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险 > 正文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增速公布

截至1月28日,除河北、新疆外的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增速。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对比剔除河北、新疆后的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数据后发现,总体来看,2020年广东、江苏等头部省份依然位居GDP总量前列,而在GDP增速上各省区市排名有较大浮动,19个省区市全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区市GDP增速相对较高。

专家认为,回顾2020全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较为深远,但并未撼动头部省份的发展。尽管全年GDP增速的大幅变动属于暂时性现象,但仍能看出中西部地区受多个利好因素影响后展现出较高的经济增速动力,吉林省的进步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参照。

安徽总量接近上海

据记者统计,2020年29个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与2019年排名基本一致,GDP排名前10的省区市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海南、上海。在排名变动上各省区市的变动幅度较小,前10名头部省份中,仅去年排名7、8位的湖北和福建省调换了排位。

整体来看,GDP头部省份在2020年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依旧展现出了自身的强大底蕴。江苏省就顶着2020年的风浪取得了“双胜利”,全省经济总量跃上1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连续12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

虽然前10位头部省份名单没有变化,但根据记者测算,排在GDP总量第11名的安徽省在数值上与第10名的上海市仅相差19.98亿元,差值较2019年差距进一步缩小。考虑到上海在今年定下的GDP增速目标是6%而安徽为8%,今年安徽或许有望超过上海。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安徽经济总量若能进步自然是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肯定,但经济的发展高低也不能仅通过GDP来判定,如上海的经济密度就高于安徽。安徽正处于工业发展期,其当前的经济发展动力会高于以服务业为主的上海。目前,安徽正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如何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安徽更应该努力的方向。

增速排名洗牌

据记者统计,2020年不低于2.3%全国GDP增速水平的省区市共有19个,增速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西藏、贵州、云南、安徽、重庆、甘肃、宁夏、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山东、浙江、山西、海南、福建、吉林、广东,除湖北外28个省区市都呈现出全年GDP正增长,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为正的省区市仅16个,我国全年经济明显恢复。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0年的GDP增速最高的前10名地区全部位于我国中、西部,尤其是排名第一的西藏自治区,全年GDP增速7.8%,远超第二名3.34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排名前10的省份疫情严重程度相对较轻,并且疫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就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等内需动能增速较强,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前10个省份的GDP与其消费支出增速重合度较高。此外,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变了中西部的区位条件,由内陆地区变成前沿地带,加上具有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弥补了海外疫情大封锁下的产出缺口,促进当地出口增长,进而拉动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等指标逆势向好。

而2020年GDP增速最低的地区除湖北外,都位于东北地区,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同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则超过了全国GDP增速水平,在增速排名上上升了11位。

对于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在2020年的发展,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中心副主任陶金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GDP挤水分后,经济增长重新出发。吉林省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科技水平较高的重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在复工复产相对迅速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跑赢了东北其他地区。

今年发展动力将回归常态

“今年GDP增速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主要与疫情冲击影响程度有关,属于暂时性现象。”伍超明对记者说,今年的GDP增速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属于外部意外冲击下的变化。随着疫情的稳定和对经济影响的消退,预计未来数年这种大幅变化将趋于缩小,逐步回归往年的窄幅波动常态。

在陶金看来,各省区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或将面临一些风险,最重大的就是集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和普遍规律,但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不够高,这背后是户籍制度、人口流动阻碍甚至是利益分配等问题。若未来城市地区的集聚过程由于城乡改革受阻而放缓,可能会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造成掣肘。

伍超明认为,今年各地区GDP增速会与2020年有较大区别。首先是基数效应的影响,2020年增速较低的省市,基数较低,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存在一定“基数幻觉”。其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各省份经济增长动力将大概率回归常态,内生动能将主导今年的经济增长。

标签: 地区生产总值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