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财经分析】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三领域成为各地稳增长主要抓手

新华财经北京1月16日电(黎轲) 截至1月15日,全国31省份(不含港澳台)2023年GDP增速目标全部公布。整体看,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值5.9%,较2022年的6.3%下调了0.4个百分点。结构化看,31省份中,有4地区上调目标,21地区下调目标,6地区目标与2022年持平。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部署来看,2023年各地普遍聚焦于扩内需、产业转型升级等国家重大战略,消费、基建和制造业成为各地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设定仍较为积极

整体看,2023年地方GDP增速目标平均值5.9%,较2022年的6.3%平均目标下调0.4个百分点。结构化看,31省份的GDP增速目标值范围在4%-9.5%之间。其中,目标值最高的是海南省的9.5%左右,最低的是天津的4%左右,其他省份目标值多集中在5%-6.5%区间,有12个省份设置为6%、6%左右、6%以上。


(相关资料图)

从GDP增速目标的变化看,新疆、海南、重庆、黑龙江等4省份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2022年上调,上调幅度分别为1、0.5、0.5、0.5个百分点。天津、河北等21省份的目标有所下调,下调幅度在0.5-1个百分点之间。具体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经济前五大省份目标分别下调0.5、0.5、0.5、1、1个百分点。北京、上海目标分别为4.5%以上、5.5%以上,调整幅度分别为-0.5、0个百分点。

虽然部分省份GDP增速目标出现下调,但这并不意味着需对2023年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根据过往经验,上海GDP增速目标和全国目标大多一致,2023年上海GDP目标为5.5%以上,较2022年的5.5%左右更为积极。另一方面,地方换届工作基本完成,地方新任领导班子重心更向经济发展倾斜,有较强动力提振地方经济。

表1:全国31省2022、2023年GDP增速目标比较

恢复和扩大消费成今年工作重点

2022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密集点题促消费,将恢复和扩大消费列为2023年工作重点,并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如上海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东、西两片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办好“五五购物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福建提出稳定和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等下乡行动。陕西提出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家政等消费新热点,鼓励发展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消费新模式。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表示,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春节期间,张园还将进一步营造节日商业游园氛围,激发消费新动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表示,当前,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有更多可以期待的消费增长点。随着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伐加快,以及鼓励“三孩”等生育政策加速落地,“银发”和“幼齿”消费有望加快扩容升级,并带动相关群体和家庭消费。另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建设等举措落地,有利于有序扩大居住消费。

基建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容易看出,不论是政府投资、重大工程、区域间基础设施,还是政策性金融、重大项目,均指向基建投资。可见,基建投资是2023年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主力军,在全年稳增长过程中不容缺位。

对扩大基建投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普遍提出要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除了传统基建项目外,新基建项目也担负重任。

云南提出全力推进渝昆高铁、文蒙铁路、大理铁路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丽香铁路、叙毕铁路云南段建成通车;新建5G基站2万个以上。广西提出建成平南至武宣等10条高速公路通车;建成通车贵阳至南宁高铁和防城港至东兴铁路;建成大藤峡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新建成5G基站2万座以上。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西宁表示,西安市将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都市圈合作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强力抓项目扩投资等措施,为陕西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赵伟称,2023年,地方政府报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安排落实,将以推动“十四五”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落地为主。他认为,2023年基建投资预计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的交通领域,有望成为2023年亮点。

制造业表现值得期待

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部分领域产业技术实现了并跑或领跑。但是,同我国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同领先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较弱。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尚有较大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落实中央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河北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引领,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主导产业壮大行动等,提升创新链产业链协同水平。黑龙江将聚焦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重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等一系列创新高地。对此,重庆市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表示,学校将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争取在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

“制造业有望成为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亮点之一。”赵伟称,在二十大报告指引下,产业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有助于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补链强链等紧迫性,将带来新一轮产业投资周期,有望推动制造业加快扩张。

标签: 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 经济发展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