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党员发力破难题基层治理提效率


【资料图】

农村党员是党在基层的一面面鲜红旗帜,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  武乡县大有乡以农村党员包联农户工作为抓手,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双联”工作制度,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支委联系党员破解“有心做无力做”难题

农村党员学历参差不齐、政治素养偏低一直是乡村基层治理的难点和痛点。“这几年,乡里人口流动大,年轻的党员基本都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都是年龄偏大的老党员,再加上学历层次偏低,队伍力量着实跟不上,有时候确实是有心做却无力做。”11月5日,大有乡党委书记赵鹏飞说,“好在我们努力探索支委联系党员制度,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现在队伍的整体能力和素质提高了不少。”  据了解,该乡实施支委联系党员制度,坚持就近就便原则,每名支委包联5-10名党员,全力打造“政治可靠、遵纪守法、熟悉政策、了解民情、办事公道”的农民党员队伍。  同时,建立“三个一”联系帮带。每周一学一交流:结合农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情况,每周一晚上开设“红领课堂”,由支委带头领学最新政策,及时传达全乡周一例会最新工作安排部署,交流落实工作的意见建议。每月一结一汇报:利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时间,各位农民党员就包联农户工作进行简短小结,各位支委就包联党员工作进行专题汇报,支部书记就本月“双联”工作进行点评,并对下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年一比一考核:每年将“双联”工作开展情况纳入考核内容,通过比做法、比成效、比落实,将工作成效突出的支委和党员优先评出优秀等次。  支委联系党员制度的推行,让大有乡拥有了一支工作能力强、政治素养高的农村党员队伍,解决了“有心做无力做”的难题。

党员联系群众破解“有需求无人办”难题

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中,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至关重要。  “我们这里自然村多,村民们居住较分散,而且常年居住的老年人多,所以面临的生活困难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全力调动党员,努力落实农村党员包联农户工作,党员可以选择自己想联系的农户,做到精准联系、精准服务。”大有乡党委副书记张丽英说。  记者了解到,在全面落实农村党员包联农户工作中,大有乡坚持“就亲就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务实管用”原则,农民党员每人包联10户左右农户,帮助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此外,通过“乘凉议事会”“场院板凳会”等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等政策;依托乡里乡亲地缘优势,及时调解邻里纠纷、矛盾诉求,全面排查化解安全隐患,争当睦邻“急先锋”;针对老弱病残老年人,及时了解生活困难,掌握生活需求,争当暖邻“贴心人”。据悉,自活动开展以来,该乡已累计调解邻里矛盾纠纷20余件,帮助解决生活困难40余件。  如今,大有乡党群服务、邻里互动已经形成了党员群众携手振兴乡村、共建美好家园的新局面。

制度架起“桥梁”实现基层治理新突破

“双联”工作制度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全员齐上阵、多方齐发力”的基层治理“一张网”新格局,架起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以前工作没有方向,不知道干点啥,现在支委‘点对点’联系我,通过各种培训和交流,我掌握了不少政策。对于我们来讲,虽然每年的‘一比一’考核压力很大,但感到压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就感。”大有乡李峪村党员刘秀真说,“我负责服务的农户,现在都成了频繁联系的好朋友。”  “双联”工作的推进,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不畅通的问题,实现了党组织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和“点对点”服务,激发了农村党员的干劲和活力,让农村党员成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本报实习记者刘迎春

标签: 农村党员 联系群众 工作制度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