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乡村振兴气象新】实实在在的办法扎扎实实的步伐


【资料图】

临县城庄镇阳宇会菇隆菌业大棚内,工人正在挑拣蘑菇。本报记者李全明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2019年我创办了塘园庄食品坊,专门加工、销售粽子。2021年我的作坊纯盈利15万元,2022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收入也达到七八万元,今年实现了收入翻番。”临县前青塘村村民刘继兰感慨地说。这是临县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临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该县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产业配套设施和就业帮扶车间改造升级,完成技能培训5332人,整合资金3.89亿元,实施项目188个,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今年要把更多的资源向农村汇集,把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作为重要抓手,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该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有喜说。  近日该县召开的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会议,动员全县上下继续用足用好巩固成果5年过渡政策,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动态化保障长效机制,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扶贫资产后续管理,统筹抓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小额信贷、教育帮扶、民生保障、防返贫保险等举措落实。  把准特优方向是持续实施农业产业“特”“优”战略的关键,是抓巩固促衔接聚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该县全力打造“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特色农业,全面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培育红枣新业态方面,在沿黄乡镇建设高标准科技示范园2万亩,在兔坂、克虎等乡镇嫁接改良酸枣5000亩,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壮大种植新基地方面,继续实施城庄特色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恒温养菌基地和2000万棒菌棒加工厂,加快城庄香菇脆、有机肥、生物质燃料生产项目和小马坊千亩食用菌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发展赤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新产业,力争全县食用菌种植规模稳定达到3000万棒,打造白文至城庄集中连片特色产业示范区;拓展养殖方面,推进白文畜牧养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铺开年50万头生猪屠宰线项目,发展年生产10万吨红枣饲料企业2户,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全省重要的养殖产业基地;创建特色新品牌方面,全面落实品牌创建和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培育创建国家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进一步打响“青塘粽子”“枣花蜜”“枣芽茶”“枣木香菇”等特色品牌。

本报记者李全明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