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新金融监管不应被区别对待

今日起,蚂蚁战配基金能退钱了!

此前,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后,打新资金被第一时间退回,而5只创新未来基金合计有1360万户持有人也在今日起可以自由选择“退场”了。

尽管投资者已经可以安全退出,但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影响巨大,所牵涉到的还有与其联合放贷的银行,以及从蚂蚁获得资金扶持的小微企业。

在新金融被加强监管之后,与蚂蚁集团联合放贷的中小银行的命运将会有什么变化?此前,蚂蚁集团曾向中小企业发放4000亿规模贷款,在蚂蚁等新金融被加强监管之后,这些中小企业又该如何扶持?针对这些问题,时代财经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李楠。

李楠认为,无论是科技金融公司还是金融科技公司,无论是新金融还是传统金融,只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均属于金融机构,那么就都必须要受到相同的金融监管,不应区别对待。

李楠指出,小微企业这种不确定性大、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宜通过股权而不是债权进行融资,只有让投资者与企业进行风险共担,才能避免道德危机,实现资源最合理的配置。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在上面发布融资需求;同时,银行、风投、天使投资人等潜在投资人在上面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

新金融监管不应被区别对待

时代财经:日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撰文称,在对新金融企业的监管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中国数字经济取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陈文辉的文字再次引起业界对于新金融监管的讨论。为何要加强对蚂蚁集团等新金融企业的监管?

李楠:无论是科技金融公司还是金融科技公司,无论是新金融还是传统金融,只要从事金融中介业务的,均属于金融机构,那么就都必须要受到相同的金融监管,不应区别对待。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正常经营的金融中介,因其为经济社会提供信用服务而获利的同时,也因其信用服务面临巨大的风险。风险来源就是其资产端(贷款)和负债端(存款)天然存在的各种不匹配和高杠杆属性。

任何金融中介的倒闭,会使得存款方小储户和借款方公司遭受巨大损失。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对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监管,以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保障投资者权益。

目前,蚂蚁集团等“新金融”平台上汇集了包括吸存、放贷、资管、保险等多种金融业务,这些原本分属于不同机构的金融中介职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汇集在一起,就容易产生道德危机与利益冲突。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暴发,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1999年通过的《金融现代化法案》允许金融控股集团内部涵盖商业银行、投行、保险等多种金融中介职能,而每个部门之间的“中国墙”其实是半透明的,不同部门之间可以进行隐形的关联交易,使得风险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被传导放大。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四大投行不复存在,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摩根大通和高盛转型为商业银行。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仍以分业经营为主。但是蚂蚁集团等新金融平台却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混业经营。对金融体系来说,没有监管的混业经营的潜在风险和危险是巨大的。监管层暂缓蚂蚁集团上市,出台网络小贷条例都应有这方面的考量。

在信息社会中,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互联网平台具有天然垄断数据的优势。互联网平台在帮助买卖双方降低交易成本和搜寻成本的同时,也掌握了海量用户数据。

一旦对这些海量用户数据形成垄断,企业逐利的本性必然会使得互联网巨头们对数据使用产生新的想法。

比如阿里巴巴逐渐从支付业务发展出余额宝、花呗、借呗、相互宝、帮你投等金融中介服务,从一个电商平台逐步发展为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却又没有受到应有的金融监管,金融风险在其中不断积聚放大是必然的。

时代财经:如何消解蚂蚁集团等平台自然垄断数据所产生的金融风险?

李楠:监管当局应当对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设计合理监管体系,比如建立一个第三方的数据服务平台,隔断数据与金融中介业务的关联。

这个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类似互联网平台的共同基金,每一个拥有数据的机构可以为银行、保险、基金等需要评估借款人信用的金融机构提供有偿数据服务,例如信用评分、评级、其他数据等。

而拥有数据的机构则不能亲自下场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唯有这样才能解决现在的互联网平台巨头利用数据垄断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国家金融体系的规范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优势建立起完善的征信系统,促使每个企业每个人对自己的信用记录负责。

中小银行急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时代财经:蚂蚁集团称与其合作开展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已拓展至约100家,涵盖了全部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全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头部城商行等机构,其中大多数联营贷款由大型银行发放,其微贷平台上98%的资金来自银行等合作伙伴。你如何待此事?

李楠:这种形式的合作下,蚂蚁决定给谁放贷,但却不承担借款方违约风险,还收获大部分收益,这是一个典型的“道德危机”问题。

蚂蚁与银行联合放贷100元,蚂蚁只出5元,银行出95元。当贷款获得利息18元时,银行收回5元利息,蚂蚁拿走其余的13元;当借款方违约,本金全部损失时,蚂蚁只承担5元损失,而银行承担95元损失。

而且,蚂蚁相关说辞十分模糊,蚂蚁或许与大型商业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但是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不可能与蚂蚁集团进行联合贷款,因大型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强大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优势,并不需要和蚂蚁在这方面合作;而与蚂蚁集团进行联合贷款的应主要为各中小城商和农商银行。

以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资料显示,张家港银行注册资本为18.1亿元,属于典型的中小规模商业银行。2019年,张家港银行首次披露了与蚂蚁借呗的合作关系。张家港行营收、净利润以及手续费与佣金收入的变化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蚂蚁对其的影响。

营收.png

张家港行营收、净利润变化 | 来源于财报

佣金2.png

张家港行手续费及佣金变化 | 来源于财报

2016年,张家港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一度高达1.37亿,占总营收比为5.6%,但该部分净收入占总净利润比重却达到18%。2020年前三季度,张家港行的这部分收入与支出几乎持平。张家港行在2019年年报中解释道,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银行卡业务及蚂蚁借呗手续费增加所致。在与蚂蚁合作之后,张家港行的营收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净利润的增速却远不及营收增速。

时代财经:为何中小银行会愿意与蚂蚁集团达成联合贷款合作?蚂蚁集团被加强监管后,这些中小银行的命运将有何变化?

李楠:中小银行之所以会与蚂蚁集团达成联合放贷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为之。

2004年,我国进行商业银行改革,银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2006年,银监会放开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各种城商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进行异地扩张,试图成为全国性银行。

城商银行在其所属地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并可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较好的业绩,但是,相比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城商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和吸存放贷等银行主要业务方面并没有优势,一旦向异地扩张变成全国性银行之后,城商行的本地优势便不复存在,在风险管理、信息获取处理和资金成本等方面处于全面劣势地位,这使得他们在扩张之后日子比较艰难。

在互联网经济兴起之后,原本还能靠着零售业务勉强为生的城商银行,面对蚂蚁集团、腾讯金融等金融科技的冲击,日子愈发难过。在这个时候,当蚂蚁等金融科技企业抛出合作计划,即便知道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但为了生存,他们也只有答应。

诚然,与蚂蚁的合作关系,帮助中小银行在个人贷款、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规模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促使其营收、净利润出现稳步增长,但也使得中小银行更加依赖蚂蚁,资产质量存在更大的风险隐患。

在蚂蚁被暂缓上市,联合贷款萎缩后,面对行业巨头核心竞争力不足中小银行,在消费金融市场中可能会更加边缘化。未来,银行业内部会迎来更大的洗牌。中小银行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需要切实提高自己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利用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扶持小微企业宜通过股权融资

时代财经表示:近日,据媒体报道,有部分商业银行在办理企业开户业务之时,存在片面以风险控制防控为由拖延、拒绝开户等现象,导致央行下发风险提示。为何商业银行不愿意向小微企业贷款?

李楠:商业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或许有其苦衷。一是小微企业规模小,二是小微企业会计报表不规范,三是小微企业处于新兴行业,风险和不确定性远高于寻常企业,而商业银行基于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原则,不给风险高的小微企业贷款其实是合理的。

2004年商业银行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发展出成熟系统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如果他们根据现有信息和风控原则判断,给小微企业放贷风险收益比过大而拒绝贷款其实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若是以行政指令将给小微企业放贷作为绩效考核的话,实际上扭曲了银行的正常经济行为,可能会迫使银行“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寻求监管漏洞而获利。这样反而会使得系统性风险增大,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序发展。

时代财经:此前蚂蚁集团虽屡遭批评,但却有4000亿规模的贷款流向小微企业,尽管利率偏高,却也帮助了不少小微企业。金融新规与网络小贷规则出台后,新金融的监管趋严,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新金融机构显然无法向往日一般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为小微企业提供有力扶持?

李楠: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普惠金融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否一定要用商业银行贷款来进行扶持或值得商榷。

小微企业这种不确定性大、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宜通过股权而不是债权进行融资,只有让投资者与企业进行风险共担,才能避免道德危机,实现资源最合理的配置。

如果政府能建立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在上面发布融资需求;同时,银行、风投、天使投资人等潜在投资人在上面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政府通过提供培训津贴等方式,帮助小微企业完善自身的信息,标准化其财务报表,减少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另外,还可以让保险公司加入其中,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保险等,从而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实际上,海外已有成功扶持小微企业的案例,比如美国的小企业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新加坡的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原标新局与国际企业发展局合并而成),这都是政府搭建的平台,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减少小微企业的信息不确定性,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信息服务平台。

11月20日上午,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首批12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签订股权投资协议,投资总规模为7.7亿元。

本次股权投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增信”和“引导”。首期注册资本为661亿元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是破解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国家队”力量。这一备受关注的基金有两大主营业务,一是比例再担保,二是股权投资。

标签: 新金融监管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