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当前速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脱贫“成色”添彩幸福“底色”


(相关资料图)

在阳泉采访,一张张笑脸让人印象深刻。  初春暖阳,把一道道金光铺洒在盂县的山间田野。上社镇大独头村,“叮当、叮当”的铃铛声,打破山村静谧。饲养员冯才明吆喝着号子,将一头头西门塔尔肉牛赶出牛舍,一脸笑容。  平定县鹊山扶贫车间,数控机床前,简单整理,开动机器,王燕斌神情专注,快乐从心底泛到嘴角。  在教育扶贫资助下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学费全免,每学期还有补助和奖励,阳泉职业技术学院17岁的李华青春靓丽、笑容甜美。  笑脸的背后,是这些走出贫困的人们心里浓浓的幸福感,是阳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生动注脚。  2022年,该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340.8元,增长17.7%,统计数据令人欣喜。  过去的一年,阳泉市努力克服疫情对脱贫人口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牵住收入监测“牛鼻子”,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包”,强化就业保障“要素链”,通过打好“组合拳”增加脱贫群众收入,脱贫攻坚“成色”更足,幸福生活“底色”更亮。

守底线,脱贫成效可持续

对于平定县岔口乡秋林庄村王春贵一家来说,虽然已经脱贫,日子还是有点难。“俺和老伴都有疾病,大儿子有残疾,二儿子打零工,结婚后有了小孙孙,经济压力不小。我最关心的是脱贫后帮扶是不是断了线?”老王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阳泉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帮扶,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动态清零。全市设立6个乡镇监测点、11个村级监测点,对重点乡村脱贫人口收入进行每月跟踪监测、每季度分析研判。  2021年6月,通过动态监测,王春贵一家被识别纳入脱贫不稳定户。作为帮扶单位,平定县供水管理局明确一名帮扶责任人,“点对点”对接。  经过积极协调,王春贵的大儿子王拴平在村里公益岗位有了份新工作,年收入1万多元,并享受残疾人补贴;二儿子在郊区打工,月工资2000多元。2022年2月,王春贵一家退出监测户,消除风险时年人均纯收入6432元。目前,他们家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扶上马,送一程。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等挑战,阳泉采取实地调研、视频调度、电话了解、数据比对等方式进一步掌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涉疫情况,摸清疫情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影响,切实把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该市深入开展专项行动,盯紧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风险点,实行一月一入户、一季一调度,确保风险问题动态清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实行常态化比对、动态化监测、精准化帮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截至去年底,阳泉市纳入动态监测的有686户1528人,动态监测率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阳泉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监测站站长菅慧介绍,“精准识别,把对象找出来;精准帮扶,把措施定下来;规范退出,把过程严起来。严格把握全过程,才能守住防返贫底线。”

强产业,鼓起群众钱袋子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强产业、稳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  大独头村肉牛养殖场,62岁的饲养员冯才明提到身边的这些“老伙计”话匣子便停不住。“村里给的工资不低,一年有3万多元。在这儿工作,既能顾家又能挣钱,一举两得。”大独头村存栏肉牛80余头,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当地的秸秆还能加工成饲料,养殖场的牛粪直接回田,形成循环农业,降低了种植养殖成本。  阳泉郊区旧街乡南沟村,村头一座小院,3间整洁的窑洞,“农家乐”招牌格外醒目。女主人杜润云边招呼客人落座,边忙着手里的活计:“游客订了两桌饭,要快点准备。”  阳泉市积极推进带农益农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选树一批思路创新、勤劳肯干的致富典型,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2022年,该市使用财政衔接资金9889万余元扶持230个产业项目,覆盖全市76个脱贫村,通过脱贫户参与经营、收益分红等形式,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同样吃上“旅游饭”的还有旧街乡的虎峪村。从阳泉郊区旧街乡出发,沿崎岖的山道,到虎峪村还要走20多公里。说起变化,虎峪村村民杜杰很快打开了话匣子:“乡村振兴激活一池春水。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虎峪村以种植玉露香梨、认养梨树、梨果采摘等活动发展乡村旅游。从春天的“梨花节”到秋天的“采摘节”,源源不断的游客热了村庄,富了农户。  如今,旧街全乡优质玉露香梨树的种植面积近2000亩,去年总产量15万公斤、产值150万元,已成为当地脱贫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下大力气塑造生态农业旅游乡整体形象,将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和产业振兴有机结合,定能擦亮全乡玉露香梨的‘金字招牌’,树起‘梨果采摘’休闲游特色品牌。”旧街乡副乡长吕海洁说。

稳就业,增收渠道更多元

大力扶持帮扶主体发展、深化消费帮扶,是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阳泉共认定命名32家市级帮扶主体,有效带动3627户脱贫户增收。32家市级帮扶主体涉及富硒农业、药茶、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每天清晨6点多,平定县扶贫产业园里,工人就陆续到岗,开始一天的忙碌。目前,在产业园就业的脱贫户有100多人。“年龄大些的,我们安排他们到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公益岗位;年轻些的,我们优先安排他们进车间、学技术。针对一些不方便出门的脱贫户,我们还采取送料上门、按件计酬的办法帮助他们增收。”平定县扶贫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山西天弘晋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翟利伟说,多渠道带动,脱贫户收入实现稳定增长。  春节刚过,秋林庄村村民王永富开启了新一年的“加油充电”,农产品短视频直播带货的现场教学让他耳目一新。  这是由平定县农业部门、人社部门共同组织的新年第一期技能培训班,培训班主要以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乡村治理带头人为培训对象,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开展为期十多天的专业培训。  “自家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能卖到全国各地,原来以为这些都是年轻人的事情,通过培训,俺对自己也有了信心。”王永富说。  人勤春来早。已经连续3年参与技能培训的阳泉市级非遗项目平定传统布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霞,今年就将自己的布艺和刺绣技艺课程搬到了网上,通过“线下+线上”的模式,令培训“不打烊”。让王霞高兴的是,3年过去了,她已经培训640多人,带动了周边7个乡镇的大姐们来做这个手工。也是通过培训,平定县一批“绣娘”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随着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工作的全面推进,阳泉市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不断增加、素质稳步提升、活力充分释放。阳泉怡美安护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员工王景璇告诉记者,通过学习,自己取得了电子商务、母婴护理、保育员的(相关)证书。和王景璇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2年,阳泉市认定31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316名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围绕增加脱贫户的工资性收入,阳泉市一方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强化与各类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的用工需求对接,支持脱贫户多渠道灵活就业;另一方面增加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户。与此同时,统筹开展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社会管理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培训,让越来越多脱贫户向着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方向努力。2022年,全市15217名脱贫劳动力中,已实现务工就业1132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58%。  日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不松劲、不跑偏。新征程上,阳泉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攻坚的拼劲和闯劲,奋力谱写山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白雪峰

标签: 全面推进 服务中心 通过培训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