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雷军,请把卸载的股票软件装回来!腾讯超越小米成今年港股回购王

相比于往年,今年互联网公司的回购计划数额堪称巨大。

2022年,国内互联网公司的股价持续走低,多家公司开启了大额股票回购计划,以期在增长放缓之时稳定投资者情绪。

3月22日早间,阿里巴巴宣布继续扩大回购,将股份回购计划总额由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

同日,小米集团也宣布,以不定期按最高总额10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两天后小米即以每股14.44-14.5港元的价格回购了340.94万股公司股份,耗资近5000万港元。

从3月24日至4月14日,小米密集地进行了12次股票回购,回购总股本数达7295.3万。据时代财经统计,今年以来小米回购总数达21次,耗资约12.09亿港元。

作为港股“股王”的腾讯,虽然没有公布预期回购的股票总额,但回购动作也十分频繁。4月14日,腾讯控股宣布回购79.9万股,耗资约2.3亿港元。这已经是腾讯自3月下旬以来连续14个交易日出手回购,也是今年以来的第26次回购。

此外,BOSS直聘、富途证券、微盟集团等公司也纷纷宣布,执行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的股票回购计划。

小米、阿里股价创上市新低

相比于往年,今年互联网公司的回购计划金额堪称巨大。

以腾讯为例,今年以来,腾讯控股累计回购1530.04万股,累计耗资约60.28亿港元,已经远超去年全年约26亿港元的回购规模。阿里巴巴的回购规模更是相当于其市值的十分之一,并创下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回购记录。

小米近两年在港股回购都十分频繁,被称为“港股回购王”,今年100亿港元的回购计划仍然超过去年83.78亿港元的回购金额。

回购潮背后,是互联网公司股票的持续走低。

截至4月15日,小米集团股价12.48港元/股,低于17港元/股的发行价,创一年以来新低,相比2021年35.9港元/股的最高点,已经跌去近2/3。

1月27日,雷军发布微博晒出“虎年限定微信红包”,评论区却被股民攻占,“小米股票破发了,救救小米吧。”

小米集团在港交所上市时曾经历长达两年的低谷期,小米股价涨到发行价时,雷军曾表示,“以后再也不用关心股价,股票软件统统可以删掉了。”这一次,不少网友要求雷军将卸载的股票软件“装回来”。

腾讯和阿里亦是如此。腾讯股价在2021年2月初曾触及历史新高,达到751港元/股,3月18日,腾讯盘中最低跌至297港元,一年时间股价即腰斩。目前,腾讯股价逐渐回升至374.4元,但仍处于低位。

阿里巴巴股价更是跌破100港元的关口,近日报价95港元/股,创造了阿里巴巴港股上市以来的最低价格。

回购股票是救命稻草吗?

监管政策日趋严格、主营业务出现增长瓶颈等,都是资本市场不看好互联网公司的原因。从财报数据看,腾讯、阿里互联网公司正在告别利润高增速时代,进入平缓发展期。

腾讯去年净利润同比上涨仅1%,是十年来净利增幅最低的一年,以往最赚钱的本土游戏业务增长已经接近停滞,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成了最大增长引擎;阿里的主营业务电商也面临着抖音等劲敌的冲击,增速放缓,去年Q4的营收主要靠直营业务和云计算带动。

腾讯与阿里的增长引擎都逐渐从2C变成2B,但在资本市场看来,B端是“体力活”,业务想象力不如C端市场广阔。

小米的增长处于相对较好状态,净利润同比增长69.5%,但也面临着手机市场缩减、荣耀强势复苏的干扰,高端化策略也不如预期。“押注全部身家”造车的行为也没有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回购股票成为自救途径之一,可以向资本市场传递企业价值被低估的信号,证明企业对未来经营前景的信心。

“大幅回购股份,凸显了我们对阿里巴巴长期、可持续潜力和价值创造的信心。考虑到我们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扩张计划,阿里巴巴的股价并不能公正地反映公司的价值。”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副财务官徐宏公开表示,阿里此次回购计划是因为阿里巴巴的股价被低估了。

另一方面,回购的股票也可以用来激励员工。3月24日,小米公布上市以来针对员工的最大一次激励计划。该计划显示,小米集团将向4931位员工授予约1.749亿股小米股票,其中包括小米“创业者计划”第二期入选员工以及其他优秀员工,但不包括高管。按照当日小米收盘价格14.78港元/股计算,此次小米股权激励价值约合每人52.42万港元。

但在股价低迷的情况下,股票激励成效有限。近日有小米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公司员工工资低,主要靠股票。股票能起到抵工资、降成本、捆绑员工的作用,工资却没有实际上涨。

除提振信心外,企业回购股票也可能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例如通过回购减少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从而在盈余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

从目前的股价看,互联网公司回购行动还没能改变股价持续走低的状况。让市场重建信心、扭转股价颓势,显然还需要更实在的业绩成果。

标签: 股票软件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