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世界视点!阳泉市郊区: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阳泉市郊区全貌 李建华摄

阳泉市郊区区委书记郭方恺(左三)在旧街乡里五村调研

阳泉市郊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儒(中)在西南舁乡东南舁村调研


(相关资料图)

桃林沟万方商砼厂区一角

程庄村捞儿山服装加工厂

李家庄乡生态农业科技项目

正在建设中的荫营古镇 任新民摄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阳泉市郊区坚持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按照“一年夯实基础,两年整体推进,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扎实推进“一村一企一品”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有集体经济的94个村(社)谋划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1个。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32个,占比34%;50万元以上的村57个,占比60.6%;10万元以上的村92个,占比97.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

阳泉市郊区以党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切实提升村级组织自我“造血”功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  坚持高起点谋划。郊区区委、区政府抢抓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区重要机遇,科学制定实施《阳泉市郊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区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组,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考核硬指标,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台账管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坚持高规格推进。郊区区委书记郭方恺多次深入基层,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指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担当作为,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郊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6个乡镇党委按照“一村一企一品”的发展模式,帮助各村开阔思路。各村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盘活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坚持高效率落实。郊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孙儒强调要以专项行动为抓手,集中精力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郊区积极组建专班对各村开展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盘活资产。目前,全区集体资产总额64.51亿元,其中,非经营性固定资产22.88亿元,经营性固定资产4.44亿元。同时,建立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发展项目,实行“一村一策”,分类推进,强化落实。

突出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

阳泉市郊区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为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建项目凝聚人心。郊区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为契机,将今年定为“基层党建创优年”;实施“基层党建3+3”项目,即一党委一工程、一党组一项目、一支部一品牌;年初一计划、年中一观摩、年底一考评;开展基层党组织“双争双创”活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头雁效应”助力发展。郊区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品格好、群众威望高、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队伍。全区总结宣传先进人物、成熟经验、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截至目前,涌现出了程庄村、坡头村、上千亩坪村等一批“头雁”党组织。今年,在开展的“榜样的力量”评选活动中,全区共推选出100名优秀党员,其中50名党员的先进事迹被集结成册印发,切实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我们要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选好党员带头人,激发人才活力,为发展产业、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人才保障。”郊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云飞说。  经济比武对标先进。郊区紧紧牵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这个“牛鼻子”,组织开展乡镇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比武”活动。各乡镇党委书记围绕位置特点、资源优势、项目实施等内容,详细介绍乡镇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打擂晒绩、交流比拼,促使各级干部转变思想、感受压力、找到差距、增强动力,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转变。  精准培训提升能力。郊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各村主干、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突出惠农政策、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农村电商等实用课程培训,结合“三会一课”等,培训党员干部千余人次,切实提高发展能力。同步实施“人才计划”,招聘54名大学生到村工作,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坚持因地制宜 谋划发展之路

阳泉市郊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积极探索形成了绿色生态型、红色经济型、服务创收型、物业管理型发展模式。  培育绿色生态型村庄。采取“村集体主导、企业开发、村民土地民宿入股、政府扶持”的模式,开发休闲观光、民宿体验、康养文旅等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业农村的功能拓展和价值提升。平坦镇桃林沟村建设以“千亩桃园”为标志的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文旅项目,建成桃河民俗文化园,打造古州家风馆、乡村故事馆、走染坊记忆馆,建起桃林鹊桥玻璃吊桥、银河冲击波水滑道等游乐设施,引进桃林欢乐世界等大型项目,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年平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00余万元。  培育红色经济型村庄。郊区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红色研学游深度发展,升级打造党性教育基地,提升红色旅游功能和品位。旧街乡南沟村凭借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等优势,形成了“红色+绿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范子侠将军生平陈列室、狼峪抗战英雄纪念碑、狼峪红色展览馆、南沟草帽山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丰富了南沟村旅游项目。今年以来,南沟村已接待420批次46000人。依托绿色资源,打造独具南沟特色的田园综合体,累计种植了400亩槐花林、350亩玉露香梨、200亩桃树。同时,引导村民开办了7家农家乐,让游客既能观赏美景,又能体验采摘的乐趣,还能品尝特色美食。据了解,该村人均收入12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培育服务创收型村庄。围绕农村生产生活需要,整合乡村各类资源,发展土地托管、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引水灌溉、代购代销、加工物流等生产性服务项目。河底镇程庄村盘活闲置农房,开办了劳动密集型服装加工集体企业。捞儿山服装加工厂建起后,可带动30余人就业,村集体可增收20万元。  培育物业管理型村庄。郊区主动融入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发展城镇物业、商贸流通、生活服务等城镇经济,全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河底镇固庄村整村搬迁进楼房后,成立了馨民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在便于管理、服务小区居民的同时实现了村级集体增收。该公司成立后,设定经营服务项目,实现村级集体年收入60万元,解决就业15人次,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夯实多重保障 实现高质量发展

阳泉市郊区纵深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和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两大行动,加强省校合作、村企合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深化农村改革,挖掘发展潜力。郊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通过实施“三个三”工作法,推动“清化收”工作取得有效突破。全区累计摸排农村集体签订的经济合同2234份,发现要规范完善的问题合同138份,目前已规范125份,完成进度的90.6%;需清收14495.23万元,目前已收回6035.52万元,清收率为41.6%;需化解不良债务9131.31万元,目前已化解7485万元,化解率为81.7%;新增资源资产等经营性收入3970.05万元,实现了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  深化村企共建,精准有效结对。郊区积极拓宽联建共建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招引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好的企业参与联建共建,实现互惠共赢。截至目前,有关企业、金融机构与行政村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就项目实施、资金需求、产品销路等事项进行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余项。下一步,还将做好产业跟踪服务,推进各项公益事业,让村企共建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深化省校合作,携手发展共赢。阳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金所军指出,要以深化省校合作为重要契机,围绕“五大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认真组织开展“省校合作进农村”专项活动,吸引高校资源走进阳泉广大农村,大力促进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深度融合,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汇聚强大的人才动能。郊区围绕“一园两区”的整体发展布局,制定出台《2022年阳泉市郊区深化省校合作工作实施方案》,确定19项重点项目计划;梳理完成《阳泉市郊区2022年省校合作重点项目领导包保项目清单》,推出重点项目9项;同步指导各乡镇因地制宜制定“省校合作进农村”专项活动工作方案,目前建立合作关系70余项。坚持深挖特色资源,持续推进“省校合作进农村”专项活动,因地制宜提出“五个一批”实施办法,即壮大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挖掘一批地标产品和有机绿色农产品、引进一批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建设一批专家工作站、打造一批“省校合作进农村”示范点,逐步实现“党政引领、乡村一体”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区各乡镇近50个合作主体同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等30多所高等院校、科技院所、高职高专等开展有效合作,为全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开辟了新路。  下一步,阳泉市郊区将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支点,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区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0%,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4个。

赵波 石玺慧

标签: 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 万元以上的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