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上海电气:业绩风险集中释放,“双碳”“智造”抢占先机

4月18日晚间,上海电气(601727.SH)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3.88亿元,同比微降4.3%;由于计提各项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归母净利润最终亏损99.88亿元,各项数据与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基本一致,符合市场预期。

资料显示,上海电气是一家大型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主导产业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板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自动化和工业装备系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绿色、环保、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年报透露,受疫情以及大宗材料涨价影响,2021年,上海电气的海外工程项目投入大幅增加。

风险集中释放

上海电气2021年的亏损并非日常经营层面造成,公司期内信用减值损失为109.8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为45.25亿元,对比净利润-99.88亿元来看,若排除主动计提资产减值因素,公司2021年业绩本应为正。

对此,上海电气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尽管短期内受到负面因素扰动,但经营能力并未受到影响。”

记者了解到,此前,上海电气在回复函公告中,已经详细列明并解释了进行各项减值计提的金额和依据,充分说明了减值计提的合理性。

“公司通过谨慎计提各项减值,尽可能排除项目风险,以避免对后续业绩造成影响。”上述内部人士指出,“随着潜在风险基本排除,公司将更好地致力于稳健经营,为今后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市场人士曾分析认为,上海电气已对风险事项做了最彻底的处置,大规模计提资产减值拖累业绩的阴霾就此散去。公司风险全部释放,风险事件将不会对后续业绩再造成任何负面的影响,随着公司不断加强内部治理与提升风险控制水平,公司未来盈利确定性增加。

国泰君安(香港)在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上海电气2021年业绩与早前发布的盈利警告一致”且“期内的资产减值损失属非经常性,并只将影响上海电气于2021年的盈利”“将受惠于有利的行业政策”继续维持了买入评级。

事实上,A股市场,曾一度陷入巨亏的“至暗时刻”,此后又“浴火重生”的案例比比皆是。2018年,由于巨额罚款等因素,中兴通讯(000063.SZ)亏损近70亿元,次年,公司即走出困境,2019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1.48亿元、42.60亿元、68.13亿元。

“双碳”战略先行者

事实上,上海电气此前的业绩表现一向稳健,2016年至2020年,公司净利润每年保持10%左右增长。业内人士指出,本次风险释放后,市场对上海电气的关注度将会回归到各项业务的成长性、竞争力等方面。

据了解,上海电气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部署、能源行业趋势和自身实践,紧扣清洁、增效和低碳的主题,探索出“能源替代、能效提升、资源利用”三大路径,从年报中可以看到,上海电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政策推动下有望迎来业绩爆发。

能源替代之路上,上海电气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开展“风光储氢”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不断前行。2021年,上海电气新能源设备收入达到328.77亿元,已为燃煤设备营业收入的3.5倍。已从传统燃煤设备为主成功转型为以新能源设备为主,成为新能源装备的“引领者”。

风电设备领域,上海电气2021年风电新增装机5.34GW,市场份额达9%,位列中国风电整机商装机排名第五;并以4.1GW的装机容量领跑国内海上风电市场,连续7年蝉联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整机商海上新增装机量冠军。2021年5月,上海电气还分拆其控股子公司电气风电在科创板上市。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量超100GW,全国各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规划及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同时随着海上风机价格及施工成本的逐步降低,我国“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

上海电气的核电业务继续保持综合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的地位,全年累计出产核电主设备12台套,报告期内上海电气参与建设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成功,参与建设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储能业务方面,上海电气分阶段、分领域布局锂电池、液流电池和退役电池系统等领域。据悉,上海电气的新能源+储能业务模式已开始服务各类储能项目,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新增订单增长126.35%,达到人民币65.12亿元。营业收入增长105.7%,达到人民币60.99亿元。

2022年,我国储能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民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国内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继续保持高增的态势,保守估计有望突破90GWh,同比增长88%。政策面上,近日,内蒙古、河南、河北、辽宁四省相继发布强制性配储的政策,大多要求配储时长4小时以上,其中内蒙古、河南要求配储比例不低于15%,辽宁要求配储比例10%;另有国内多个区域发布储能补贴政策,加速储能发展。

在传统火电领域,上海电气立足于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所提供的主装备系统不断刷新全球最低煤耗指标,尤其是高参数高效率低煤耗大容量的机组符合市场需求,其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有望打开未来机组改造的市场空间,推进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为实现“安全降碳”贡献力量,成为高效低碳的“排头兵”。2021年,上海电气煤电业务新增订单同比增长4.23%,业务毛利率上升至26.6%。

此外,通过抓住“碳中和”、智能制造的契机,不断探索突破智慧能源产业化瓶颈,上海电气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发电、氢能、储能、分布式能源等绿色能源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智造”赢下广阔市场机遇

自国家推行“双碳”战略以来,产业政策东风不断,在传统能源改造与新能源各细分领域,均迎来了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广阔市场空间。这意味着,在“双碳”各细分赛道布局越早,技术越先进的公司未来所分得的市场蛋糕越大。

4月2日,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提出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上海电气的业务布局与上述国家战略不谋而合。

近年来,上海电气持续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前瞻性布局了硬核科技。建立了“4+1+X”的发展布局,形成产业智能化、服务产业化的双轮驱动。其中,“4”是上海电气的风电、光伏、储能和氢能;“1”是上海电气的工业智能化;“X”则是公司瞄准的一些新赛道,例如漂浮式海上风机、工业燃气轮机、先进核能系统、新型储能系统、航空航天轴承、15兆瓦风机等。

能效提升之路上,上海电气围绕智能化和数字化,不断将各类节能创新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场景,为多个行业提供高效节能产品和服务。

上海电气“星云智汇3.0”以用户为中心,运用互联技术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和开展生产,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星云智汇”已接入涵盖风机、电梯、机床等15余万台价值人民币1430多亿元的设备,提供面向风场、储能、光伏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翻番,毛利率高达38.9%。

在《中国制造2025》政策指引下,上海电气节能高效的大中型电机,和具有工业基础件(紧固件和叶片)业务明显向好,分别上年同期增长21.1%和19.2%,毛利率接近20%。

此外,在轨道交通领域,上海电气大幅度提高轨道交通使用效率;在智慧楼宇领域,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三菱电梯,创新性地开发出智慧电梯能量回馈装置,将减少“碳足迹”体现在每次升降过程中;在智能化工厂领域,上海电气探索出制造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工业场景解决方案。

资源利用之路上,上海电气创新性地将二氧化碳捕捉技术与绿色氢能有效结合,积极推动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等示范项目实施,为实现原料用能的绿色化和“深度降碳”进程提供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未来,公司将把握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带来的重大机遇,对接国家‘双碳’战略,聚焦主责主业,打造科技核心竞争力,积极布局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坚持创新驱动和创新管理相结合,提升内外部协同能级,推进管理变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上海电气在年报中表示。

标签: 上海电气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