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世界观察:【财经分析】兔年首个交易日:商品市场高开低走 等待需求端验证

新华财经上海1月31日电(记者陈云富)受春节假期间海外大宗商品市场大多上涨带动,30日国内大宗商品早盘高开,尽管盘中一度冲高,但收盘涨幅缩窄,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涨幅仅约0.2%,显示出在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的环境下,市场仍等待“中国需求”的实质性好转。

数据显示,30日早盘,铁矿石、LPG等主要大宗商品纷纷高开,但包括钢材、煤炭、塑化产业链主要工业大宗商品盘中大多冲高回落,尤其是建材、煤炭、铁合金等板块商品盘中翻绿,带动跟踪一篮子工业商品价格表现的工业品价格指数尾盘基本与节前收盘价持平。

主要大宗商品中,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收盘跌幅超1%,被称为“经济预测博士”的铜期货价格则收跌1.2%。钢材市场螺纹钢期货尾盘涨幅收窄至0.6%,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上涨约2%,金属镍和锡的涨幅居前,均较节前上涨超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农产品类商品中棕榈油、红枣、豆油、大豆及玉米等商品则大多冲高后维持震荡,尾盘涨幅均超1%。生猪则成为农产品中的主要“拖累”品种,大连市场上市的生猪期货价格尾盘跌幅超5%,成为当日跌幅超5%的两大商品期货品种之一。

现货市场上,生意社的统计显示,在持续跟踪的106种主要原材料价格中,节后首日环比上涨的接近60%,近20%原材料商品维持节前价位,带动主要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了约1.1%,其中涨幅最大的化工原料丙烯酸较节前上涨超10%。

春节假期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多数品种有所上涨,能源类商品则大多下挫,其中纽约油价单周下跌逾2.7%,天然气期货价格同期则下跌超6%,连续7周回调,刷新8个月来的新低。而金属类商品除铜外,包括锌、镍、锡等品种也都有所上涨,其中新能源类金属品种镍同期上涨了1.3%,涨幅较大的金属锡则一周内上涨约3.5%,3个月锡价再创2022年11月反弹以来的新高。此外,农产品中包括玉米、大豆、小麦、豆粕等多数品种也都不同程度收涨。

在业内专家看来,作为实体经济的“温度计”,大宗商品价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实体经济的状况和市场的预期。由于市场普遍预期海外市场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在2023年趋缓,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反弹成为不少投资者目前仅有的“希望”。

受此影响,经历2022年的强劲上涨后,高盛等国际投行依然看好商品市场2023年的表现。“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和全球经济在下半年好转,商品这一资产类别有望在2023年为投资者带来超40%的回报。”

在高盛等投行看来,除了中国经济恢复的拉动,主要大宗商品的库存较低也在支持商品价格上涨。“在你所关注的几乎每个市场,供应都明显不足。”期货分析师程伟坦言,由于此前的市场波动,持续多年的投资不足可能会导致供应无法跟上需求的论调正成为越来越多机构的担忧。

不过中金公司的研究也警告称,随着前期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商品的上涨空间或已有限。比如铜的需求改善预期已被市场定价,尤其是春节前的铜价连续上涨,已经计入了2023年中国需求的反弹以及欧洲需求回暖的预期,中金等机构预计,短期内铜价下跌概率或较大。

“总体上商品市场的分化态势可能会持续。”对此,钢之家的研究则预计,对于钢材市场,短期或仍会偏强运行。一方面,近期国内外的宏观环境整体偏暖,尤其是春节期间的国内市场消费平稳增长给市场带来乐观预期;另一方面,进入2023年后,钢厂的开工率呈缓慢上升态势,随着后期的政策发力,市场需求也有望得到改观。

标签: 大宗商品 中国经济 商品市场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