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新股不败”神话破灭,资本市场改革驶向深水区!股民:这不是中签,是中弹

询价新规出台一个多月后,“新股不败”神话破灭。

10月28日,上市新股成大生物(688739.SH)、戎美股份(301088.SZ)双双破发。这已经是A股连续5个交易日出现新股破发,此前新锐股份(688257.SH)、中自科技(688737.SH)、凯尔达(688255.SH)、可孚医疗(301087.SZ)和中科微至(688211.SH)均在上市首日破发。

“打到即赚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中签股民一片哀嚎,纷纷表示“以后不敢打新了”,还有股民称,“这不是中签,是中弹”。

在这背后,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新股询价制度改革成效渐显。9月18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同步对注册制下发行承销一系列规则作出调整,以治理此前机构为博入围“抱团报价”等乱象。

“通过前期网下询价规则的完善,现在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新股上市第一个交易日破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它标志着网下询价规则的完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过去那种‘凡新必炒,凡新必涨’的畸形现象就此终结。”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是注册制改革的成效之一。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10月中旬举行的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必须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始终强调要督促中介机构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始终强调要统筹一二级市场的适度平衡。

“对这些问题,市场有些不同的声音,我们也注意加强与各方的充分沟通,积极引导预期。我国资本市场建立才31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施注册制必须立足国情市情,不能简单搞‘拿来主义’,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必须坚持的根本出发点。”易会满说。

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再升级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鸣锣开市,一个肩负着注册制改革使命的全新板块登上历史舞台。一年后的夏天,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实施,改革由增量市场挺进存量市场,迈出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资本市场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1月底,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任务。彼时,易会满强调,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落实落地。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这一年来,科创板、创业板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规则,尤其是科创板持续优化各项制度。

科创板自诞生以来便与“硬科技”挂钩,不过,围绕有关受理企业的科创属性,争议颇多。时代周报记者从一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获悉,在科创属性评价指标未完善之前,市场各方反映一些企业虽然满足了指标,但没有科创属性,这引起了监管层重视,推动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的修订,在审核中更加注重“实质重于形式”,除了满足各项指标之外,还要看企业是否真的具备科创属性。

4月16日,证监会、上交所分别发布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科创板支持方向、行业领域、科创属性指标等科创属性要求,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等内容,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同时,新规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之后,上交所陆续修订发布了关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属性信息披露规则、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等。

易会满强调,要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规范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定位,防止板块套利,是注册制改革始终要把握好的重点内容。科创板和创业板申报企业已主动撤回245家,不少是因为板块定位问题,这暴露出一些保荐机构在发展观、政策把握和内控上存在差距,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质控跟不上。

“注册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探索完善的过程。”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证监会就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已经做了不少细化和改进,如发行定价、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等。事实上,注册制改革一直在优化完善之中,改革的势能不断积蓄,目前已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阶段。

除了优化完善注册制改革之外,进一步厘清科创板、创业板市场服务定位,合并深市主板和中小板,这些都是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则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易会满表示,北交所是“龙头”,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是基础,要发挥好北交所的“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不断做活做强创新层和基础层。同时,加强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形成层层递进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和良好的多层次市场发展生态。

询价机制改革进行时

IPO询价机制改革,也是今年资本市场改革中的重头戏。

注册制落地以来,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化发行承销制度体系,建立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机制,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部分网下投资者重策略轻研究、为博入围“抱团报价”、干扰发行秩序等问题,频频诞生低发行价、低市盈率、低募资额的“三低”新股。

2021年以来,多数注册制新股首发市盈率低于20倍。科创板和创业板IPO发行定价与二级市场可比估值出现较大背离,也与上市首日高涨幅形成鲜明对比。如7月19日,在创业板上市的读客文化(301025.SZ)以1.55元/股“超低价”发行,但在上市首日暴涨1942.58%。

多名受访市场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暴涨,与询价机构抱团刻意压低发行价格有关,以此获得打新高收益,这是一种畸形的现象,这表明网下询价定价存在问题,并不合理。

为进一步优化注册制新股发行承销制度,推动市场化发行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先后对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与承销规定中的询价环节进行修订,通过完善高价剔除比例、取消定价突破“四数孰低值”时需延迟发行的要求、加强询价报价行为监管等内容,促进买卖双方均衡博弈,提升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

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提升了市场包容性,二是提高市场化程度。其中,注册制对市场化改革起到非常深刻且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市场化主要体现在新股定价环节上,这是一个核心环节,注册制改革的绩效,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在新股定价的有效性和均衡性上。

中信证券研究显示,“询价新规”修订前,科创板、创业板的有效报价区间宽度中枢分别为0.4%、0.6%。“询价新规”修订后,报价更为分散,有效报价区间显著拓展,科创板、创业板的有效报价区间宽度中枢分别为20.3%、16.9%。

董登新指出,新股上市首个交易日有涨有跌才是正常,在港美股成熟市场,新股上市首个交易日涨幅超过50%是比较困难的,且保持一定的破发比例。目前,A股市场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这是一个好的信号,表明注册制下新股发行询价定价机制正在完善。

“A股市场不仅要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还要让新股破发常态化,破发的比例应该维持在10%左右,这样才能遏制盲目打新、疯狂炒新的现象,会对网下的询价定价起到一种的约束和威慑作用,倒逼网下询价机构在报价时更加理性和负责任。”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将有利于促进新股定价的合理性、均衡性、有效性,这也是注册改革需要达到的一个效果。

标签: 这不是 深水 新股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