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文明新风拂面来

阅读提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新风正气引领风尚。近年来,临县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立足优势,弘扬正气,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享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近年来,临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唱戏”的群众文化活动新路,以文化建设聚人心、塑风尚。  4月1日上午,临县玉坪乡玉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传出了阵阵掌声,“五老”红色故事会成员张世泽在“新时代新征程新启航”志愿宣讲活动中为群众讲党史,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百姓心间。  去年以来,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下,临县“读学悟”国学经典诵读公益会启动实施“走进书香”志愿服务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带动全县更多的人浸润书香,享受文化盛宴。  近年来,临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文明实践所、229个文明实践站,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和各类现代节日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如“书画下乡”“送春联活动”“温情汇聚心系老区”公益活动、2021年“宪法宣传周活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使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他们还建立了30支志愿服务大队和若干分队,确立了“阵地联动、平台联网、资源联合”的创新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碛口镇西头村农家书屋,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种类多样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当地村民将农家书屋称之为老百姓的“充电站”,利用它求知求乐、求变求新。  近年来,为了完善基层文化设施,临县持续加大投入,多途径建设农家书屋、乡街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引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让群众获得精神文化滋养。  弘扬文明新风,离不开正面导向和榜样引领。今年以来,临县广泛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活动。在“看红事白事、评勤俭之家,看环境卫生、评最美庭院,看赡养老人、评孝善之家,看家庭教育、评重教之家,看邻里和睦、评友善之家”五看五评活动中,先后评选出“最美庭院”18600余个、“好媳妇”“好公婆”8830名、孝善之家13320个、“重教之家”10个、友善之家568个。一个个先进典型,一户户文明家庭不断涌现,用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感人故事,引导人们见贤思齐。

留住乡村文化根脉

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是农村社会的“命脉”,也是滋养农村儿女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  青塘粽子,芦苇飘飘,青砖巷道,高楼画栋……安业乡前青塘村因其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自2015年起,村里每年还举办“粽叶香”民俗文化节,浓郁的乡土文化在此间薪火相传。  这几年,前青塘村将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寓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程中,通过维护古村落历史风貌和挖掘民俗文化,留住了美丽乡愁,也传承了文明乡风。  林家坪镇南圪垛村是一座流淌着红色基因的村庄,这里留有革命先辈的足迹,红色文化也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临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挖掘每个乡村的特点,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深度挖掘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以此引领乡风文明,让文化基因和文化根脉得以留存。  文化资源在培育乡风的同时,也为经济增长、文化进步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前青塘村粽子产业早已声名鹊起,村上很多人变成了粽子大户,脱贫奔上了小康;三交镇孙家沟因其别具风格的自然风貌,吸引了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入驻,通过艺术辐射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兴起;碛口镇李家山村成为美术写生、摄影采风培训基地,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临县,保护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不断培育造就新业态,形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树立文明乡村风俗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去年腊月,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村民刘文明给儿子办了一场让全村村民交口称赞的文明婚礼。  “喜宴饭菜费用花了3000多元,儿媳妇没要彩礼,没买金银首饰,一场婚礼花了不到1万元。婚礼简单却极具人情味,村民无不拍手叫好。”说起来,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村民刘文明很自豪。  如今,在临县这片土地上,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老百姓真切感受着文明新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新房酒、满月酒、60岁就开始操办的高寿酒……过去,大办酒席给群众带来沉重的负担。立破并举,敦风化俗,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教育引导,临县注重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在全县504个村(社区)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约定办事规模和标准,形成老百姓自己的“土规定”“好规矩”。不少地方还设立红白理事厅,免费给村民提供办事场地、司仪服务,让村民留下美好的生活记忆。  祭祀在心不在形。今年清明期间,在临县县委宣传部的宣传倡议下,不少群众选择云上祭扫、线上献花、书写心灵家书、举办小型家庭追思会等方式让思念在“云端”延续,绿色、低碳的祭扫习俗在形成,“文明种子”正种在群众心里。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临县创新载体引领移风易俗,开展“立足岗位、争做最美巾帼奋斗者”移风易俗文明劝导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了132支志愿服务队,在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举办“3·5”学雷锋志愿者日活动,向碛口景区的游客讲述文化历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校园内开展清明祭英烈、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利用临县秧歌、三弦书、快板等基层老百姓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乡土音”引导村民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针对部分农村群众求佛拜神、“驱鬼还魂”等封建迷信行为,用亲友、乡贤的力量进行劝阻,逐步改变封建迷信的陈规陋习……  据了解,去年以来,临县共劝导红白事简办50余场次,倡导文明新风办理红白事153起,帮助群众节约资金78万余元。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人们越来越惊喜地看到,随着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正在为临县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力量。

范珍 刘生锋 吴丽娜

标签: 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 传统文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