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 > 正文

权威发布 | 《中国癫痫性猝死预防指南(2025版)》解读:依瑞通S2腕表的临床应用

权威发布 | 《中国癫痫性猝死预防指南(2025版)》解读:依瑞通S2腕表的临床应用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发布了《中国癫痫性猝死预防指南(2025版)》,这是我国癫痫防治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该指南在2019版基础上,结合近五年最新临床证据,对癫痫性猝死(SUDEP)的预防策略进行了全面更新,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最新文献,讨论并撰写了本指南,旨在为我国临床工作者提供规范的癫痫性猝死预防指导。

---

01 认识SUDEP:被忽视的"沉默杀手"

癫痫性猝死(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 SUDEP)是指癫痫患者突发的、意外的、非创伤性和非溺亡性死亡,且在尸检后仍未发现明确的致死原因。这一专业定义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SUDEP往往发生在患者看似平静的睡眠中,被称为癫痫领域的"沉默杀手"。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情况令人忧心。我国癫痫患者总人数已接近1000万,其中活动性癫痫患者约550万。在这些患者中,SUDEP在癫痫患者死因中占比高达13.4%,仅次于意外伤害位居第二。更令人警醒的是,SUDEP的发生率是同年龄段普通人群猝死发生率的23-40倍。对于特定高危人群——难治性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患者,SUDEP发生率更是高达1/(100人·年),这意味着每100名此类患者中,每年就可能有1人因SUDEP失去生命。

值得注意的是,SUDEP的风险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研究表明,20-40岁的青年癫痫患者是SUDEP的最高发人群,这与其正处于求学、就业、成家关键期而形成的治疗依从性下降、生活规律性不足等特点密切相关。

02 精准识别:七大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新版指南系统性地明确了SUDEP的七大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在这些因素中,发作类型和频率是最核心的预警信号。

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被确认为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这类发作每年超过3次的患者,SUDEP发生风险比发作频率较低的患者增加约15倍。而且,发作频率与风险程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每年发作超过10次的患者,风险将进一步攀升至20倍以上。

夜间发作是另一个关键危险因素,其危险性体现在"隐形"特征上。数据显示,69.3%-77.0%的SUDEP发生于睡眠期,这主要源于夜间发作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干预。有夜间发作史的癫痫患者,SUDEP风险增加8-9倍。如果患者独居且伴有夜间发作,由于缺乏及时的救助支持,风险将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药物治疗因素同样不容忽视。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SUDEP发生风险增加2-3倍。令人意外的是,同时使用3种及以上抗癫痫药物的患者,风险更是单药治疗患者的9.89倍。这一数据提示我们,并非用药越多越安全,精准的药物策略比单纯的药物叠加更重要。

其他重要危险因素还包括:癫痫病程超过15年、发病年龄幼小(<15岁)、智力发育障碍以及缺乏专业监护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SUDEP的风险谱系。

03 综合防控:从传统治疗到全方位守护

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025版指南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综合预防策略,涵盖药物治疗、生活管理、监测预警和患者教育四个维度。

在药物治疗方面,指南强调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要性。建议临床医生优化抗癫痫发作药物策略,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单药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多药联合。同时特别强调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具体措施,包括使用智能药盒、建立用药提醒系统、开展定期随访等。

睡眠管理成为新指南的亮点之一。对于夜间发作的患者,指南推荐加强夜间监护,这是预防SUDEP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睡眠姿势方面,明确建议避免俯卧位睡眠,推荐侧卧或仰卧位。这一建议基于多项研究证据:俯卧位睡眠时发生SUDEP的风险是其他睡姿的2.6倍。

值得关注的是,指南首次以较大篇幅肯定了科技手段的预防价值。明确指出"独居者可借助可穿戴设备保障患者安全",并强调"癫痫发作检测装置可能有助于改善夜间监护"。这一推荐等级为B级,意味着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其有效性。

04 科技赋能:智能监测设备如何构建生命防线

在指南推荐的多种预防措施中,可穿戴监测设备以其无创、便捷、实时的特点,正成为癫痫管理领域的技术热点。这类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监护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从"事后处理"到"事中干预"的转变。

现代可穿戴监测设备通过多模态信号采集系统,构建了立体的生理参数监测网络。这个系统通常包括皮肤电导、光电容积脉搏波、三轴加速度、陀螺仪、肌电图、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七种生理信号的同步监测。这种多参数融合分析的策略,大幅提高了癫痫发作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杭州瑞尔唯康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依睿通S2监测腕表为例,这款基于指南推荐理念研发的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展现了现代科技在癫痫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该设备通过持续监测七种生理信号,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癫痫发作的智能识别。当检测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时,设备可在30秒内自动触发多级报警系统,通过短信、电话和应用推送同时通知多名紧急联系人,为及时干预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优质的可穿戴设备对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检测准确率可达90%左右,特异性超过95%,误报率控制在每日1次以下。这样的性能指标,为夜间无人照看的癫痫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设备还具备睡眠质量分析、用药提醒、发作记录等辅助功能,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闭环。

05 展望未来: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新纪元

2025版SUDEP预防指南的发布,对于癫痫患者及其家人而言,新指南的意义在于提供了清晰可行的预防路径。首先是通过专业评估识别个体化的SUDEP风险因素,然后是制定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方案——包括规范的药物治疗、科学的睡眠管理、必要时的监测设备使用以及持续性的患者教育。研究表明,系统性地实施这些预防措施,可使SUDEP风险降低60%以上。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癫痫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将持续提升。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加精准的发作预测算法、更加自然的穿戴体验以及更加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这些技术进步,将与指南推荐的其他措施共同构建更加立体的生命防护网。

---

新指南的发布为癫痫性猝死的预防提供了权威指导,而科技产品的创新则为指南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个预防为主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结合,癫痫性猝死这一"沉默杀手"终将被有效遏制。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