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用工市场如何暖起来

用工市场如何暖起来

本报记者 敖 蓉 吴佳佳 曾诗阳 覃皓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实现这一目标,要着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面对就业领域扩容提质的巨大需求,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促进用工市场暖起来,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关键。

供需双向发力解难题

“近年来,随着产业迁移和技术升级,一些地方结构性缺工问题较为突出,部分行业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戴元湖表示,一方面,由于劳动强度大、薪酬待遇低,电子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用工、长期招工成为常态;另一方面,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对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日益突出。

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发挥市场主体的稳岗扩就业作用是重点。超1.5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面对用工市场出现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政府工作报告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戴元湖代表建议,通过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效匹配,推动新职业人才供给速度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速。

“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我们把保用工促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董事长刘飞香认为,国有企业要担起稳就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产业链龙头带动作用,稳定供应链,畅通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具体措施上,刘飞香代表认为,装备制造业在实现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对新学科人才、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形成刚需,应当进一步扩大就业增量、提升就业质量,“企业内部要储备、充实和培养员工队伍,在调配、激励等方面多管齐下,进一步挖掘自身的用人潜力。同时,国有企业应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打造跨职能、跨部门的招聘平台,充分运用政府的引才平台,为本企业、行业吸纳更多人才”。

系统推进毕业生就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已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受外部环境和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既表现在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政策性岗位释放空间越来越小、慢就业不就业倾向突出等方面,也有专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

如何转变毕业生就业现状?倪闽景委员建议,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增加新技术和数字化内容,并配备相关教育教学设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职教毕业生在就业、落户、薪酬待遇等方面应享受和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表示,不能只关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应该关注整体就业,即离职再就业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同等重视。

从去年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看,岗位供给始终多于求职人数。“今年,上海岗位需求数将同比增长超过50%,应当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倪闽景委员认为,厘清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十分重要,高质量就业绝不是大学生初次就业的工资高,而应是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