMO行业龙头之一,从事定制研发加定制生产一站式CDMO服务,主要为医药企业提供两项服务:一是负责制造创新药,二是为创新药或已上市的药品提供附加服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或规模化生产等目的。

CDMO(DM代表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由CMO衍生而来,在原有基础上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包括工艺开发、验证及优化等。CDMO模式有产品型和平台型之分。产品型CDMO公司以扩张产能作为主要竞争优势,以药物数量为主。平台型CDMO公司则看重全产业链的布局,除了医药企业的生产,也在研发和商业化阶段投入关注度,打造一体化的服务平台。

目前,凯莱英致力于打造平台型公司,10月24日,凯莱英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津凯诺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凯诺医药”)与北京医普科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医普科诺”) 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自有资金1.36亿元人民币收购医普科诺原股东持有的100%股权。此次收购之后,凯莱英将完善产业链条上的CRO业务。

与此同时,行业利好消息不断。作为研发和生产一体化服务平台,凯莱英曾在回复投资者时提到,MAH制度的实施将长期利好公司,因为创新药研发大势所趋,未来市场中催生了大量研发外包服务需求。

MAH制度即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核心内容是将药品批准文号和生产许可脱离,也就是将所有权和生产权分离。对于缺乏生产能力的科研人员和药品研发机构、缺乏研发能力的药品制造公司,一定程度上分别实现在研发和生产的各自领域发挥优势。

依靠行业和制度基础,凯莱英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以2020年收入来看,凯莱英是全球第五大创新药原料药CDMO公司,约占全球的1.5%的市场份额。同时,凯莱英也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化阶段CDMO公司,约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

光大证券10月17日发布的研报认为,在手订单饱满、产能扩张加速等显示国内CDMO领域景气向上,背后是国内CDMO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产业链参与度以及行业地位的双重提升,中期看各家CDMO业绩增长有望提速。三四季度CXO/CDMO赛道有望持续高增长,建议关注凯莱英等企业。

加大研发投入

10月26日晚,凯莱英披露2021年三季度报。营业收入方面,凯莱英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40%;剔除汇率波动因素影响,同比增长 50.45%。通过与同期比较,营业收入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比增长率在2020年有所放缓,2021年增长率恢复至2019年相近水平。

盈利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亿元,同比上涨37%,相比2019年49%的增速有所放缓。

凯莱英的主要销售客户位于境外,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按地区分类,在凯莱英的营收中,中国大陆地区收入比重仅占11%,而国外地区达89%。

事实上,凯莱英与辉瑞、默沙东、艾伯维、礼来、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药巨头形成了较强的合作粘性。在客户方面,凯莱英一方面与已有客户持续合作,延伸服务链条;另一方面扩大客户群体,尤其是与创新药公司的合作。2020年,公司还积极参与COVID-19疫情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管线中,服务国外知名Biotech公司的ADC药物、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药物。

凯莱英研发实力强劲,据报表披露,公司首个MAH项目再鼎医药的则乐 (尼拉帕利)已进入商业化生产,从启动核查到递交报告仅用时30天。此外,公司全流程服务和黄医药的创新肿瘤药苏泰达(索凡替尼)已于2021年正式上市。

这得益于凯莱英对研发的重视。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已投入研发支出2.57亿元,占营收的8.8%,同比增长51%。观察可比公司,以半年报数据为依据,凯莱英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9.32%)高于康龙化成(1.96%)、药明生物(2.6%)、药明康德(3.82%)等公司,处于行业前列。

港股二次上市

自2016年11月18日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凯莱英股价总体呈上涨走势。从入市开盘价16.22元(前复权价)至2021年10月28日收盘价393.43元,五年时间累计涨幅近24倍。目前,凯莱英市值达963亿元,市盈率104倍。

而值得注意的是,凯莱英2021年半年报显示,高瓴资本在2021年第二季度减持220万股,占原股数的近50%,减持后持股比例为0.9%,以第二季度公司股价均价计算,套现金额约7亿元。此前的2020年10月,凯莱英披露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高瓴资本获配约440万股,金额近10亿元,锁定期为6个月。

目前,高瓴资本已在三季度退出凯莱英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如果以第十大流通股东的150万股看,高瓴至少在第三季度减持70万股。

另一方面,在第三季度内,凯莱英还获得了基金公司增持。具体来看,中欧医疗健康基金增持近300万股,工银瑞信前沿医疗基金新进买入312万股,广发医疗保健基金也增持41.69万股至250万股。

2021年5月,凯莱英宣布重启赴港二次上市计划,并在6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发行H股上市。9月21日,公司公告称近日已收到证监会批复,证监会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4924万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完成本次发行后,公司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凯莱英是国内小分子CDMO的龙头企业。本次进军港股市场,虽然凯莱英没有公布具体的募资金额和用途,不过市场注意到,其列出的三项未来业务规划中,两项都重点提到了大分子CDMO业务。而这也引发了市场猜想,凯莱英进军大分子CDMO的“野心”进一步显现。

据观察,CDMO行业在港股的估值普遍更高。以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药明生物”,02269.HK)为例,公司为大分子CDMO龙头企业。截至2021年10月28日,药明生物市值达4862亿港元,市盈率146倍。

华金证券在10月1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中期建议战略性关注受益于国内创新药高热度的全产业链平台化企业、有新冠疫苗和新产品持续布局的疫苗企业,对凯莱英给予“买入”评级。

凯莱英在CDMO行业怎样保持业务优势?港股上市后将有何种表现?《投资者网》将持续关注。(思维财经出品)

标签: 赛道 有何 玄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