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快可光伏议价能力弱,专利纠纷败诉,转战创业板后技术仍遭质疑

作者 | 黄祐芊 编辑 | 陈鑫鑫

企业首次冲刺资本市场,最终因不符合科创板上市条件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时隔2个月,转而向创业板提交IPO申请,却两次被深交所质疑其技术及创业板定位。这样的企业最终能否顺利上岸?

资料显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可光伏”)于2020年11月10日向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因不符合科创板对“硬科技”的指标于2021年4月27日主动撤回材料。

快可光伏两次IPO,保荐人均为海通证券,不过保荐代表人则由一开始的黄蕾、周永鹏变更为周永鹏、陈星宙。募资用途不变,均为光伏组件智能保护及连接系统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计划募资金额均为3.31亿元。

【概述】

快可光伏主营光伏接线盒、光伏连接器等,2021年面对成本上升,快可光伏承担了大部分的涨价压力,却难以将此压力转移至下游客户,导致毛利率快速下降。体现了该公司产业链地位较低,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

快可光伏称其技术行业领先,但却因专利侵权被安费诺状告至法庭。且该公司疑似科技属性不足,因此撤回科创板IPO申请从而转战创业板,其自称的技术领先不知从何体现。

此外,快可光伏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但稳定性却明显欠佳,带来一定的稳定经营风险。同时还因货款无法收回与大客户发生买卖合同纠纷,客户质量堪忧。

2020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组件厂商的市占率为52.67%,隆基股份、天合光能以24.53%、15.92%的比例占据超7成江山,但快可光伏却尚未与上述公司达成合作关系。未来,随着产业链集中度持续上升,快可光伏前景不明。

针对上述问题,时代商学院此前曾发函至快可光伏询问,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对方回复。

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弱,毛利率快速下滑

快可光伏成立于2005年3月23日,主要从事光伏接线盒和光伏连接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资料显示,快可光伏的销售网络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多个省份自治区,产品应用于越南、韩国、印度等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光伏电站建设。

2018—2021年上半年(简称“报告期”),快可光伏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5亿元、3.53亿元、5.03亿元、3.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01.54万元、4149.21万元、6372.66万元、2780.88万元。经计算,该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8.42%、43.34%,增速较快。

按产品构成看,快可光伏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光伏接线盒,报告期内,该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8成,占比较高;销量分别为1365.99万套、1626.69万套、2288.62万套、1296.61万套,呈持续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光伏发电补贴力度,推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以实现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受此影响,光伏组件厂商不断下调对各类主材及辅材的采购价格,这对快可光伏的经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8—2021年上半年,快可光伏核心产品光伏接线盒的单位售价分别为18.01元/套、17.44元/套、17.41元/套、18.23元/套。其中,2021年上半年销售上涨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多导致产品成本随之上升。2018—2020年,快可光伏的光伏接线盒销售价格受行业发展状况影响有所下降。

从图表2可看到,2018—2021年上半年,快可光伏核心产品光伏接线盒的毛利率呈先升后降趋势。

2018—2020年,快可光伏核心产品单位售价及单位成本双双下滑,但成本下滑幅度更大,使得该公司光伏接线盒的毛利率有所上升;2021年上半年,该产品的单位成本同比上涨10.17%,但单位售价却只同比上调了4.73%,单位成本上涨幅度远超单位价格,导致该产品毛利率迅速下滑。

这意味着,面对成本上升,快可光伏承担了大部分的压力,却难以将此压力转移至下游客户,产业链地位较低,对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

对此,快可光伏表示,随着光伏行业补贴退坡,长远来看光伏发电将逐步实现平价上网,公司光伏接线盒和光伏连接器产品面临销售价格继续下降的风险。如果公司不能研发创新推出新产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对供应商议价能力,将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快可光伏核心产品——光伏接线盒的毛利率分别为21.03%、24.77%、24.69%、20.78%;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63%、24.82%、24.83%、19.53%。可见,光伏接线盒毛利率的变动对快可光伏综合毛利率的影响较大。未来,随着光伏发电逐渐实现平价上网,配套产品如光伏组件等价格或将进一步下滑,快可光伏稳定经营恐将面临挑战。

涉专利侵权,“技术领先”表述有待商榷

光伏接线盒和光伏连接器,为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元器件。该行业需要丰富的旁路保护电路,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快可光伏若能在技术路线上领先行业,或能促进该公司毛利率的提升,从而优化其盈利水平。

研发投入是体现一家企业对技术/产品研发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2018—2021年上半年,快可光伏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6.45%、5.11%、4.89%,呈先涨后跌趋势。同期,A股16家光伏辅材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7%、3.18%、3.3%、3.21%,基本保持在3%左右的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快可光伏的研发费用率一直高于行业均值。但仔细看各期的研发费用金额可看到,该公司与同行对研发的投入仍有较大差距。

从图表4可看到,2018—2021年上半年,A股16家光伏辅材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均值分别为4373.45万元、5500.86万元、8345.24万元、5355.25万元,快可光伏的研发费用则分别为1586.11万元、2278.74万元、2573.58万元、1533.16万元,约为同期行业均值的1/3—1/4。

专利成果作为检验企业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快可光伏的表现如何?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快可光伏合计拥有专利9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

在两轮问询函中,深交所对快可光伏的技术、创业板定位等方面提出质疑。该公司在说明公司技术先进性时列出了通灵股份(301168.SZ)、江苏海天(835435.OC)、谐通科技(834874.OC)等同行的专利情况。上述3家企业的发明专利分别为7项、9项、6项,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32项、39项、22项,外观设计专利分别为19项、0项、2项,数量皆低于快可光伏。

快可光伏称,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与国内高校及国外企业合作,进行光伏前沿研究、产品设计开发和市场应用,具备较强新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研发,公司主要产品光伏接线盒和光伏连接器与行业内领先公司史陶比尔的产品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不过,时代商学院翻阅资料后发现,技术水平“领先”行业的快可光伏却曾因专利侵权被安费诺珠海公司(以下简称“安费诺”)提出诉讼。

2019年6月,安费诺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快可光伏生产的储能连接器-120A及储能连接器-60A使用的技术与其专利号ZL201620678944.9,名为“连接器”的专利技术相同,快可光伏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该公司专利技术进行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使用侵权产品获取利益,构成侵权。向法院请求判决快可光伏停止侵害其实用新型专利,并赔偿人民币50万元。

同年7月5日,快可光伏就涉案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试图解决上述侵权诉讼。

2020年3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决定维持涉案安费诺专利权有效。次月,快可光伏再次就涉案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不过,快可光伏并未等到二次请求审查决定书,2020年5月28日,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在一审中判决快可光伏败诉,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安诺非公司25万元。

5个月后,即10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审理,作出维持安费诺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的审查决定。快可光伏才于11月向安费诺支付赔偿款。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10日,快可光伏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创板IPO申请并被受理。但2021年4月27日,该公司及保荐人海通证券提交了撤回科创板上市的申请。

快可光伏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主要因科创板强调“硬科技”定位,并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指标,而该公司彼时尚未达到该硬性指标,或因此决定撤回申请材料。而创业板也并非对企业科技属性没有要求,转战创业板的快可光伏最终能否上市仍是未知数。

客户质量及稳定性欠佳

近年来,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逐渐上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快可光伏作为产业链上游,若能与龙头企业达成稳定持久合作关系,将有利于其经营发展。

据招股书,2018—2021年上半年,快可光伏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61.5%、61.62%、67.05%、63.38%。其中,除天合光能、晶澳太阳、中来股份能外,其他客户稳定性欠佳。

2018年,快可光伏向协鑫集成的销售收入为3477.65万元,该公司为快可光伏第三大客户。自2019年起,协鑫集成便消失在快可光伏前五大客户名单,HANSOL成为新晋主要客户,以2061.37万元的销售收入位列快可光伏当年度第四大客户。

据快可光伏称,其与协鑫集成自2016年开始合作,2019年,因协鑫集成及其子公司未按合同约定及时支付货款,自该年度7月开始,快可光伏开始减少对该客户的销售,并于2020年起与协鑫集成及其关联方暂停合作。

快可光伏为追回货款,于2020年7月20日分别向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句容市人民法院提起4宗诉讼,涉及货款金额合计1063.72万元,逾期支付利息合计11.54万元。

此外,友达光电分别为快可光伏2018年第四大客户、2019年第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2995.12万元、2023.49万元,但2020年起,该公司亦退出了快可光伏前五大客户名单,ADANI以1662.94万元的销售收入成为快可光伏2020年度第五大客户。

对此,快可光伏解释称,友达光电退出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主要因自身光伏组件业务市场份额逐步下降,因此减少了对公司的采购。

2021年上半年,HANSOL未出现在快可光伏前五大客户名单,辉伦太阳能以1160.97万元的销售收入成为快可光伏第五大客户。公开资料并未披露HANSOL退出快可光伏前五大客户名单的原因,外界无从得知该公司是否仍与快可光伏存在合作关系。

从快可光伏历年的主要客户名单可发现,该公司的主要客户每年均发生了变化,客户黏性不容乐观。通灵股份作为该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2019—2020年,通灵股份前五大客户均未发生变动,其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明显比快可光伏稳定。

公开资料显示,2018—2020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光伏组件厂商有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阿特斯,上述企业的市占率从2018年的33.49%增长至2020年的52.67%,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尤其是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等,市占率分别从2018年的6.58%、7.09%迅速上升至2020年的24.53%、15.92%,快可光伏却暂未与上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未来,随着产业链集中度持续上升,大客户稳定性欠佳的快可光伏业绩波动风险较大。

标签: 议价 创业板 纠纷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