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 正文

谈未来支撑结构性行情的几个因素

每当行情好转,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总是不乏其人。

有轻松过百亿规模的前东证资管副总林鹏这样的明星,更多的则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

然而,这些拥有公开业绩数据的公募派,自带成熟IP,总是更容易引起关注。

能够、敢于奔私的,在公募界总还有两把刷子,但是公私有别,在公募做出的成绩,不一定能在私募延续,前一哥王亚伟奔私后的沉寂之鉴不远。

在A股去散户化阶段来临,为了能方便投资者发现私募界的黑马,时代财经精心选取部分新锐私募作为观察对象,公转私基金经理是为重点。

偏重中长线投资

李朝伟,汇信资本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汇信深圳”)总经理兼基金经理,其上一份工作是在信达澳银基金做了4年的基金经理,更早前在3家不同基金做过近6年的医药行业研究,工作满10年之时于今年2月离开公募。

公开数据显示,李朝伟最初执掌的信达澳银精华配置,峰值规模只有1.4个亿,将近两年的任职回报为30.47%,年化14.39%,业绩排名在前11%(82/723);期间接手信达澳银领先增长达三年半,规模一度达20亿,任职回报30.86%,年化8.02%,排名前47%(233/495);2017年8月,李朝伟同时掌管第三只基金信达澳银健康中国,2年3个月的回报达27.30%,年化11.37%,取得12%(180/1441)不错的排名,峰值规模11亿。

从过往业绩来看,李朝伟属于典型的长跑型选手。公转私之后,李朝伟及其团队仍然把投资的重点专注在擅长的大健康和食品饮料等消费升级领域。

生物医药等是重点投向

李朝伟表示,大健康,包括医药生物行业将是公司未来定位的方向。理由很简单,国家到了人口老龄化这个阶段,老年病、慢性病发病率在加速抬升,这样会衍生各种需求,比如康复疗养、预防治疗等,大健康行业的基本面较有保障。

其次,国家处于消费升级阶段。根据人口结构金字塔,越下层消费能力越弱,越往上消费能力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下面一层人往上跃迁的时候,升级的人口数量呈现的是几何倍数的增长。这也是茅台价格高企仍然供不应求的原因之一。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收入最高的一批人和中产阶层的占比逐年递升,低收入人群的占比在下降,说明国内消费能力高的人越来越多。

另有数据表明,中国最能消费的一帮人,奢侈品消费占全球的30%,消费能力非常强。如果能把这一部分需求在国内释放,得到满足,增长潜力非常大,这也是高层强调“双循环”的本意。

此外,以前,社会上的资金都被房子吸走了,现在房地产被掐住之后,将会有大量的资金回流到消费及其他行业里面去,因此,我们看好消费行业。

李朝伟强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高,潜力巨大。高端制造业、TMT行业也值得看好,只是这需要更紧密的研究,更高的研究水平。

5倍PE的银行股不是价值投资

至于传统产业,比如说金融地产,李朝伟认为,银行其实是一个社会成本项,过去挣了太多钱。“我们做过一个统计,把银行业利润占所有行业利润的比例,跟美国比,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到全行业利润的30%-40%,美国只有20%左右。”

中国银行业这么挣钱,有一个牌照稀缺性,利用持有的牌照来收取利息,变相吸取社会成本,这个是要还的。

长期以来,有的人片面的理解价值投资,觉得估值低就好。很多人觉得银行很便宜,只有5倍PE,认为买银行就是价值投资,其实有点狭隘。

李朝伟指出,银行PE为什么低?是因为过去占了太多不应该占的比例,未来是要还账的,一个社会有那么多的成本项,未来社会要持续的改进的话,银行肯定得让利,这也是今年上半年为什么在疫情严重的时候,国家出来让银行让利的原因。

他认为,从短线来讲,银行股是便宜,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银行业牌照资源逐渐弱化,比如让一些国外的银行进来,稀缺性下降,竞争加剧后,银行业利润可能下滑,估值会变贵。

因此,李朝伟认为,银行股便宜只是静态的观点,没有用动态的、更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而地产的问题,当前中国出生人口已经到了拐点,当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未来地产行业集中度会提升,但空间其实已经不大。

“我们会集中火力往我们看好的方向重点布局”,李朝伟向时代财经记者表示。

A股指数成分掩盖了结构性行情

不过,由于银行现金流很好,未来大幅下跌的空间也不大,在指数成分未大幅调整之前,银行股的反复震荡,就形成了A股的结构性机会。

李朝伟认为,过去十年上证指数不涨,在3000点附近徘徊,虽然背后有经济降速等客观原因,但上证指数的成分因素不容忽视。

目前,上证指数里面的成分股,主要是一些银行、地产、石油、石化等煤电油运类,代表的是传统产业。

李朝伟称,如果把上证指数里面的结构换一换,把成分股换成白酒、医药等龙头,“我觉得它的涨幅不会比纳斯达克小”。

所以,上证指数不涨的核心原因是里面的成分出了问题,没有及时地做出调整,做到及时新陈代谢。

统计数据表明,过去十年A股涨幅最大的十只股票,涨幅第一名的有27倍,不算新股连拉一字板的那种,最少的也涨了15倍。这说明虽然指数没涨,但是里面的结构涨幅非常大。

据李朝伟透露,这些涨幅靠前的股票里面,明显的集中在几个行业:最大的是医药行业,在前30名涨幅里面医药占了1/4;第二名是食品饮料,比如白酒,占了20%;第三名是制造业,像电子元器件等。

过去十年的经验表明,虽然指数不涨,但是结构性机会不少。李朝伟认为,未来仍然会延续这种趋势。“不要寄希望于股指上升到6000点、1万点,不现实。因为成分结构决定了未来股指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包括里面的券商和保险,这些空间也不是太大。”

未来支撑结构性行情的几个因素

李朝伟判断,未来有几个因素支撑着A股市场会是结构性行情。

其一,从中长期来看利率会持续的缓慢下移。因为美国现在是负利率,全球包括日本、欧洲都是负利率,中国的利率现在是3到4,长期不可能差距这么大,利率存在往下走压力,而股票的PE是利率的倒数,自然有个抬升的过程,利率往下市场资金会更充裕,这决定了A股整体上没有大的风险。

其二,在资金的来源上,包括今年最大的增量是公募基金,新增2.5万亿,公募的话语权越来越重。未来股市去散户化的持续,散户还会继续基金跑。

而理财产品搬家也是中长期的大趋势。此前有接近30万亿的理财产品,投资于股票的只有2%左右,约6000亿。理财产品之前收益率在3-4%,现在变成2%甚至亏损,如果投资股票、投资基金,只要持有比较长的时期,年化有10%收益,部分理财资金大概率会去选择股票,在此背景下,如果理财产品转移3-4%出来,即从2%达到5-6%,大概能为股市新增约1万亿的资金。

此外,中国从新兴经济体的稳定性,疫情的控制程度,经济增长速度,竞争力等各个方面来看,都存在优势。包括估值水平,A股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权重仍然会持续上升。而外资的价值观跟散户是不一样的,偏绩优股,买得最多的是医药和食品饮料。

外资呈持续流入态势,存款搬家,包括险资配置权重上升,这些都是A股面临的中长期趋势,3-5年内,虽然阶段性会有波动,但是长期趋势不会有很大改变。李朝伟强调,正是基于对这些中长期趋势的把握,“我们才敢出来创业”。

标签: 支撑结构性行情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