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知乎增长难题

知乎近期发布了2021年四季报,整体一般。尤其是用户的增速,四季度的MAU为1.03亿,环比只增长了200万用户。在收入、用户都越来越放缓的情况下,从商业化角度,知乎似乎再难有增长空间。

在财报电话会上,CEO周源的第一个回答就是关于知乎的定性:“2021年,我们在内容的获得感和媒介升级这两方面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的,这两件事在今年依然会非常重要。我们确实在此基础之上,把2022年的战略核心明确为生态第一。”

知乎并不是社区

如果看财报的数据,和周源描述的“知乎愿景”,理想和现实还有较大的差距。

知乎的收入构成有四块:广告收入、会员收入、内容解决方案收入、其他。广告是知乎的大头,也是最大的“马车”,会员和增值业务,是两个“小车”。目前的广告现状和竞争格局如何呢?

在知乎的广告ARPU里,包含了广告收入和内容解决方案两部分。2021年四季度,知乎单月均广告ARPU为2.4元,同比增速不到20%。而放缓的原因,主要和产品属性以及商业化手段有较大关系。

由于知乎的财报并不公布DAU情况,我们统一用“收入—MAU”来计算:知乎有1亿MAU,单季广告收入3.7亿元,折合到每个月有1.2亿元。平均到每个月,知乎从一个用户身上,只能“榨出来”1.2元广告。而基于短视频社区的快手,上个季度的广告收入109亿元,5.73亿的MAU。“五环外”的老铁,一个月也能变现出6.3元!

而一直号称是“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五环内人群,一个月、一个用户只能变现1.2元广告费,是不是挺令人意外?

需要重新思考周源在电话会议里的回答了:“我记得我以前跟大家也是汇报过,就是一个好的生态应该要满足几个要点,那么分别是多媒介,多重变现和端到端。多媒介是什么意思,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本质上: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媒介,对于用户需求来说,它需要的是获得感有用的内容,在它不同的需求场景上得到满足。”

知乎,是社区吗?是一个多媒介吗?是生态吗?

知乎只是一个问答搜索,而不是所谓的获得感社区。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知乎在变现上,和快手、B站的巨大差距。而所谓的社区,套在知乎上非常牵强。为什么?

社区拥有高效的互动、关系和用户时长。知乎从成立到今天,最重要的功能,仍然聚焦于问题和答案。点赞的功能,也是为了让好答案能够更好的被看到。一个用户到知乎,最核心的诉求,仍然是寻找答案,而不是来这和其他人互动,更不用说追随了。而不管B站还是小红书、快手、抖音,每个普通用户,关注的列表里有一堆KOL、腰部达人和素人。于是,KOL和网红,批量诞生了。

而知乎十年,你听说过哪些知乎的知名KOL?见过和看过的是:知乎最高赞的答案和关注度最高的问题。

问题、答案、获得感,被“重构到”以人为中心的社区里。“获得感”,是周源在各种电话会和演讲中,提及率较高的词汇。而如何定义获得感?获得感是不是知乎独有的?获得感、问题、答案,又面临着怎样的竞争?

以雅诗兰黛小棕瓶的测评为例,在知乎,用户的搜索流程是:搜索该问题,然后出来的是一个个答案。一般点赞最高的答案,排在前面。

而小红书的小棕瓶的测评,除了点赞和评论高的,引入的权重还有红人的粉丝数量、笔记活跃度等多样的指标。看完了小棕瓶后,还可以顺便看看该达人的穿搭、首饰以及其他各种护肤笔记。和知乎的“问题—答案”相比,显然用户在小红书上,内容的消费效率更高!当然,交易和转化的效率,未来小红书,也会同步提升。

在知乎,是输入问题和重新搜索答案。而在小红书,这些问题和答案,都归总到一个个博主身上。

知乎仍然是问答的搜索,而不是所谓的社区产品;而小红书是以人为中心的笔记和内容社区。知乎信息消费效率低;小红书信息消费效率高。

内容解决方案的高估

“在过去这一年,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CCS加上广告,这样去拿客户的市场预算和销售费用,这样营销类预算的收入保持着非常高速的增长。在这两部分收入加起来,我们看到去年全年的年对年增速是118%,Q4的年对年增速是88%。”

周源在电话会议中,多次强调CCS(Content-commercesolutions)的爆发力和前景。这块变现,是否真的无限诱人?

从CCS(知乎内容解决方案)的收入来看,每个季度都在递增。但是每个季度环比收入,已经持续下降。而内容解决方案,总共上线的时间,也就两年,其增速已经碰到了一定天花板。最重要的原因是面临社区产品的竞争,并且,竞争挑战会越来越大:

知乎的评测,软广味道似乎更大。而小红书,大家一致的叫法是“种草”。

上文已经说了,知乎的核心是问答产品。对于一个问题,用户想知道的是答案,并不关心这个答案是谁回答的。所以,作为一个产品,知乎在连接用户和回答者上是较弱的。用户看完一个答案,最多给点赞。这样相对较弱的人与人连接,导致了用户对KOL信任度的折扣。

而要转化到交易和效果广告,比如带货,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信任,而不是基于答案的信任。比如,百度搜索和百度知道,搜索出的结果,很多答案都是准确的。但是用户并不会在百度知道下单,也没看过百度知道的带货链接。

背后的最核心原因:还是问题—答案,而不是人—信任。知乎,可以做软广和带货,但是,给用户感知上,“生硬度”较高。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博主的人设,更会影响知乎整体的品牌形象。因为绝大多数用户来知乎,并不是来消费和买货的,而小红书用户天然就是去消费决策的。

2021年四季度,知乎的内容解决方案已经达到3.67亿元,仅次于广告收入3.78亿元。预计未来的一两个季度,内容解决方案就会超过广告,成为知乎的最大收入来源。而彼时,所谓的“软广”必将越来越多,在体验上,是否会造成用户流失和时长下降,是值得周源去思考。

周源谈知乎,提的三个词是:“知识、经验、见解”。这三个词,放到百度知道上,难道不适合吗?放到小红书、雪球、豆瓣上,不适用吗?

作为一个问答产品,毫无疑问,在成立之初以及过去十年,知乎创造了很大的用户价值。但是今天,知乎提供的功能,已经和很多应用重合。表面上看,知乎是一个所有类目汇聚的内容平台型产品,其实每个细分类目都有“根目录”的对手产品:投资领域,知乎能有雪球的见解专业吗?图书和电影测评,能有豆瓣专业吗?

未来,即使知乎能达到10亿美元收入,把其他费用压缩,做到1亿美元利润,这样的产品和公司,最多也只能给10倍PE。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