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脱贫群众的日子更上一层楼


(相关资料图)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是自上而下的共同愿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广灵县乘势而上,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环境、增进群众福祉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衔接、促振兴,乡村振兴的美景蓝图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生活更有奔头

2022年“大雪”这天,南村镇易地搬迁新村周图寺村胡守应家里香气弥漫,全家人笑意盈盈。  “天冷了,炖点羊肉补补。”胡守应的老伴褚成芬乐呵呵地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从地处大山深处的念草沟村搬迁到周图寺村后,丈夫打工种地两不误,收入比原来高了很多。“我现在在就业帮扶车间打工,既能照顾家又能就地务工挣钱,月工资2500元,生活真正有了奔头。”褚成芬说。  不只是胡守应一家,周图寺村1416户3312人都见证着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今的周图寺村由原南村镇南部山区13个行政村合并组成,一改往日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干旱缺水的面貌,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水泥街道宽阔平整,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幼儿园、超市、文化广场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生活舒适便利,处处都能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  “我老伴在公益岗和就业帮扶车间打工,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生活别提多美了。”60多岁的曹德录用手指着不远处的村委会说,“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  周图寺村党总支2020年探索建立了“党建+产业+服务”一站式服务机制,积极当好农村产业发展“服务员”、群众就业“引导员”,持续做深做细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贴心“领路人”。  该村党总支还充分发挥搬迁新村的硬件设施和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引进鸿棉制衣、“巧娘宫”编织、电商、黄芪加工产业园、雕塑园区、养殖园区等6家帮扶车间和龙头企业,实现了村头建厂、岗位上门,让更多搬迁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就业增收。同时,该村在迁出村原有耕地上种植干果经济林1200亩、沙棘17862.68亩、黄芪11920.5亩,发展种植红芸豆、黑豆和荞麦3000余亩,带动全村杂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彻底解决了农民搬迁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广灵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产生“1+1>2”的聚合效应。与此同时,一方面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领导班子,打造智慧党建服务平台,将党务、社保等15项便民事项纳入平台,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即可办理相关业务;另一方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拓宽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加大“带头人”培训力度,形成网格化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提高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产业推动,日子更有盼头

走进山西东方物华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小米加工车间,记者立即被去皮、初筛、色选、包装等一系列加工流程所吸引。  “这个公司是东方亮有机小米特色基地项目的承载主体,现在加工的小米就来自特色基地首期种植的1600余亩谷子。”广灵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牛鸿志介绍说,全县特色基地项目集育种、种植、加工、生产及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于一体,可带动直峪、南房、三间房、西宜兴、将官庄、憨崖洼一带200多户群众增收,户均增收2000元。同时,该项目通过流转土地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领农户进入市场,形成长效经济组织,带动增收。  “‘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这种商业模式好,既解决了我们产前愁种子、产中愁技术、产后愁销售的难题,又保护了农户利益,保证了企业收益,互惠互利。”宜兴乡直峪村农民刘进和记者聊起有机小米特色基地,连声说好。  在南村镇周图寺村集中养殖园区,一排排牛舍整齐划一、初具规模,草料房、管理房、厕所、粪污池、蓄水池、运动场地及水电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建设场面热火朝天。  “我从狼虎坪搬下来了,可是60头牛仍旧在山里养着,从现在的新村到老家跑来跑去的,别提多折腾人了。”52岁的养殖户郭守富对记者说,“听说养殖园区马上就建好了,过些日子把牛放进去,我们就省心多了。”郭守富满脸笑容地说。看得出,他对集中养殖园区充满期待,对未来的新生活也充满期待。  南村镇镇长高争艳表示,产业项目不但为老百姓铺平了致富道路,还架起了干群和谐的桥梁,广大群众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在为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名沙食品有限公司、白老大食品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员工们紧张地忙碌着,一包包诱人的小米锅巴、一块块包装精美的沙琪玛、一袋袋鲜亮的杏仁,热销全国;在恒广北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野食用菌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养利合作社,一根根新出土的黄芪、一个个鲜活的香菇、一串串正在装箱的尖椒让人喜爱。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紧紧抓住特优农业产业这个‘牛鼻子’,因势利导,大力扶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有效地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广灵县副县长王晓震如是说。

保障到位,幸福更有滋味

在广灵县,亮丽的风景线一道接着一道。其中耀眼的一道就是农村“颐养工程”。  为了解决农村“老有所养”这个问题,广灵县积极响应大同市实施农村“颐养工程”的做法,并多途径探索邻里照料、利用光伏收益设置公益岗或创建“颐养之家”,并于去年年初确定壶泉镇赵庄村、南村镇莎泉村、蕉山乡龙虎岩村、斗泉乡裴家洼村和梁庄镇望狐村5个村作为颐养服务站先行试点,采取政府补助、村级配套、个人出资、社会捐助等方式筹措经费,设立孝养基金,作为颐养服务站的运营经费。特别是通过成立村颐养之家理事会,发动社会力量选择在本村有威望、协调能力强、肯担当奉献的人担任会长并负责颐养之家日常监督管理。目前,5个试点房舍改造装修已全部完工,有209名老人有入住意愿。  “我72岁了,身边无儿无女,早就盼着住进颐养服务站呢。”在裴家洼村,记者和正在晒太阳的蔡先老人攀谈起来,他激动地用手抹了抹眼泪说,“很快就住进去了,村干部说我们有福气,我觉得也是。”  而在加斗镇西石门村采访时,人居安全饮用水协会让人耳目一新。西石门村积极探索农村安全饮水新路径,成立了人居安全饮用水协会,试点“协会管水”。村党支部书记杨怀奎介绍说,通过建立健全用水维护养护、水质检测、水源保护、日常管理专业队伍,全村用水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确保不间断供水,全村更换老化管道200米,铺设主管道3500米,新建150立方米高位调节水池1座并配套相关设施,为全村750户安装了智能水表,所有用户的用水量和水费一目了然。  “‘协会管水’不仅推动了全村节约用水,还解决了地势高处农户季节性水量不足的问题,真好!”说起“协会管水”的事,村民刘林双竖起了大拇指。  在教育方面,该县致力打造教育“首善之县”,从落实跟踪帮扶机制入手,为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且无法入学的10名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建立管理台账,因人施策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在医疗卫生方面,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优化大病慢病分类救治措施,完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强化村卫生室硬件建设,确保全县农民不因病收入降低、返贫。

赵志成 赵文贵

标签: 更上一层楼 农副产品 文化广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