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新冠疫苗收入大幅缩水,康希诺由盈转亏9亿,mRNA疫苗研发仍未终止|世界焦点

当下,国内新冠疫情正处于低流行水平,公众疫苗接种意愿不强,留给后来者的市场空间能有多少,仍是一个问号。

康希诺(688185.SH,06185.HK)3月27日晚披露2022年年报,受新冠疫苗需求量大幅下降,以及销售费用较上年增加等因素影响,2022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资料图)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康希诺实际营收为10.35亿元,与2021年高达43亿元的营收相比下降75.9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9.09亿元,而2021年同期为盈利19.14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0.33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57.49%。

仅一年时间,康希诺业绩即发生巨变。对此,康希诺在年报中解释称,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因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使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以及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导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

就下阶段的新冠疫苗研发计划和业绩提振策略等问题,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康希诺,相关人士表示,就业绩而言,事实上,公司在新冠疫苗之前没有成熟的商业化产品,因此公司的估值不能完全用业绩去考量,而是结合产品管线和拥有的技术平台,整体地看估值的底线,这也是公司跟市场做持续沟通的部分。

“新冠疫苗的营收随着疫情的波动而变化,因此新冠疫苗所带来的业绩变化无法为未来业绩做导向性指引。当下,我们将着眼于非新冠管线和已经商业化的MCV4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商品名:曼海欣),朝这个方向发力。当然,未来我们就业务发展也会考虑一些好的资产收购以及license-in(授权引进)等不同策略。”该人士称。

新冠疫苗销售额大幅缩水

康希诺成立于2009年1月,2019年3月登陆港交所,2020年8月在科创板二次上市,成为首个“A+H”疫苗股。公司现主要从事疫苗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主要产品为脑膜炎球菌疫苗、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百白破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结核病加强疫苗等。

其中,康希诺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商品名:克威莎)于2021年2月25日获得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随后获得巴基斯坦、墨西哥、厄瓜多尔、智利等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附条件上市;2022年9月24日,康希诺宣布其全球首款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 型腺病毒载体)(商品名:克威莎雾优)在国内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程序,且获得摩洛哥及印度尼西亚的紧急使用许可。

除新冠疫苗以外,目前康希诺已上市的产品还包括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商品名:美奈喜)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商品名:曼海欣)等。

尽管有数款产品上市,但真正让康希诺的业绩实现腾飞的还是新冠疫苗。

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康希诺的营收分别为281.19万元、228.34万元、2489万元,归母净利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1.38亿元、-1.57亿元、-3.97亿元。2021年,康希诺营收暴涨至43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扭亏为盈,达19.14亿元。

康希诺将这一结果归因于新冠疫苗的上市与商业化。“随着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获得境内外多个国家的附条件上市批准及紧急使用授权,该产品的商业化对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及利润指标产生了积极影响。”康希诺在财报中称。

成也新冠疫苗,败也新冠疫苗。仅不到一年时间,新冠疫苗收入出现大幅缩水,继而拖累康希诺整体业绩。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康希诺疫苗及相关产品销售的营收为10.31亿元,同比减少76.02%,毛利率达59.67%,比上年下降10.17%。

康希诺在年报中解释称,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为新冠疫苗采购的原材料以及未能销售的产成品也成为了康希诺的包袱。2022年年报显示,康希诺资产减值损失8.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01亿元,主要系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相关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市场前景存疑

尽管业绩受挫,但康希诺仍在持续布局新冠疫苗研发管线。

2022年4月,康希诺宣布,其新冠mRNA疫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2022年年报显示,该疫苗累计投入超过2.02亿元,已完成临床Ⅱb期试验。产业建设方面,2023年1月,康希诺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上海临港的生产基地一期项目,设计产能 1 亿剂,目前已开始验证,进入试生产阶段。

“我们没有终止mRNA疫苗的相关研发。目前,我们在讨论其三期临床的具体方案;同时,也正在通过mRNA技术平台研发奥密克戎毒株的二价疫苗。”上述康希诺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在上述机构调研中,康希诺也强调,公司搭建mRNA平台技术,不限于新冠疫苗的开发,未来也将进一步丰富mRNA产品管线,mRNA技术平台的潜力才是公司看重并且决定进行投入的原因,公司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基础上,未来也将积极探索更多可能性。

还有多家企业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根据WHO统计,截至2023年3月10日,全球在研新冠疫苗已有183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全球已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产品已超过50个,国内已有15个新冠疫苗(含本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

国产新冠疫苗也迎来“获批潮”。2022年12月,国家药监局密集应急批准了三叶草生物(02197.HK)、威斯克生物、神州细胞(688520.SH)、万泰生物(603392.SH)4家企业开发的新冠疫苗。2023年3月22日,神州细胞宣布公司4价重组新冠疫苗(SCTV01E)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同日,由石药集团(01093.HK)研发的国内首款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也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

在mRNA疫苗这一技术路线上,智慧牙全球新药情报库显示,中国共有10余款新冠mRNA疫苗在研(含已获批上市/紧急使用授权),其中,斯微生物、艾美疫苗(06660.HK)、沃森生物(300142.SZ)等企业已经进入/完成III期临床研究。

“尽管最大的风口已经过去,但企业会怎么选择,要不要停掉新冠产品的研发,要看各自的战略规划与选择。” 医药投资资深人士王元(化名)对时代财经表示。

截至3月1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近35亿剂次,接种总人数13亿人,完成全程接种12.77亿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和90.6%。而当下,国内新冠疫情正处于低流行水平,公众疫苗接种意愿不强,留给后来者的市场空间能有多少,仍是一个问号。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