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沁源用“一堂课”考出一批实干的奋斗者


【资料图】

郭道镇党委书记渠恺洲给全县其他干部“讲课”。

县处级干部的发问尖锐而犀利。 沁源县融媒体中心刘肖摄

“同样是乡镇书记、部门局长,为什么有的干得好,有的干得不好,有的干得安心,有的干得不安心,不外乎是干与不干的区别,真干与假干的区别。当前,县委最需要的是实干型干部,而不需要‘打着灯笼照镜子——自我欣赏’的干部。决不能话说了一火车,事却没做成一件,口号喊得震天响,落实起来轻飘飘,而是要起而行之,做实干家、当奋斗者。”沁源县委书记赵永进讲完这番话后,沁源县各乡镇书记、各部门负责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压力。  为了培养和获得这样的奋斗者、实干家,沁源县各乡镇和各部门的“一把手”们轮番登上“讲台”,开始了“讲课”的工作。  谁来讲课?——各乡镇和各部门的一把手。  讲什么内容?——国家的政策和自家的工作以及想法。  讲了课能怎样?  带着问题,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沁源县部分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一把手”们。第一堂课,财政局长亮了“家底儿”县财政局局长张龙是在这次讲课活动中,第一个被推上讲台的部门一把手。  作为第一个站出来讲课的一把手,又是握着全县“钱袋子”的重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张龙的“课”可谓是“含金量”十足。为了讲好这堂课,张龙从政府财政预算的基本知识入手,到政府预算如何编制,再到如何执行,最后详细地将沁源县的“家底儿”都给在场听课的人抖搂了出来。如果把财政局比作是一个家庭中管钱的人,那么这堂课就像是开了一场家庭财务会,管钱的把这一大家子一年的收入支出都交代了个清清楚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大锅下多少米。”居家过日子的道理也适用于治国理政。这第一堂课,让所有沁源各乡镇各部门的负责人们知道了自家的家底儿有多少,往后的日子,财该向哪个方向求,钱该向哪个地方花,心里都会有了一番盘算。  作为一个县的财政总管,张龙说,财政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管好“五块钱”——收钱、要钱、管钱、省钱、花钱。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要让大家意识到沁源煤焦产业“一枝独秀”“单极支撑”的现象没有得到扭转,在未来要拓展更多产业,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全县的“钱袋子”才能安稳无忧。全县在花钱上,要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三保”前提下量力而行,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大家心里都要有杆秤,在投资上都要慎重考量。  张龙又是数据又是理论的一堂课,听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不过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台下提问的都是县处级领导干部,兜头甩过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县长签批,财政迟迟无法拨付款项的问题?”面对如此热辣的问题,张龙赶紧给出了答案,做了一番合理的解释。类似这样尖锐的问题还有不少,趁着这个机会,此时不问更待何时。  沁源这场“讲课”活动中,讲课和发问是同样重要的两个环节。  “讲”是要看部门、乡镇“一把手”,能不能吃透政策的精神实质,理解政策的核心意图,把握政策的基本取向,抓住政策关注的重点,根据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主动去思考、谋划和对接,最大限度地把政策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能不能算清经济账、社会账、生态账和总量账、结构账、效益账等,要通过“讲”来考核“一把手”们的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战略定力和工作考量。  “问”是要看县处级领导对分管领域或其他领域工作,是否做到亲力亲为、躬身入局,只有亲自做了,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问管理、问服务、问作风、问效能。  简单说,“讲”要讲得“切中要害”;“问”要问得“一针见血”。  第一堂课后,就有人说“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有了这第一堂课的“震惊”,接下来登台讲课的人都不敢掉以轻心,谁都不想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讲”得好不好,尚且在自己可努力的范围内;“问”的能不能答上来,可就要见“工夫了”。“听”和“讲”都带来了很大收获相对于有人“惊出一身汗”,郭道镇党委书记渠恺洲收获的是“惊喜”。  “我们乡镇有很多事情是需要跟财政部门打交道的,也有很多疑惑和不清楚的事情。那天财政局长的课,我听得很认真,听完就有概念了,知道了很多关于财政方面的法规纪律,也了解到很多应该注意的程序,可以说收获很大。”渠恺洲说道。  “除了财政局的那堂课之外,跟我同一天讲课的工信局局长讲的内容也让我十分关注。沁源县的经济开发区以及沁绵工业园都在郭道镇的辖区内,涉及到一些破产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正好工信局在这方面也有思考,这对我们以后解决一些问题很有启发帮助。”渠恺洲在听课中得到了不少启发,而对于要讲课的内容,他也是做足了功课。  “从听完财政局长的课,我就开始准备了,把以前一些零散的想法重新梳理了一遍,做了些加减法,系统地总结了一遍郭道镇的各项工作和发展规划。写好初稿,先在乡镇班子会上征集了大家对于郭道镇的想法和建议,又向各村的干部征集了意见,在汇总了大家的想法后,我把稿子又重新改了一遍。”渠恺洲把这次讲课的文稿当做一篇论文来写。从8月22日第一堂课,到他11月21日登台,整整三个月,这期间他做了调查、进行了走访、征求了意见,写得十分认真。“在这个讲稿中,除了介绍了郭道镇的概况,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是我们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要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解决问题。在讲课的时候,我把这些问题抛出来,有些是我们镇上能解决的,有些是我们解决不了的,比如一些大的工程、大的项目,借着这个机会和平台,把我们的想法抛出来,争取县里的支持,共同谋划未来的发展。”  郭道镇是沁源“一城两中心”的县域副中心,也是沁源“一区三园”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沁绵工业园区的驻地。“可能以前提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还停留在一个概念,或者说规划的层面上。这次讲课后,不光是我,我们镇上上下下对郭道镇的定位有了更深的认知,大家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共识,感觉像是从一句‘口号’,变成了一个‘抓手’。”渠恺洲在这次讲课之后,再次对文稿做了修改,在镇党委中心扩大会上,又跟大家分享了一遍。“通过讲课这个工作,让我们镇村两级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很快就到年底总结工作、谋划明年计划的时候了,我会以这个讲稿的内容作为主线,明确发展方向,细化各项工作。这次亮相也能让我们争取到县里的更多支持,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这样的“讲课”才是个开头,接下来,渠恺洲在听课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讲课”,让渠恺洲了解了其他部门的工作,也让别人知道了郭道镇的工作,这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当相互了解之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兼顾彼此,通力合作。“讲台”变“擂台”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孙晓晔是沁源县审批局局长,虽然现在还没有轮到他登台“讲课”,但这是迟早的事。他说:“压力很大,很焦虑。”这焦虑来自知识恐慌。  孙晓晔以前在乡镇工作,调整到审批部门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一直在学,不学,工作做不到位。”针对这次县里在局级干部中开展的“讲课”工作,他觉得很好:“可以倒逼干部学习业务,提升工作能力。”也能让其他单位深入了解审批局的工作,“很多人不知道行政审批是干啥的,省里的行政审批和我们市县一级的还不太一样,我们县一级的审批工作是把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审批工作都集中在了审批局,这样可以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是一个以服务为主的职能部门。”孙晓晔说,他们审批局每周三也有一堂课,各部门的业务骨干给大家讲课、讲业务。只有业务精通,才能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满意。  “理论高低,应变能力,业务水平,只要站到台上一讲,就看出来了,下不到真功夫不行。”在孙晓晔的心里,“讲台”也是“擂台”。其实,这种讲课的方式开展了几次之后,不少人已经在心中暗暗“较上了劲儿”,就像一场期末考试,谁都想考个好成绩。这也恰恰是沁源县委、县政府希望的结果。  沁源县委书记赵永进在第一堂课开课之前,这样说:“通过讲课,让干部把讲台当‘擂台’,讲堂当‘赛场’,在思想、作风、能力、工作上来一次大提升。通过‘一问一答’,真正检验每项工作的思考深度、落实程度和落地效果。各级各部门要‘说到做到’,要系统性思考、融合性工作,把工作放到全县大局中来谋划和推动,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每项工作‘如何干’‘怎么干’‘干成什么样’,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理顺工作思路,打开工作局面,引导全县上下把注意力、关注点聚焦到推动沁源高质量发展上来。”这是沁源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一项生动实践,更是检验全县干部抓工作、促发展的一项具体行动。  看似是一堂课,其实也是一份考卷,参与这次“讲课”的人,想在这份考卷上拿到好成绩,就需要扎扎实实沉下心、俯下身去,为沁源的发展做一名奋斗者。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标签: 县委书记 各项工作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