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老味道打开新市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霍州市霍山年馍生产车间,员工们加班加点制作年馍。 本报记者郭玉琴摄

喜庆的灯笼挂起来,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喷香的年馍端上来。  1月6日,走进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村民朱海丹家的厨房里热气腾腾,她和两个儿媳妇忙个不停,一碗面、一捧枣、一瓢水、一炉火就能蒸出枣花、登高、红世、钱串、巧手等各式各样的年馍,独特的香甜味道让人垂涎欲滴。  进入腊月,霍州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用蒸年馍来迎接新年,因为年馍是霍州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寄托着吉祥如意的美好心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推动小年馍进入大市场,做成大产业,真正把霍州年馍打造成群众的“致富馍”?霍州市委、市政府组建霍州市年馍协会,确立了以霍州年馍及系列特优产品为代表的“霍嬷嬷”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实现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着力打通生产、营销、品牌三大链条,让霍州年馍焕发新生。  “以前村民做年馍是自家和亲戚朋友吃,如今对外销售得越来越多,我们要多想办法多谋划,让年馍助力农民增收。”在三教乡杜庄村的年馍加工厂内,村党支部书记蓝亚强穿着除菌服同工人们奋战在生产一线,加班加点生产霍州年馍。该乡投资39.5万元,在杜庄村筹建起了880余平方米的年馍生产加工厂,以霍州年馍为主打产品,加工生产传统圆馍、花馍及窝窝头、高粱馍等产品,着力在产品包装、市场销售、运输储存等方面下功夫,致力于“霍州年馍”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全新的设备、崭新的车间、传统的工艺,让霍州年馍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蓝亚强介绍,现在做的年馍是平时的三到四倍。除了县城居民买,还有不少网友买,天南海北都有,霍州年馍越走越远了。  据悉,霍州市全面打造“霍嬷嬷”年馍区域公共品牌,启动了霍州市年馍生产加工基地和霍州市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项目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整合年馍生产加工企业32家,并在每个乡镇扶持建设年馍加工厂。  “谁能想到,咱这老手艺还能赚钱了。”家住李曹镇范村的郭阿姨今年56岁,打小就跟着家人学做年馍。李曹镇“姥姥家”年馍厂开业后,镇长曹艳玲鼓励她去厂里上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郭阿姨报名做了年馍工人,经过培训后赚上了计件工资,她高兴地逢人便夸。  春节将至,霍州年馍订单逐渐增多,很多企业、单位来厂里团购礼盒版年馍,还有不少市民买来送给亲朋好友。目前,霍州市各乡镇(街道)年馍加工厂日均可生产500至1000斤产品,提供400余个就业岗位。  行走在霍州市的大街小巷,红彤彤的年馍礼盒随处可见,快递小哥仔细打包、装车,一箱箱承载着美好祝福的霍州年馍被发往全国各地,以崭新的面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郭玉琴 晁琰

标签: 农民增收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