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焦点速递!【财经分析】中企赴瑞发行GDR火热 境外市场互联互通加速

新华财经北京8月3日电(记者闫鹏 李志红)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瑞士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上市斩获不断,当前已有4家在瑞士交易所挂牌,另有8家正在进行发行GDR筹备。中国企业为何选择“扎堆”瑞交所?

业内分析认为,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开通拓宽了双向融资渠道,瑞交所在发行估值、会计审计等方面相较欧洲其他交易所具备优势,发行人最终选择哪家交易所仍取决于的自身需求。


(资料图片)

互联互通机制拓宽双向融资渠道

今年2月,证监会对《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进行修订,修订后名称定为《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瑞士、德国纳入拓展适用范围。

7月28日,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同日,科达制造、杉杉股份、格林美、国轩高科等4家A股上市公司GDR在瑞士交易所挂牌。实际上,在过去的5个月内,还有三一重工、乐普医疗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申请发行GDR赴瑞交所上市。

据中金公司统计,自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发布以来,已经有13家A股上市公司启动GDR的发行流程(含已挂牌)。其中,1家拟在伦敦交易所上市、10家拟在瑞士交易所上市、2家拟在瑞士或伦敦交易所上市。

在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国际组负责人许佳看来,全球存托凭证的发行将有助于拓宽境内上市企业的国际融资渠道,有利于提升中国上市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并将积极促进中国上市企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高。

“通过GDR发行能够引入一些国际和国内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公司业务实现战略式发展,提升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水平,同时GDR发行中有非常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并认购,可以进一步多元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也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孙利军认为,无论是今年第一波还是前几波GDR发行人,都会产生非常好的标杆效应或者示范效应、广告效应,有助于企业打造自身形象。

例如,今年4月,科达制造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终止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转而申请境外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事宜。科达制造解释称,此举是为更好地面向全球投资者,并推进国际业务及提升品牌形象。

中国企业为何“扎堆”瑞交所?

为何中国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在瑞交所发行GDR?孙利军表示,相较于伦交所、法兰克福等欧洲其他证券交易所,瑞交所在EV/EBITAD和市盈率方面,即对股票的估值、公司的估值上更有优势。“这样中国企业去瑞士发行,估值差影响会更小一点,所以在交易所里面也是比较有竞争力。”

此外,记者了解到,瑞交所允许中国上市公司沿用中国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师,并且由于流动性和市场规模不如伦交所,让中小市值的发行人更倾向于选择瑞交所。

这点从发行GDR的企业类型中可见一斑。过去“沪伦通”机制下的GDR发行人多为金融、电力等传统领域蓝筹股,而如今申请在瑞交所发行GDR的企业是涉及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多个新兴领域的成长股。

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区主管、董事总经理朱正芹介绍,伦敦、瑞士都是欧洲名列前茅的交易市场,在金融市场成熟度方面,两家交易所运行机制都已经非常完善。伦交所已经成功完成5单的GDR发行,而瑞交所过去一年在推进“中瑞通”方面非常积极,准备工作也比较扎实,吸引了多家A股公司寻求瑞交所GDR。对于发行人,最终交易所选择上,要从自身需求出发,考量哪个交易所与自身展业更为匹配、上下游企业关联度更高。

从过往项目经验看,中金公司策略团队表示,存托凭证互联互通机制下的首批GDR从公司决议到实施发行,历时仅3-4个月,发行审批流程较为顺畅;GDR发行折价率保持在10%左右,部分项目引入基石投资者。与此同时,当前GDR项目储备快速增加,项目发行人行业属性也更加多元化,A股上市公司借助“东西向”互联互通机制境外上市有望形成规模效应。

当前,我国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走出去”,申请赴英国、瑞士、德国发行全球存托凭证。证监会在近日召开的2022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中表示,将抓好资本市场开放举措落地,加快推进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

标签: 上市公司 中金公司 全球存托凭证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