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世界时讯:晋中国家农高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样板


(资料图)

7月28日,在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稻品种筛选与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基地,一株株旱稻苗破土而出,长势正劲。这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和湖南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技术中心以及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的有机旱稻试种项目,目前引进培育的抗旱抗盐碱良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们基地有机旱稻的试种面积共有30亩,已培育各类旱稻品种110个,计划通过4—5年时间,让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北方地区落地,为北方的粮食结构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山西农业大学教授董琦介绍,该项目是立足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科技战略,是育种攻关、旱作农业在我省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晋中国家农高区抢抓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和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机遇,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特”“优”农业产业为主导,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打造立足晋中、辐射山西、面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样板,走出了一条以农高区“金字招牌”为牵引、示范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开启北方稻谷种植先河盛夏时节,万物葱郁。当天,山西晚报记者跟随“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活动”记者团,来到了位于晋中市太谷区水秀镇武家堡村的有机旱稻试种基地,山西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和技术研究团队正在试验田里观察并记录旱稻的生长情况,保证旱稻的正常生长。  今年以来,晋中国家农高区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手合作,吸纳了全国旱稻种植多种先进技术,开展了有机旱稻试验示范种植,开启了北方地区稻谷种植业的先河。目前,在试验区培育的110个各类旱稻品种中,国家杂交水稻技术中心提供了85个旱稻筛选品种,本土选取了25种。  种植团队集结了多地多省科技人才力量,在种植模式、土壤改良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尝试探索。董琦介绍,“一个是旱稻的播种技术,怎么能克服旱稻直播,让它生长速度更快,这是第一个难题;第二个是我们研发了旱稻土壤肥力提高技术,运用生物菌剂、土壤修复剂使土壤肥力更高;第三个是绿色防控技术,包括旱地杂草的处理以及旱地后期的水肥管理技术。”  “我们提供试验场所、给予经费支持,还配备了基础的监测设备,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进行。”晋中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郭辉说,“如果能在干旱地区把水稻种植成功,对于改变当地人民的饮食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由于北方早晚温差大,稻米品质高,价格比南方的水稻要高一些,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有机旱稻试种只是晋中国家农高区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品种,引领推动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承接了18个国字号试点,有42个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8个院士工作站和国内最大的藜麦基因库,与中科院共建智能农机装备实验室,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北方旱稻研发中心,三大省部共建实验室也在加快建设中。“蓝莓盆景”的科技味道浓在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连栋温室、30栋可移动膜结构柔性大棚和38栋棉被拱棚拔地而起,成方连片,引人注目。负责人杨宇豪说,“建设样式不同的大棚,就是要将实验室内的各种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让作物不受地域限制,不受气候影响,到哪儿都能开花结果。”  在示范基地的蓝莓种植大棚内,负责人蒋金龙说,蓝莓进入丰产期后,平均每亩地需要一个工人进行作业,“目前,我们在核心区种植的面积有30亩,全省种植面积有10万亩,如果未来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就可以带动10—20万人就业。”  管理人员介绍,在这里种植的蓝莓被称为“智慧果”,因为这些蓝莓“科技味”特别浓。山西晚报记者在玻璃温室内看到,半人高的蓝莓果树像盆景一样栽植在花盆里,用一根水肥管道连接,每个“蓝莓盆景”都配备了一个智能滴灌装置,整个玻璃温室内显得智能感满满。  蓝莓基地运营方技术总监章丽庆说,“通过5G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每株蓝莓的长势都能以具体数据呈现,卷帘、喷灌、补光等都能用手机遥控完成,一人就可轻松照料这一棚的蓝莓。”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让蓝莓生产在晋中成为现实。”蓝莓基地管理员王世凯介绍,通过产业联动,以蓝莓产业化为核心,发展全基质设施化蓝莓栽培、休闲采摘、蓝莓精深加工,蓝莓产业的提档升级正在成为晋中国家农高区的又一亮点。  随着一批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落地,当地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发生改变。据了解,晋中国家农高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保姆式帮扶群众生产,兜底性保障群众收入,全方位提供就业岗位,以现代农业破题乡村振兴。  在示范基地的千亩花卉种植大棚内,负责人薛红伟说,“今年基地共带动了60余人就业,未来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将吸纳更多周边劳动力”。在该基地负责采花、打包的郭红仙,是附近郭家堡村的村民,在这里一年能赚两三万,“这份既不苦重、又离家近的工作,给了我十足的‘幸福感’。”“特”“优”农产品走向全国晋中国家农高区是以有机旱作农业为主题,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园区。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核心区内,高标准农田、高科技厂房、现代化大棚星罗棋布,这也是晋中国家农高区为现代农业奋力打造的集成化样板。  目前,晋中国家农高区紧抓机遇,突出农产品品质提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打造出一批“特”“优”农产品品牌,让它们走向全国市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据介绍,晋中国家农高区积极推进供应深圳食品评价的“圳品”认证,我省24家企业的陈醋、小米、杂粮等41个优质农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申请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数字农业产业园,推动山西农谷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年产10万吨高档牛肉加工冷链项目、年产10万吨黑五类系列功能饮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今年春节,在东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植物工厂”种植的特色草莓番茄广受消费者欢迎,还有木瓜、火龙果、百香果、车厘子等,都是通过调整室温、水肥、土壤等生产管理技术,实现了“南果北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吃到优质南方水果。  “围绕‘特’‘优’农产品功能属性,深挖产品附加值,形成区域特色,是我们近几年努力在做的一件大事,目前来看,成效还不错。”晋中国家农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不错”不仅包括“南果北种”,还包括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实施试验试种的千亩叶酸玉米和两种功能西兰花,实现了功能性和食用性的有效结合等。  通过“特”“优”战略,晋中国家农高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辐射带动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正在建设的功能食品加工基地实现企业入驻、管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运营,目前已落地5家企业。  从“山西农谷”战略提出,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落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晋中国家农高区有机旱作农业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希望田野上书写出现代农业的精彩答卷。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陈金花

标签: 旱作农业 现代农业 杂交水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