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今日视点:既能待得住,还要干得好


(资料图片)

为着力破解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不高、带富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自2021年省、市启动实施招聘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开展以来,沁源县高度重视,提早谋划、抓紧落实、稳步推进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在长治市率先完成招聘工作任务。截至目前,该县已选聘181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实现全覆盖。  “都是本村人,工作更方便。”2017年从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的韩方妮今年被选聘到沁源县交口乡尚义村工作,由于是在自己老家,不仅工作上能放得开手脚,也明白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当前,该县正处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紧扣“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和“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发展思路,聚焦全县发展需求,以求贤若渴之心识才聚才用才爱才,着力让更多人才扎根沁源大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为确保选聘的181名大学生待得住、干得好,该县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通过就地取“才”,盘活用好本土人才,引导大学毕业生向基层流动,并鼓励其长期在村工作,在基层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送上关爱“及时雨”。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社会经验不足,对农业、农村、农民情况了解不多,解决这一短板,培养帮带是关键。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岗位锻炼,重点讲解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县情村情等相关知识,让大学生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增才干。充分发挥帮带责任人经验丰富的优势,“传”经验、“帮”困难、“带”业务,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县情、乡情和村情,真正从一名大学生转变为基层干部。  搭建干事“大舞台”。让“术业有专攻”的大学生发挥“一技之长”,是该县让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干得好”的良策。为鼓励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所学知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该县精心设计各类载体和平台,有意识地让大学生参与到村集体工作中,做到培养锻炼与发挥特长相结合,让他们在为民服务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提升能力。  拓宽成长“快车道”。大学生上岗前由县级部门统一进行培训,然后到所在乡镇培训一周后再到村(社区)工作,要求到村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含1年试用期),不得通过调动、借调等方式离开村(社区)工作岗位。通过定期督促检查,对工作责任心差、工作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大学生将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整改,对于事业心强、工作出色、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大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其定期进行考核,优秀的列为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特别优秀的列为“两委”主职后备干部。  严管厚爱“炼本领”。该县通过召开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畅通沟通交流渠道,主动倾听心声感悟,积极解决实际困难,为大学生提振信心、鼓舞斗志。研究制定《沁源县关于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严管”形成外在压力,用“厚爱”激发内在动力,激发出建功立业的干劲激情,凝聚起实干筑梦的磅礴力量,在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大显身手、施展才华,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县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廉桂琴

标签: 大学毕业生 建功立业 充分发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