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每经热评丨追逐“锂想”前 上市公司需谨慎思考三个问题

每经评论员 胥帅

日前,金圆股份(SZ000546,股价14.69元,市值114.7亿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西藏阿里锂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49%的股权。短短半年时间,金圆股份布局锂资源动作频频,也是市场“追锂热”的一个缩影。

锂价高位运行,高企的利润吸引行业内外资本加速入局。因为供给紧缺,拿下锂资源成了很多企业的“锂想”。这种“锂想”体现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以及锂市场的乐观预期。市面上很多分析师预测,锂业一直到2023年都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但乐观不能太过,笔者认为,在追逐“锂想”前,上市公司需谨慎思考三个问题,要弄清楚自身能否承担得起相应的风险。

第一,资源布局后续涉及资源开采等,具体经营和生产过程面临不确定性。因为锂浓度含量高,西藏盐湖具有天然的资源禀赋。但资源禀赋转到工业品,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人员技术以及环保投入,每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壁垒和门槛。

比如,西藏矿业(SZ000762,股价45.91元,市值239.1亿元)拥有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锂矿盐湖扎布耶湖独家开采权,控股股东还是宝武钢铁集团。但还是涉及到未经批准,在扎布耶盐湖管理范围内违规建设1200公顷盐田和结晶池,阻隔湖泊水体自然交换等问题。

金圆股份、藏格矿业(SZ000408,股价32.62元,市值515.5亿元)在西藏拿矿,而且是人烟相对稀少的阿里。环保治理、前期密集的资本投入以及人才管理等都构成挑战。

2020年以前,锂市场还处于一个资本开支低的周期。资本开支低也意味着相关人才储备较少,当形势反转,抢占锂资源也意味着人才紧缺。笔者注意到国内一些大型锂盐厂或者电池企业,部分新建项目的管理人才还是靠互相挖角。完成基本的固定资产投入,就意味着锂资源布局迎来折旧等摊销。如果因人才问题导致产量不及预期,这种摊销成本就会变成资产负担,蚕食企业宝贵的现金流。

再者,锂盐生产也是精细活,产量和气候有关,种种小细节也会增加达产或者满产的不确定性。比如藏格矿业盐湖提锂技术很成熟,并且拥有察尔汗盐湖的稀缺资源,但去年的碳酸锂也没有实现满产,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气候问题。

第二,生产的工业品能否顺利进入电池厂的供应链体系存在不确定性。下游整车供应商对上游多层级供应商的ESG标准、质量控制等要求越来越高。相比长期深耕行业的资源企业,行业外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出矿进度,还要考虑导入客户供应链的周期。如果不能顺利进入客户的供应链,销售市场就会倾向于“短平快”。相比有中长单协议保障的业内企业,这对企业远期产能安排、规划等都是挑战。

第三,也是十分关键一点,企业要审慎判断能否承担得起行业周期拐点下滑的风险。在高景气度周期阶段的溢价投入,要靠高景气度的市场回收现金流。产业布局最麻烦的就是在高点溢价进入就遭遇周期低谷,进而现金流被债务负担拖垮。2018年的锂资源就遭遇过类似熊市,澳大利亚的一些矿企遭遇了破产清算等状况。

尽管现在锂资源仍然处于高景气度周期,但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可能在某个时间段,景气度就会出现拐点。高溢价资本投入后若还没有规模化产矿,很难说是否能平稳渡过周期低点。

标签: 上市公司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