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世界新消息丨增技赋能促振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阅读提示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高素质农民是希望。大同市紧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任务,把农民培训作为农业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2020年开始,实施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培训3年行动计划,实施单位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在提升培训覆盖面、精准度、实用性等方面发力,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硬、产业发展好、带动示范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活力源泉。

拓广度 提精度示范带动促农增收

“技术在手,助农增收。”灵丘县农民石保祥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后,熟练掌握了农机装备的操作方法。面对10月突发的疫情,他帮助无法及时收割玉米的村民收割玉米2600亩,确保了秋粮颗粒归仓。石保祥是大同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大同市聚焦农业农村“十稳十提”任务,着眼“八大特色产业”,立足“六大专项行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在拓展培训覆盖面方面,建立培训信息库,摸清底数,让农民应培尽培;在提升培训精准度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需要,瞄准“全产业培训、全节点增效”,创新开设八大特优产业班、十类精品专班和一批融合试点班,培训内容覆盖广泛、类型丰富。与此同时,还依托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的大同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学院,吸纳学院教授、全省“三队”包联专家、技术专家、乡土专家、创业能手,配强配足培训师资队伍。  大同市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在开展蔬菜种植、农机使用、电商等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基础上,合作社以周边1500多栋温室大棚种植作为服务示范点,提供从种到收“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流通费用,降低农资成本。目前,合作社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6000多人次,近百名培训后的农民成为“农民种植和养殖科技能手”,上百名实用技能人才常年受聘到本地外地传授果蔬种植技术。  合作社负责人牛志存说:“经过我们培训的学员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7个,辐射带动全区70%的村3万多农户从事设施农业增收。培训学员年平均收入普遍高于全区农民平均收入的68%,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  大同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培训持证一体、产业就业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在培育服务、创新机制方面下功夫,打造一支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长期扎根广袤乡村,服务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连田间 接云端灵活开展技能培训

今年9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种苗栽培实训在天镇县玉泉镇南河堡村芳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举行,大棚内绿意盎然。来自顾家湾村的高成仕认真地听着技术人员的讲解,还不时打开随身带的小本本记上几句。参加培训的王桂兰则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手持一把小巧的叉子反复练习并盘插秧补苗技能。  像这样的培训场景,近年来在大同市各县区轮番上演,参加培训的学员十分珍惜学习机会,不但掌握了培训内容,还提升了自身科技素养。  在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中,大同市出台《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到2022年使全市持证高素质农民累计达到10万人,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30%以上,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持证农民至少掌握1项持续增收的关键技能。  大同各县、区结合实际,有的把课堂开在田间,有的请专家在云端授课,多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在各方面提升农民素质。  10月以来,大同市农业农村局统筹疫情防控和培训工作,在低风险区域采取“一点两线、四大课堂”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缩小办学规模,送教下乡、进村办班,让村庄成为教室、能手成为教师、田间成为课堂。在高风险区域灵活教学,依托“云上智农”App开展线上培训,利用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多种渠道开展线上指导,不间断向培训学员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要点、“三农”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截至10月底,全市已培训高素质农民10282人,持证9647人。2020年开展技能提升培训3年行动至今,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8.09万人,累计考评、认定、推荐颁证8.32万人,分别占一产从业人员的25%、26%,实现了全市农业从业人员“带动性覆盖”。

强内容 重实效跟踪服务助力创业

灵丘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李梅梅,通过培训教师后续跟踪指导,熟练掌握了草帽、草篮、茶杯垫等编织工艺,在灵丘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帮助下实现了自主就业,她高兴地说:“我一个月能销售工艺品10余件,月增收1500余元。”  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大同市坚持培训、服务、创业全过程融合,突出抓好培训平台、培训内容和培训成果转化运用等,有效促进学员就业创业,探索出一条“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特色高素质农民培训之路。  2022年,大同市遵循公开、公正、择优原则,经过机构申请、县级申报、专家评审、市级审定等程序,通过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大同市分校等29家培训机构为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选聘优秀师资队伍,开展八大特优产业培训、精品专班培训和试点项目培训,实现了从传统种养到先进产销、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精品、从课堂教室到田间地头、从一产主导到多产融合的四个转变,构建起了覆盖广泛、精准高效、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  华远陆港一亩田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培训部负责人说:“我们培训期间以知识广度为主,后续跟踪服务阶段以精度为主,依托自身电商核心优势,对意愿强、具有一定运营能力的学员进行重点帮扶,让其较快取得显著成绩,增强从业信心,进而带动更多学员去尝试创业。”  出实招巩固培训效果、增强学员就业创业劲头。阳高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学员文可平,在县农业农村局和雨露职校的支持和协调下,从银行贷款30万元,引进杜泊种公羊10只、种母羊80只、绒山羊50只,养殖规模扩大到600只。  大同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和培训机构创新技术指导、经营服务、创业支持一体化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坚持训育结合,在训后技术支持、政策对接、创业引导、信贷担保、搭建互助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增强高素质农民发展能力。

本报记者李全宏

标签: 农民培训 培训内容 农民培训工作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