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高端访谈】引金融活水育发展生机——访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付喜国-世界今日报

新华财经沈阳3月21日电(记者李宇佳)当前,辽宁正处于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如何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作用?如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付喜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2022年,面对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带来的超预期冲击,辽宁走出了多年来最困难时期。这其中,金融系统发挥了哪些作用?

付喜国: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辽宁金融系统统筹疫情防控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妥推进金融改革化险,切实改进金融服务,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贡献了金融力量。

一是积极推动全省融资量增价减。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4.1%。债券市场信用环境得到修复,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国有大行充分发挥稳盘压舱和预期引领作用,信贷增速和增量均达到七年来同期最高。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资源持续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和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倾斜配置,相关行业贷款投放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2022年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比2021年末高2.82个百分点。

三是推动区域金融改革化险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城商行“一行一策”化险改革,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全面启动,扎实开展地方法人银行流动性监测,持续发挥流动性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作用,为改革化险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目前全省金融机构整体运行平稳,金融生态持续改善。

记者:目前有哪些矛盾制约辽宁经济发展?金融系统又将从何处发力?

付喜国:当前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金融资源总量充沛,而投放不足。2022年末,全省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7.5万亿,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与GDP的比值在全国排名第四。但辽宁省贷款余额仅为5.4万亿元,存量存贷比只有72%;去年的贷款新增量在全国占比不到1%,增量存贷比仅为24%。信贷供给的潜在能力与实际投放存在较大差距。

全省信贷增长较慢的原因有许多,客观讲与过去几年全省经济爬坡过坎儿、地方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有关。信贷总量关系着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强度,影响各方面的信心和预期。过去三年,辽宁省信贷增速处于历史低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目前辽宁省经济恢复还需要一个过程,信贷支持力度不能减。因此未来要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努力实现全年新增贷款不低于2200亿元、未来三年实际新增贷款不低于10000亿元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市场主体的预期和信心,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才能与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的目标相匹配。

同时,与全国相比,辽宁省投放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资源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2年末辽宁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仅占各项贷款的6%,比全国低了9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的16.4%,比全国低了6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仅占全国的1.8%。未来将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集中力量支持辽宁优势产业发展,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从金融供给侧发力,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本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对于构建稳定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思考?

付喜国:金融生态环境是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辽宁已自2021年以来连续27个月未发生债券违约事件,市场信用环境得到明显修复,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因此要稳妥推进金融改革化险,帮助金融机构轻装前进;创建理性、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全国性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有序经营、合理竞争;通过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金融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改进工作作风,立足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优化金融供给,用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持续创新推出适合辽宁经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满足市场需求上坚持主动发力、靠前发力、持续发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实体经济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金融系统要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继续推动融资成本下行。去年以来,人行沈阳分行按照分阶段、有步骤、兼顾流动性安全的原则,多措并举整顿辽宁存款市场竞争秩序,银行机构的负债成本明显下降;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推动贷款利率显著降低。下一步要继续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合理定价、有序竞争,推动企业综合融资和居民消费信贷成本进一步下行。

记者:辽宁正处于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从金融系统角度看,需要从哪些关键点着力?

付喜国:辽宁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关键的一环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为工业是辽宁的命脉。我们将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研发创新、设备更新的信贷投放力度,力争相关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只增不减。同时,我们还要为农业、服务业提供适配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与数量,为“做大做强工业”“做活做优服务业”“做精做深农业”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同时要强化区域金融生态建设,我们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辽信通”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尽早开通并不断完善,为银企对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平台支持。强化首贷中心建设,广泛深挖潜在信贷需求,扩大信贷覆盖面。持续提升货币政策工具效能,发挥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再贷款的撬动作用,将资金向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领域倾斜,支持辽宁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树立辽宁经济金融良好发展形象,增强辽宁省对各类市场主体和域外投资资金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将秉持开放合作理念,持续推动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在有效防控跨境资金风险前提下,大力推广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经验,积极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完善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推动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范围和规模,以金融开放引领地区经济开放。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