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当前关注:【财经分析】偏空情绪占据上风 2023年利率债如何布局?

新华财经上海12月14日电(记者 杨溢仁)本周伊始,债市不改震荡盘整格局,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行至2.90%一线。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疫情和地产“两座大山”对宽信用和稳增长的制约均已大幅松绑。在政策重心已经全面转向稳增长的大背景下,经济有望加速恢复,这也意味着长端利率的表现将持续承压。

债市仍处“逆风”环境


(资料图片)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具体来看,SKY_3M上探4BP至2.10%;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跳涨6BP至2.49%;SKY_10Y微升1BP至2.90%。

“就12月第一周公布的高频数据来看,尽管生产端相关高频数据走弱,主要行业开工率环比均下滑,但需求端的相关高频数据出现回暖,土地成交、表征商务出行的百城拥堵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覃汉指出,“结合市场预期分析,后续经济指标向上超预期的概率更大,这将对长端利率表现构成压力。”

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国内信用扩张和经济内生动能将在持续一年的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宽松并举的推动下逐步企稳回暖,即便外需走弱风险加大料致使经济修复过程存在波折,可经济趋势性向好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利率很难摆脱震荡行情。

中信建投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曾羽表示,放眼中长期,尤其是明年二季度之后,利率存在内生向上的动力。一方面,疫情防控在经历了最初的爆发期和摩擦期后,随着政策的有效执行,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信心料逐步提升,相关人员和物资的流通也将陆续恢复;另一方面,政策与货币财政工具的作用效果将逐步显现,社融尤其是信贷数据的修复或带动实体需求进一步提高,彼时流动性也将在存贷周转加快、宽信用和政府债发行下回归中性宽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未来1个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接近哪个区间”的问题,选择2.9%至3.0%的机构仍为绝对主流。

德邦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徐亮更预测:“2023年二季度前后可能看到10年期国债利率达到3.0%至3.1%左右。”

短期不乏积极因素

虽然偏空预期占据上风,但债市也并非机会全无。

“因为降准后,资金面平稳对短端利率将构成支撑。”覃汉说。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亦认为,伴随降准资金的释放,叠加12月潜在的财政投放和企业净结汇支持,预估年底前银行间流动性会维持宽松状态,回购资金价格可能重新降至年内较低水平。与此同时,资金面的平稳也会逐步向债券市场端传导,随着理财赎回压力的集中释放,在目前市场风险偏好没有根本性逆转、实体融资需求仍偏弱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整体的资金体量未必会有大幅减少。

“2022年11至12月,疫后经济反弹的逻辑已于债市提前演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行33.5bp至2.92%,市场利率正提前向中性利率靠拢,因而2023年初利率继续大幅上行的风险料有所下降。”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认为,“如果2023年一季度货币宽松能够延续,则长端利率可能进入阶段下行期,回落幅度在15bp至20bp。进入年中,货币政策可能回归常态,但不至于转向收紧,届时利率或进入区间震荡期。”

至于2023全年的利率中枢,“中性情景下,短端方面,1年期存单利率中枢可能略低于2.75%;长端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高点可能在MLF利率的基础上增加30bp,即达到3.05%左右,而收益率高位震荡的中枢或落在2.9%至3.0%区间,低位震荡的中枢或在2.75%附近。”刘郁补充说。

建议关注中期品种

中信证券研究部判断,2023年债市利率或经历先上后下的倒V型走势。上半年在宽信用环境中,利率将趋于震荡上探,中枢为2.9%,情绪集中宣泄阶段利率高点或挑战3.0%的关键点位;下半年,政策目标或再次转为宽货币,届时利率将趋于回落,低点或下行至2.5%左右。

“个人判断,为支持经济恢复,在2023年初货币延续宽松的情景下,不排除一季度出现中长端利率阶段修复的可能性,彼时或出现交易机会。”一位机构交易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不过,进入二季度,各机构需要关注经济修复从预期到落地的可能;下半年则需要关注通胀风险,以及地产链修复程度,这将为后续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或边际收紧提供信号。”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复苏成果的逐步显现和证实,机构投资料从博弈政策预期,陆续转回到对宏观经济和实体需求的实质判断上来,也就是说,利率曲线内生向下的动力必将进一步减弱,杠杆策略的优势也将逐步被货币市场正常化与负债成本钝化所侵蚀。此外,信贷需求和风险回报率的提升将对超长债持仓产生较大的盯市压力,宽信用的持续推进是债市终将面临的确定性利空。

综上,回到债市布局层面,“我们建议把握曲线形态变动的机会。”曾羽说,“考虑到在2022年的行情里,中久期债券的下行幅度远小于累计降息幅度和超短、超长期限债券,且已反映了一定的正常化预期,因此未来利率回升时,其弹性可能也会小于超短和超长两端,因此可以逐步构建橄榄型组合,布局中期限品种,减小盯市风险。”

标签: 首席分析师 固定收益 货币政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