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3.65万亿怎么用?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需通过专项债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与一般债相比,专项债的管理方式和适用范围相对灵活,是财政融资开正门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正通过发行专项债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惠民生,稳投资、促发展。今年拟安排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同去年持平,都是3.65万亿元,依然保持很强的支持力度,这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需通过专项债来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专项债仍需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发力。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应该说,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尽管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短板弱项。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扩大有效投资不是“大水漫灌”,而要更加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功能,更注重调结构和增后劲。因此,专项债投资不仅要加大对交通、能源、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还要加大对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促使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有效发挥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专项债仍需在拉动产业投资上发力。为了更好地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倍增效果或乘数效应,在安排专项债的过程中,不能降低质量要求,必须在选择投资项目上下功夫,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深做实项目储备,提高项目质量。专项债投资项目要宁缺毋滥,重点投向有利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以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项目。项目不仅要有稳定的收益,能确保债务偿还,还要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能够通过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增强产业竞争力。

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专项债仍需在引导民间投资上发力。拓展民间投资空间,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不仅有助于逆周期调节,更对跨周期调节和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但民间投资有其基本的投资逻辑,投资者只有看到项目或资产可能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主要风险或不确定性因素能够预期和有效管控,才会有投资积极性。因此,专项债发行要进行科学设计,以优质项目为载体,积极发挥引导功能,同时要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让民间投资者看到良好的投资前景,从而持续激发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专项债券开年就要发力见效

专项债靠前发力要快而准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