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 > 正文

叶集区三元镇:“打包”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年产值200万元

近日,在六安市叶集区三元镇沣桥村果蔬大棚里,村民正在赶栽新一茬的莴笋和有机花菜。

“这一季,咱们主要种植莴笋和花菜,11月底就能采摘了。这两年蔬菜价格不错,今年预计有个好收成。”三元镇青年农创协会理事长陆多红告诉记者。

沣桥村这处占地150余亩、拥有100余个高标准大棚的果蔬种植基地,是由沣桥、四林、祖师庙、新塘4个村共同投资建设的。

“过去,各村集体经济发展都是各干各的,虽然都因地制宜发展了产业,但碍于一个村的体量有限,农业产业发展很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三元镇党委书记杨志红告诉记者,该镇近年来瞄准特色种养产业,走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发展道路,以党建引领集中整合土地、项目、资金等多种资源,统筹规划村社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将同类型的项目打包在一起,将同类自然资源条件的村社联合在一起,将同类型市场经营范畴的人会聚在一起,谋求更好的发展。

“这4个村原本有一些蔬菜种植项目,不过规模都不大。2020年底,4个村各利用100万元项目资金,建起这处大棚,并且聘请专业的农业公司运作经营。多村联合发展产业,不仅降低了风险,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果蔬大棚年产值达200万元。按照投资额度的6%,每个村每年都能获得6万元分红收益,同时种植基地会优先聘用这4个村的村民务工。”陆多红告诉记者,攥紧了“拳头”,产业发展很快上轨道、成规模。如今,三元镇还修建了一处育苗基地,专门为果蔬种植基地育种,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在大棚里务工,一天工资有110元,算上加班工资、降温费,我上个月拿了将近4000元。看到村里建了这么多大棚,咱们在家门口打工,心里也有底了。”沣桥村村民陈道友说。

“打包”发展的模式在三元镇逐渐被更多的村子认可。

今年,该镇又联合9个村申报了1000万元项目资金,主要在桥元村、王店村、姚店村建设40个养殖大棚,发展麻黄鸡养殖产业。

“仅在我们村就建设了27个养殖大棚,一期10座大棚已经投入使用,预计麻黄鸡年出栏量20万只,年利润50万元,能带动20多户村民就业。”桥元村党支部书记罗士军告诉记者。

三元镇的养殖基地完全投入使用后,预计家禽年出栏量可达80万只,该镇村级集体经济年产值可增至2400万元。

“我们改变了过去的分散模式,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跨村联建、打包发展’做大产业,实现了统一种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杨志红说。(记者 张大鹏 袁野)

标签: 果蔬大棚 青年农创协会 蔬菜种植 养殖大棚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