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味千拉面净利润大幅下滑 千店计划还能否实现?

经历“骨汤门”、投资失利、“贪腐门”之后,味千拉面2019年交出了一份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报告。其中,营收增长7.9%,但是净利润却下滑逾70%。

味千拉面千店计划的实现,充满变数。

净利润大幅下滑

3月31日晚间,主打日式拉面的上市公司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00538.HK下称“味千拉面”)发布2019年报。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总营收25.65亿元,同比增长7.9%,税前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下滑65%,归属于股东应占净利润为1.56亿元,同比下滑71.6%。

对于集团营业额的上升,味千拉面称主要原因是年内集团门店数量增加。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味千拉面财报发现,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该集团共拥有连锁餐厅799间,较2018年同期的766间增加33间,餐厅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176个城市。其发展采取集中战略,继续扩展餐厅网络及加大成熟市场(如广东、山东、浙江及上海)的密度。

但是2018年业绩扭亏后,味千拉面2019年却再度亏损,且亏损占比高达七成。

对于集团的毛利率由2018年同期的约75.4%减少至约72.3%,味千拉面称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导致的。对于净利的减少,味千拉面称是综合原因导致。

此外,味千拉面陷入门店增多,营业额下降的怪圈。

2011年上半年,味千拉面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餐台周转次数为5.2,然而经历“骨汤门”事件后,全年的餐台周转次数为4,直到2019年依旧维持在3.4。与此同时,同店销售也波动较大。2015年至2019年,味千中国在内地市场的单店销售涨幅是-7.5%、-8.1%、2.2%、-2.6%和7.0%,除2017年和2019有所增长外,其余几年单店营收都在减少。

1.png

制图/王君

一位餐饮行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味千拉面亏损确实只能一句话带过,因为“骨汤门”让消费者对味千拉面失去信心,而“贪腐门”又让二级市场对味千拉面失去信心。

内忧外患

1968年,重光孝治在日本熊本县成立第一家味千拉面,随后发展为一家家族企业。上世纪90年代,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潘慰获得味千(中国)代理权,并于1996年在中国香港开出首店,于2007年在中国香港上市,同年,胡润首次发布《胡润餐饮富豪榜》,潘慰以60亿元的身家排在首位,并且四年蝉联。

在此背景下,味千拉面于2010年首次喊出“五年千店”口号,但是宣称“现熬骨汤”的味千拉面次年便爆发“骨汤门”,其主打宣传的纯猪骨熬制汤底,其实是使用廉价粉料及其他浓缩液勾兑而成,成本仅值几毛钱。

受此影响,公司口碑和业绩受到重创,净利润直接缩水56%,大量门店关闭。

2015年,潘慰再次提出“千店计划”,同时,投资了百度外卖。随后的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大增,尽管核心业务营收能力在下降。然而,随着2017年饿了么对百度外卖的收购,估价24亿美元的百度外卖仅8亿美元卖身,此举让味千拉面2017年以亏损收官。

潘慰在2017财年的业绩会议上称未来将会专注产品,不再投资外卖平台。

2018年,味千拉面净利润5.51亿元,超越顶峰时期的2010年。然而,2018年底却又曝出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挪用公司资金一事,味千陷入“贪腐门”风波。之后,公司股价持续下跌至历史最低2.22港元,市值仅剩27.08亿元。

“贪腐门所带来的影响不是单纯的利润问题,更多映射出味千拉面的内部管理问题。对于味千拉面而言,‘骨汤门’、投资失利以及‘贪腐门’的接连打击,让味千拉面千疮百孔。”上述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品牌,味千拉面应该回归自我,重筑品牌护城河,挽回消费者和投资人的信心。

标签: 味千拉面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