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延禧攻略》下架 宫廷文化传播负面影响重

一觉醒来,不少古装剧爱好者崩溃了。

“昨天还在追的《延禧攻略》怎么今天就不能看了?”

经网友验证同时期另一部清宫剧《如懿传》也难逃下架命运。

究竟是版权到期,还是传闻中的“限古令”生效,“宫斗剧”们本身的命运也像剧情一样扑朔迷离……

《延禧攻略》《如懿传》下架上热搜,《甄嬛传》能挺住吗

据界面新闻报道,9月28日凌晨,有网友发现,古装剧《延禧攻略》已被下架,在爱奇艺平台内搜索《延禧攻略》只能看到预告片。随后古装剧《如懿传》也在腾讯视频下架。目前,仍未有知情人士披露这两部剧集具体的下架原因。界面文娱向爱奇艺和腾讯视频求证,平台方暂未回应。

对于两大“宫斗题材代表作”同日下架,不少业内人士猜测此举与传闻中的“整治宫斗剧”有关。2020年4月第26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2020·春季)曾发布《中国电视/网络剧发展报告(2020)》,报告称影视领域将重点治理“四剧一酬一造假”,具体而言就是古装剧、宫斗剧、抗战剧、注水剧,天价片酬以及收视造假。其中关于宫斗剧为“加强备案公示审核和内容审查,重点治理老剧翻拍。”

其实“整治宫斗剧”的风声并非今年第一次传出。自从2012年《甄嬛传》火爆全国后,关于“宫斗剧”的争议就一直在。人民日报曾多次发文批“宫斗剧”, 文章罗列出宫斗剧肢解历史,胡编乱造,色情血腥等“几宗罪”,进而在价值观层面批判此类宫斗剧,称此类电视剧迎合为低俗市场,而留下一堆糟蹋历史、无益于人心、无益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垃圾。

2018年《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成功霸屏,市场再度掀起“宫斗剧”热潮,2019年1月,北京日报就对《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大热的宫廷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评论。

文章称,宫廷文化传播的不断升温,确实起到丰富大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作用,但是对其产生的5大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①热衷追崇皇族生活方式,使之成为流行时尚。②精心演绎“宫斗”情节,恶化当下社交生态。③不吝美化帝王臣相,淡化今朝英模光辉。④宣扬奢华享乐之风,冲击克勤克俭美德。⑤片面追逐商业利益,弱化正面精神引导。

在《延禧攻略》与《如懿传》先后因下架而登上热搜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让《甄嬛传》挺住,截至记者发稿前,《甄嬛传》依然可以在视频网站正常观看。

从“抢滩”到“避嫌”,命途多舛的宫斗剧的一生

不光中国人,全世界都爱宫斗剧。

2018年《延禧攻略》在国内一炮而红,“宫斗热”直接烧至海外,光版权就卖到90多个国家。

同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以“全世界被Google最多的剧”为题,介绍掀起旋风的古装宫斗剧《延禧攻略》。报导指出,这部剧有70集讲述的是“18世纪乾隆皇帝后宫虚构的权力斗争”,而主角魏璎珞是个“身世卑微的聪明女孩”、“设法在后宫中崛起并赢得皇帝的爱与尊重。”而老牌权威杂志《综艺》(Variety)公布的2018年最佳海外剧集(除美国以外)中,《延禧攻略》赫然在列。

不止数据喜人,《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成功也体现在商业维度。

作为当之无愧的年度剧王,《延禧攻略》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超128亿,330个热搜词累计上榜超500次,最高单日17个热搜词同时上榜,即使是在收官之后,#延禧攻略泰语配音# #延禧攻略2#等关键词仍在不断刷屏。

而《如懿传》虽然口碑和数据不及《延禧攻略》,但却顶着《甄嬛传》姊妹篇的光环卖出天价。据羊城晚报报道,这部剧仍处于待拍状态时就已经以单集900万元的高价被某视频网站买了下跟播权。

而据时代周报报道,除“不便公开的”版权收益外,《延禧攻略》《如懿传》两剧的广告收入均已超过2亿元。

此后,国内“宫斗剧/权谋剧”开始井喷,但显然为逐利一拥而上的创作者忽视了“宫斗剧”背后对于历史等内容的高要求。其中不乏对权术想象的脸谱化,导致了宫斗剧人物设置的批量复制规律。在这样扁平化单向度的创作导向下,“宫斗”早已失去灵魂,甚至出现不少史实歪曲。

而在各路影视公司抢滩宫斗剧之时,行业中出现了“限古令”、“宫斗剧禁令”等传闻,虽然没有官方文件,但整个市场风声鹤唳,迅速冷却,不少原本打着“宫斗”旗号的古装剧也先后在各种采访与宣传中与其划清界限。

据娱理报道,导演郑晓龙曾在采访中称,《甄嬛传》是对封建落后的婚姻制度的批判,讲的是一个弱女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讲爱而不成产生的悲剧,批判性很强。

看来在工业化的内容生产大机器下,“宫斗”也不过是个“工具人”。

标签: 《延禧攻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