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朔州法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


(相关资料图)

山西日报记者马占富报道 8月11日,记者从朔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朔州法院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充分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以司法力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该市法院护航优质生态环境保护,紧紧围绕朔州市委“四大高地”战略部署,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涉及环境资源审判的重大事项,按照《朔州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分别在神头镇人民法庭、金沙滩人民法庭、岱岳人民法庭及南河种人民法庭加挂起桑干河生态资源保护法庭牌子,为一泓清水入京津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石,同时形成对桑干河流域、神头泉群、汉墓群及辖区矿产资源和其他文物文化遗产一体保护的工作态势,为环境资源恢复性司法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市组建起7支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在井坪人民法庭加挂环境资源保护法庭牌子,负责平鲁区全区矿产资源开采和新能源电力建设引发的环境资源诉讼案件。在木塔景区设立了全省首家历史文物保护法庭——应县木塔文物保护法庭,开启了环资案件专业化审判新征程。在山阴广武、右玉杀虎口各设立一个古长城司法保护基地,配合当地行政部门强化管理,有效形成朔州古长城文化专门保护,右玉长城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机制典型经验被写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全市大力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市中院成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实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同时审理公益诉讼案件和生态损害赔偿案件,各基层法院增设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和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基地,初步形成“环保法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基地+巡回审判点”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格局。目前,7个环资审判团队配备环境资源审判人员21人,配备其他辅助人员18人,在机构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形成了更加机动灵活的专业化审判模型。

2020年以来,全市共审结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的刑事案件46件,审结涉相邻环境纠纷、大气污染责任纠纷、水污染责任纠纷等在内的环境资源民事案件117件,审结各类环境资源行政案件19件,审结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7件,审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3件,进一步强化了环资审判力度,发挥出了司法威慑作用,有力地打击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