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环球要闻:筑牢防汛安全网当好城市守护者

汛期来临,防汛工作进入关键时期。近些天,我市降雨频繁、雨量偏多,主城区部分区域短时降雨量达到暴雨级别。面对极端天气考验,全市排水系统运行如何?怎样确保城市安全度汛?采取了哪些针对性举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闻讯而动排险情护平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省级气象部门预测,7月11日至13日,全省大部会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天气过程,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中小河流洪水、地面塌陷、危房倒塌等次生及衍生灾害。我市迅速启动市级防汛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预警预报、巡查排险、转移避险和值班值守,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

“全员出发!”7月11日上午10时许,一声令下,市政160余名防汛人员迅速赶往25个易涝值守点。他们身穿防雨服,立即投入工作,摆放警示牌、警戒墩,检查路面雨水箅口,清理四周积聚的杂物。市市政管理中心安全科温跃华介绍:“正常情况下,我们在铁路立交桥和地势低洼地段有12个防汛值守点,只要积水超过20厘米,就采取封闭道路等措施。根据前段时间降雨造成主城区部分路段积水情况,我们科学分析研判,精准把脉施策,在原来防汛值守点基础上又增加了13个,确保地势平缓低洼易积水道路全部有人值守。”

12日16时55分,市气象台发布解除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此时,防汛人员已在岗位上坚守超24个小时。“保护市民出行安全,保障城市有序运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再辛苦也值得。”温跃华说,进入汛期,一旦出现雷暴大风天气,暴雨伴随大风,雨水箅子很容易被残枝、落叶等遮挡,导致排水口受阻,道路积水严重,交通受到影响。前段时间主城区南部区域部分道路积水就是这种极端天气造成的,当天,主城区各个雨水管网末端截污装置拦截杂物是正常情况下的6倍。

试点区域雨水就地渗透

“往年一下大雨,出门就得蹚水,经过改造后,不仅道路没有积水,环境也变好了。”在近几日的降雨中,经过海绵化改造的世纪春天小区里,一个个新植入的“海绵体”让居民见识到其神奇之处。海绵城市在治理城市内涝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最终实现良性水循环。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孙维全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以解决城市内涝、加强雨水收集利用为突破口,坚持源头控制、过程转输、末端系统治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解决源头控制问题,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所谓源头控制,就是采用布设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透水地面、透水路面等方式,把雨水控制在地块内,从而减少雨水径流,削减峰值流量,提高雨水利用率的同时,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与世纪春天小区海绵化改造一样,我市在高铁东站、市体育公园、儿童公园以及维特小区、彩印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蓄水设施等,实现雨水的慢排缓释。孙维全说:“从平台统计数据来看,本轮降雨中,各改造项目区域利用海绵设施在源头将20毫米的降雨径流就地滞蓄和渗透,没有外排到市政管网,大大降低了暴雨期间区域内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

雨污分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一环。近年来,我市先后对长兴路、延安北路、东外环路、紫金东街等道路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改造长度约146.15公里。今年,我市谋划实施20项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已完成回化路、石头街、五针街、长邯路、清华街、太行北路、景里街、解放东街等9条道路的改造,五一街、西大街等道路的改造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届时,主城区85%的主干道将实现雨污分流,雨水污水各行其道的同时,也将极大提高城市管网排水能力。

综合施策构建管控体系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还会不会出现降雨天气部分道路积水现象呢?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常驻我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服务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唐宇飞说,海绵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城市部分内涝问题,但它仅限于解决设防标准以内降雨产生的内涝,一旦面对瞬间大流量,超过承受能力,其发挥作用较为有限。城市排水系统最担心的就是短时间内经历强降雨。

唐宇飞打了个比方:“就像是家里卫生间的地漏,平时一直淋浴都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遇到给全楼供水的自来水管在穿过你家时突然爆裂,这种流量对于家里的地漏是极难应对的。”

唐宇飞认为,海绵城市并非万能钥匙。城市水安全的系统构建,需要源头、过程、末端相结合,地下和地上相结合,需要工程、生态、应急管理措施的综合系统施策,需要市政、水利、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城市管理等各个部门协同作战,只有逐步建构起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管控体系,才能显著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进一步解决当前面临的复杂水问题。

未雨绸缪落实防汛举措

织密防汛安全网,打好备汛主动仗。“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全面排查防汛重点和易涝点位,严格落实班组分片和重点地段专人负责制,通过建立气象、交警、城管、环卫等部门联防联动机制,切实提高防汛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水平。”市市政管理中心副主任琚红伟介绍。

全面排查防汛重点,包括易积水地段、下穿通道、缓洪池、泄洪通道、泵站、涵闸、排水管网等设施的运行情况,积极采取疏浚措施,对影响排水、行洪安全的障碍及时清除。结合近日出现的内涝情况,组织市政、河道相关人员及排水防涝专家,对主城区内的易涝点再次进行全面排查研判,建立点位台账,分级确定各个点位内涝程度。同时,强化应急防汛排涝队伍建设,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气象预警信息,根据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强化部门联动,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市政部门将严格落实立交桥、雨水泵站等点位的巡查值守,分片区组成排水防涝突击队,一旦有险情发生,立即采取交通管制、封闭道路等应急措施。针对极端天气情况,市政、城管、环卫等部门协同作战,按照网格化管理,迅速开展点位蹲守、巡查、清淤、排水,保障管网排涝及时,道路通行正常,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本报记者 刘晓荣

标签: 雨污分流 应急响应 世纪春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