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数据交易深圳有何后发优势?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10月11日对外发布,中央为深圳再次勾勒出发展蓝图。

方案内文提到:“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率先完善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数据产权保护和利用新机制,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试点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

数据交易并不是深圳首创,深圳有何后发优势?方案提到的研究论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成立于2015年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为深圳提供什么经验?深圳建成数据交易中心将会如何推动湾区建设?10月12日,时代财经专访了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究院院长,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江苏省大数据交易和流通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李可顺。

据李可顺介绍,今年3月3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重要性提升至除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外第五大生产要素。随后6月28日发布了作为数据交易行业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紧接着7月份,深圳在全国率先第一个出台数据经济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最大的突破在于,明确了国有数据所有权,即政府可以共享、开放数据,而且政府数据要在合规的平台做交易。李可顺认为,此前贵阳等地开展数据交易过程中一直未能在数据权属方面突破,而前述规定为深圳开展数据交易扫清了道路。

李可顺还指出,中央鼓励把区域性的数据交易中心变成全国性的交易所,每个省份在数据交易方面都跃跃欲试,抢占先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会纳入省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数据开放将是硬指标、硬任务,要纳入政府KPI考核。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推动开展数据交易业务

时代财经: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到,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请问深在圳开展大数据交易有什么基础或后发优势?

李可顺:

首先,四大政策为深圳经济特区在尝试新事物、开拓数据交易相关业务等保驾护航。

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数据重要性提升至除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外第五大生产要素,体现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及价值。

第一,今年3月30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使得“数据交易中介服务”受法律认可。

第二,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简称《安全法》)。这是整个数据行业的基本法,级别超过了网络安全法,更加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数据为核心,对信息社会、数据时代起基础性支持作用,其本质上是以安全为基础和起点,终极目标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能够加速流通。此法规提供了底线规范,

《安全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政府可以共享、开放数据,而且政府数据要在合规的平台去做交易。

对数据安全法解读及结合区域数据情况进行详细应用说明。

第三,7月15日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是《安全法》发布后,全国首个出台了数据经济条例的城市。

第四,近日颁布的《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大数据交易作为新生事物,该政策是支持其实施先行先试的重要基础。整个国家大环境支持数据开放共享、交易应用,在此基础上,深圳开展大数据交易的业务就更加合理、有法可依。

上述这四大政策,国家对于数据产权、数据交易流通、数据合规应用以及归集等作出了规定,而深圳对此也有深刻、透彻的理解,针对深圳本身的解读以及落地思路也清晰地体现出来。

尤其是,在全国范围来说,深圳大数据的发展、技术、产业等有着深厚的基础,非常适合开展大数据交易。深圳在开拓大数据交易的过程,可以结合此前深圳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经验,少走弯路。

时代财经

:研究论证设立的可行性,主要是在技术层面还是运营层面,还是法理合规方面?

李可顺:

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运营层面,深圳在开展大数据交易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规方面,而现行政策在产权、隐私方面已经给予相应的法律支持,深圳在开展业务时,不会顾忌丛生、畏手畏脚。

“国资委部门”第一次出现在数据相关的法律上,突出国有数据所有权及数据管理的重要性。

《深圳特区数据条例》第七条“市国有资产监管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国有企业数据管理工作,协同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

上述《条例》规定了公共数据权属,对数据产权进行了细化,针对公共数据的定义进行了指向。公共数据属于新型国有资产,其数据权归国家所有。深圳市政府代为行使区域内公共数据的数据权,授权市数据统筹部门制定公共数据资产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数据交易让深圳如虎添翼

时代财经

:对于深圳的产业而言,大数据交易助力会让产业如虎添翼,助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可顺:

数据的开放共享,可以给数字经济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深圳特区数据条例》提到,市数据统筹部门应当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融合机制,以市场和服务为导向,鼓励各类数据相互融合,并向城市大数据中心汇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举个例子,首先政府的公共数据可以给互联网产品服务,提供用户身份的核验,这就是解决用户身份、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景场。

又如银行、保险公司提供金融服务,政府提供公积金、社保数据,以及车辆资产数据、信用数据,能帮助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风控,能帮助识别企业与个人的信用情况、资产情况,检视其还款能力,能够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银行、保险公司的风控能力。

随着上传的数据更便捷,交易行为会更多之后,整个数据产品也会更加有效。但也需要在场景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印证才能发现哪些数据能够用、怎么用,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把产业数据化,把场景数据化,推动数字产业化,把数据变成一个产业,最终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现在有很多地方,包括贵州等地都在建设数据中心,而国家层面全面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化。

政策对国有数据要素潜在市场及应用方向均有非常清晰的提示,同时数据治理、数据多源融合是数据交易平台的机会,而服务金融等机构对数据需求是刚需,也是政府支持开放的行业对象。

同时产学研用也是数据交易平台需要实现合作的重点,也更利于数据的研究创新应用。

时代财经:

《试点实施方案》还提到:“开展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试点。”如何理解“数据生产要素统计核算”?

李可顺

:数据成了生产要素,就跟土地、技术、劳动力、资本一样都是资产。如果涉及统计核算,那么有几个地方肯定是要被清晰定义的。

首先,权属要清晰。如果生产要素权属不清晰的话,基本上没办法统计。例如土地,现在国家法律对各类型土地权属很清晰。

第二,需要流通且透明。数据的采集、应用、交易、使用,整个流程都需要非常透明。

数据的流通过程中,部分敏感数据被国家掌握,其他敏感数据掌握在个人手中,这个过程需要有一个透明机制。

第三,价值肯定要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其数据没有办法定价。其市场范围也要求相对比较稳定,如果波动比较大的话,其作为生产要素来说,潜在风险可能会比较大。同时,价格、价值要获得大众认可,否则,数据没办法通过交易变现,也不能使用。

在国民经济的统计核算中,如何对数字经济进行测度是难点所在。这一试点有望为数字经济的GDP测算,探索出更为合理的计量方法。

数据交易将在全国遍地开花

时代财经:

如何评价成立于2015年、已经运营五年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对于深圳数据交易业务有何启发?

李可顺:

贵阳是全国首家以数据交易为主的交易平台,制定了很多的相应的数据交易标准、采集标准、治理标准,还有相关政策文件、标准文件。

但在数据交易方面的业务没有很大突破,一些特殊数据不能有效地分级分类及对外开放。这也是因为之前数据权属没有明确,导致在运营过程中会担心有一定的风险。

现在贵阳、上海等地均已经成立大数据交易所,它们在系统上面共享开放数据,基本上都是一些公开性的数据,偏宏观数据比较多。

深圳将这一问题推进解决,把权属、归属明确,在开放过程中进行试点试错发现问题,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更有帮助。

贵阳的数据交易实践在免费数据方面就已经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但至于哪些数据能够参与变现,需要深圳大数据交易中心去摸索。

国内稀缺的大数据资产交易资质体现了合规性,其商业化模式有助于国有数据实现市场化交易。

时代财经

:全国很多城市都在竭力发展数据交易,像上海、武汉等城市也建立数据交易所或传出筹建的消息。从区域发展角度,深圳有何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加持下,深圳建成数据交易中心将会如何推动湾区建设?

李可顺

:《安全法》提到,,而为了促进各省级政府做成这个事情,中央鼓励把区域性的数据交易中心变成全国性的交易所,每个省份都在跃跃欲试抢占先机。

承载数据交易中心需要有很大的市场。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庞大的市场,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单个城市的数据交易意义不大,如果能够联通周边城市,把数据汇集一起,推动数据流通交易,这样价值会更大。这也符合产业数据化,数据产业化的理念。

中国香港、澳门两地的特殊性,也有利于深圳以此为起点,把数据交易业务发展为跨境业务。

标签: 深圳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