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关注乡村振兴·组织篇】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每日观察

游客们在平陆县古城村尽情欢歌。 本报记者摄


(相关资料图)

吉昌镇上东村亲子游乐园对游客很有诱惑力。王怡璇摄

盐湖区贵家营村服装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作业。乔沼珲摄

花塔村“两委”班子在项目工地商量室内装修事宜。马明清摄

平陆古城村:有了领头羊 乡村旅游火起来

平陆县古城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古村落。古城村历史传承厚重,这里是传说中神兽驺虞的起源地、虞舜大帝的分封地,西周虞国的所在地、农耕绘画的始发地;是唇亡齿寒、假虞灭虢、伯乐相马等成语典故的发生地;也是殷商圣人傅说、宫姓人文始祖宫之奇、五羖大夫百里奚等历史名人的就职地。  古城村人文底蕴深厚,有两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个是虞国古城遗址,保存有3000年前的夯土城墙,一个是虞坂古盐道,被专家定义为我国第一条人工开凿的道路。另外还有以“地窨院”为代表的100处窑洞院落,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怀。  古城村人一直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全村群众虽已全部脱贫,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  2020年7月,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四级调研员张巍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号召,来到古城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守着这么多宝贝,古城村人为什么却一直没有富起来?张巍上任伊始,就开始寻找答案。  因为业余时间喜欢拍照,张巍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些村里的美照。一次,一个做徒步户外的朋友联系张巍,要组织一个旅游团来古城村旅游,体验乡村生活。张巍安排一户人家准备了农家饭,并在大喇叭上通知各家各户把土特产都“摆”出来。很快,一个150人的旅游团前来,为全村20余户村民带来了近万元的收入。游客吃得舒服、安全,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村民见来了这么多客人,热热闹闹的也很高兴。  发现了商机,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产生了新思路,接下来在对古城村各种资源的盘点和梳理中,张巍召集村“两委”反复研究,确定了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纽带,发展文化旅游。他们创新宣传手段,利用活化遗址、增强文化自信,讲好古虞国故事;挖掘并传播古虞国所涵盖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虞国古城名片。  古城村自然资源优渥,位于中条山开阔低洼之处,海拔750米,空气清新、碧水蓝天、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夏季平均气温为23℃,村内有面积约为100亩的水库,还有着北方难得一见的面积60余亩的青竹竹林。村“两委”依托生态优势,积极作为,营建康养基地,他们一方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宜居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挖掘乡间尘封遗存,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激活农村沉寂风景。现在已经有6户村民将自己的窑洞出租,将闲置窑洞改建成特色民宿,作为露营基地,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田园生活体验,直接参与务工的村民有12名,月平均增收2500元。  2022年,该村成功申报了全省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张巍说:“下一步古城村将把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重党建、强产业、固生态、兴文旅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群众在建设自己家园中主动参与,体验强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快乐和幸福。”

本报记者姚姬娥

平陆县副县长严磊: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在乡村振兴中,我们不仅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不断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更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文化和思想的力量提振群众信心,为民族振兴和乡村建设汇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古城村乡村驿栈负责人迟俊娇:古城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景,我自己是非常喜欢这里的环境,所以在去年选中这里作为研学露营基地,游客们既了解了历史知识又在大自然里释放了压力。同时村民们在这里上班有了工资收入,又销售了农产品。今年我们将继续绿化美化,提高古城驿栈的设施环境,让游客们有更好的乡村旅游体验。

吉县上东村:村干能力强 集体经济大发展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好时节,吉县吉昌镇上东村成为人们踏青游玩的好去处,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亲子游乐园、新鲜可口的农家菜肴、质朴鲜明的乡土气息,吸引着游客慕名前来游玩。  在“上东炖土鸡农家乐”里,前来就餐的客人让老板曹峰忙得不亦乐乎。“现在还不是上东村游客最多的时候,每到周末,我们这儿都是满桌状态,需要上午10点之前预约。”曹峰几年前在县里做餐饮,看到家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升温,勤劳肯干的他回家开起了农家乐。“现在一年的收入能达到50万元。”曹峰高兴地说道。  上东村位于吉县县城北6公里处,从县城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然而,便利的交通条件,并没有给村民的生活带来太多改变,党组织凝聚力差、干群关系紧张等原因,甚至一度让这个村子沦为全县后进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2021年,吉昌镇选派具有20余年农村工作经验的吉昌镇民政所所长薛文荣担任上东村第一书记,主持村党支部全面工作。同时,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将致富带富能力强、威望高的人,选入村“两委”班子,为兴产业、促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新的村“两委”班子在经过大量入户走访、实地调研后,决定从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入手,推行“民呼我应、说事议事”工作机制,组织村组干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行动,逐户解决问题,干群心齐了,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热情高涨。  在此基础上,村“两委”立足区位优势,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优化产业模式,以乡村亲子休闲旅游为突破口,积极申报临汾市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并明确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在亲子游乐园,“东方时光”儿童乐园、“星空下”露营基地经营得红红火火,新建成的“乐逍遥”萌宠乐园、“且慢间”上东书舍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成为亲子游玩的打卡地;在乐耕田园休闲区,“花田里”花艺工坊、乐耕农场以及樱桃、火龙果、西梅等特色采摘园让游客流连忘返;在上东乡愁体验区,“上东农家”特色农家乐里人声鼎沸,游乐园、看萌宠、静读书、赏花艺,成为家庭周末出游的新选择。2022年,上东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全年累计接待游客达6万余人次。  “现在,我们村有20余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每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还有50余名村民参与到建设工作中,收入在3000元以上,2022年度我们还对1429名村民进行了分红,大家伙对今后的发展都充满了信心。”薛文荣说。

王怡璇

吉昌镇党委书记张军勇: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围绕乡土景观与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产品,让游客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围绕“一村一策”做文章,充分展现每个村落的“性格”,才能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乡村、回归乡村,感受“乡土气息”。更要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快建设产业兴旺、农民受益的富裕乡村。吉昌镇上东村第一书记薛书记:上东村的产业发展还要再升级,要把产业串点成片、连片成带,从“点点美”变为“处处美”。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班子领干、群众参与,把上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

盐湖贵家营村:支部引好路 村民过上好日子

运城市盐湖区把基层党建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建强支部堡垒,选优配强队伍,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盐湖区金井乡贵家营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薄弱村”。村“两委”换届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通过村干部领头、成功人士反哺家乡、村企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增强了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还以“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共赢”的新模式,形成企业、村、党员、群众相互服务的发展格局。  梦之丽服饰有限公司是贵家营村第一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与企业签订合同,除了每年10万元的承包款外,该村还以集体土地和厂房入股企业,公司则提供技术设备,负责运营管理,合作开发沙滩裤、防护服等服装加工业务,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在服装加工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赶制着订单,65岁的村民李春香就是其中的一位,靠着在厂里每月两千多元的收入,她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了:“每天工作时间不算太长,家里地里都能顾得上。”  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中,贵家营村党支部与企业共同组织对一线工人进行了技能提升培训,并积极对外宣传推介,使企业效益大大提升。贵家营村委会副主任马武军说:“我们计划扩建服装厂厂房,再增加一至两条生产线,预计可安置100名的劳动力。到时候村集体经济收入会大幅增长。”  贵家营村水果种植面积大,水果储存难、售卖周期短等问题长期影响果品销售。通过和有意参与家乡建设的在外优秀企业家和乡贤志士的沟通,在北京从事工程项目建设的贵家营村村民梅明波返回家乡,与村集体共同成立了山西禾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建成的禾正保鲜库项目年贮存果蔬可超100万公斤,更多水果能够错峰销售卖出好价钱。  贵家营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30万元,得益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两年来,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室换代升级,巷道清洁整齐、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数个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地,也让群众感受到集体经济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将把50%的收入以现金形式分发到群众手中,确实让群众拿到真金白银。另外的50%用于村子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善,确确实实让村民感觉到集体经济给大家带来的幸福感。”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尉忠朝说。  从薄弱村到集体经济强村,贵家营村之变,不仅是盐湖区通过组织振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更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姚姬娥 乔沼珲

盐湖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晓圆: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点睛之笔和牵动力量,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贵家营村发展的实例证明,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一个善抓经济、能谋产业、会搞经营的基层党组织,也离不开一个具备开阔视野和经济头脑,富有创新精神和统领能力的带头人。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尉忠朝: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切入点一方面是找准发展方向,要摸清“家底”、挖掘有效资源、争取经济项目,用“小资金”撬动“大发展”。另一方面要谋求产业突破融合,让好的项目惠及更多群众。

灵丘花塔村:党员带好头 返乡创业富乡亲

“志强,春暖花开了,要尽快张罗恢复你家的餐饮住宿。这几天,游客明显多了,都打问吃饭与住宿呢。你得抓紧时间啊。”3月29日,灵丘县花塔村党支部书记韩七勾电话联系孙志强。  花塔村是晋北地区海拔最低、春天来临最早的地方。村子群山环绕,古长城矗立山顶,一条人工开凿的隧道是进村的唯一通道,村内怪石林立,水流潺潺,果木繁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称为“世外桃源”。但因为位置偏远、信息闭塞、耕地面积少、不少村民搬离村庄谋求生活。  “咱这里山好水好生态好,不能端着金碗讨饭吃。”2014年,35岁的党员韩七勾放下生意,回到村子,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此,花塔村拉开了发展生态旅游的大幕。  孙志强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很早就离开了村子,在外做生意。“回吧,咱们都是花塔人,花塔村养育了咱们,村子未来的发展也得靠咱们,你是党员,更要带好头。”在韩七勾的软磨硬泡下,孙志强回村办起了农家客栈“山里美”,积极参与村子的发展。“最近两三年,每年收入三四十万元。旅游旺季每天都忙到半夜。现在全村有大大小小8家客栈,每一家生意都不错。”孙志强说。  “村子要发展,必须得有年轻人、有思想的人。这几年,村干部想方设法动员年轻人回村发展,他们积极参与村子的建设和发展,让村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村民韩和平说。  从开始修建凉亭、景观坝、长廊、软桥,栽植各类水果树、花卉,到建设生态停车场、仿古游客接待中心、跨河吊桥、“神蛙”广场,再到购置电瓶观光旅游车、新建红沙岭精神教育基地,短短六七年时间,花塔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花塔村的核桃、花椒、柿饼、香椿是出了名的好,以前发愁卖不出去,现在都成了抢手货。村干部为我们设置了带着凉棚的流动柜台停放在街边免费使用,并为我们购置了工艺品出售,小生意很火红。”提到自己临老了还做起了小生意,72岁的韩爱凤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  “党支部就是引擎。支部建强了,发展就进入快车道。正在建设中的红沙岭精神教育基地项目、生态民宿项目就是大家群策群议的结果。致富能手、‘双一流’高校选调生、大学生村干部、退休干部、乡包村干部,现在我们村‘两委’班子实力越来越强,大家凝心聚力,就一个目标让村子更美村民更幸福。”韩七勾说。

马明清

独峪乡政府干部张文娟:花塔村的华丽转身,说明一个道理: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党支部积极吸纳和汇聚人才,引导党员干部在村级治理中走在前,在积极推行阳光政务的基础上,广泛接受村民监督和建议,进而实现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的生动局面。花塔村村民韩和平:花塔村很美,山势如塔、桃花满山,水流不断;花塔村也很穷,祖祖辈辈出行,必须翻越大山,沿着羊肠小道人背驴驮。近年来,新一届村干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动员村里的能人、年轻人回村发展,同时抓住政策机遇,克服困难,念好山水经,告别了穷日子,让花塔村发生了大变样。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