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全球快报:【财经分析】中国绿债2021年发行量位居全球第二 对实体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新华财经北京7月4日电(王菁)2021年是继中国向国际社会宣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及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后的第一个年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本年度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的迅猛增长有力地印证了中国加快碳减排工作的雄心。


【资料图】

时至绿债市场每年重要的总结时点,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以及汇丰银行联合主办的“回顾及展望中国绿债市场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1》发布会”4日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聚焦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制定等热点问题,展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所需的条件。

中央结算公司副总经理刘凡在会议上表示,绿债发展进程突飞猛进,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截至目前,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绿债规模为3.6万亿元,占全市场该类型债券的75%。

绿债年度报告:中国绿债发行年度增幅领先于其他市场近一半供给来自非金融企业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债研发中心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1》。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境内外市场累计发行贴标绿色债券3270亿美元(约2.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近2000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符合CBI绿色定义。2021年,中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095亿美元(7063亿元人民币);其中符合CBI绿色定义的发行量为682亿美元(4401亿元人民币)。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及年度发行量计,中国均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据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于2021年7月1日正式生效,剔除了与化石能源相关项目(比如清洁煤),被广泛视为中国的主要绿色分类标准。同时,它也采用了“无重大损害”(DNSH)原则,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

从全球角度来看,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年度发行量超过5000亿美元(5130亿美元)。美国、中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绿色债券发行量分别为835亿美元、682亿美元和633亿美元。中国从2020年的排名第四跃升至2021年的第二位。截至2021年底,中国累计绿债发行量为1992亿美元(近1.3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3055亿美元)。

可以说,中国绿债市场在2021年发行量增量领先于其他主要市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同比增幅为444亿美元(2863亿元人民币),即同比增速为186%。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增量排名其次,分别为332亿美元、285亿美元和209亿美元。

而从发行人类型来看,近一半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来自非金融企业。2021年,非金融企业的绿债发行量增长482%至312亿美元(2011亿元人民币),占整体中国绿债市场发行量近半(46%)。这也是首次非金融企业的绿债发行量超过金融企业。79家非金融企业参与了发行,是2020年(35家)的2.3倍。而金融企业发行量增长237%至240亿美元 (1550亿人民币),占整体中国绿债市场发行量的35%。 来自政府支持实体、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的发行量分别占比11%、8%及1%。

2021年,中国绿色债券主要来自企业发行人(包括非金融和金融)。非金融企业的绿色债券额度同比增加258亿美元(1665亿元人民币),占绿债市场整体增幅的58%;金融企业增加169亿美元(1090亿元人民币),占比38%;来自其他发行人类别的净增幅占比4%。

最后,从参与发行方面,去年共有122家发行人参与了在岸绿色债券市场。境内绿债市场发行量同比增长231%至555亿美元(3580亿元人民币)。境内市场的发行量占中国整体绿债年度发行总量的81%,发行增量占中国整体绿债市场年度总增量的87%。中国工商银行是唯一一家于2021年在境内境外市场均有发行绿色债券的机构。公共事业、金融和工业(万得行业分类)等行业在境内绿债发行市场占主导地位。这些行业发行量占境内绿色债券总筹集资金的96%。

与此对比,金融债仍属于离岸绿债市场主要类型。数据显示,17家发行人在境外绿色债券市场共筹资127亿美元(82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0%。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仍属于离岸绿债市场的主要发行类型,占境外发行金额的62%。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于2021年首次在境外市场发行了绿色债券。深圳市人民政府率先于2021年10月在香港发行两期人民币计价绿色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符合该城市绿色金融框架的清洁交通,水治理与海绵城市等相关项目。

绿债市场仍需与海外标准接轨 碳中和债券将成为境内转型金融重要推手

自2016年以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未来,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性制度设计和配套政策,加大产品工具创新力度,推动绿色债券市场规范、健康、深化发展。

人民银行研究局此前曾撰文指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进一步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和环境信息披露。完善绿色债券统计和数据库建设,优化数字化共享平台。二是建议统一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管理模式,规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绿色项目,高标准建设绿色债券市场。三是激励约束并行,提升绿色债券发行投资动力。四是加大绿色债券市场双向开放力度,加强绿色债券国际合作。如推动发行地方政府绿色专项债券、提供更多投资选择,支持境内发行人在国际债券市场或上海离岸市场等使用《共同目录》发行绿色债券等。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年度报告2021》指出,支持碳减排项目的货币工具和对银行机构实行绿色金融评估等激励措施释放了促进和调动资金用于实体经济中的低碳项目的强烈信号。推进金融机构投资绿色资产、项目和实体是实现总体气候目标的关键一步。

未来,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有望壮大。2021年,其发行量已占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40%以上。碳中和债券支持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项目,并且还必须遵守具体的碳减排披露指南,有更高的透明度。碳中和目标不能仅通过绿色金融推动实现,也需要其他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支持更广泛的转型经济活动,例如高排放企业的清洁能源转型和既有建筑项目的的节能改造等。而明确的监督指南、标准和金融产品创新都是增强市场对转型金融信心的重要因素。

“虽然目前市场上尚未出现关于转型金融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但一些新开发的债务工具(例如转型债券或与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出现,显示了金融中介在支持更多行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方面的探索,”该报告指出。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也将为促进跨境资金流动发挥重要的作用。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建立将支持绿色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壮大,使中国实体更容易到境外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将来,《共同分类目录》还将拓展到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其它领域和司法管辖区,并进一步纳入其他行业和转型活动。预计各方也将进一步探索基于中欧共同分类标准的市场实践。

此外,各种研究表明,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还需要更大规模的投资帮助实体经济实现低碳、零碳转型。在绿色金融政策的进一步改革以及投资者需求激增的支持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增长势头将持续。政策在标准制定、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创新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将有利于培育更大规模的市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债券市场 亿元人民币 实体经济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