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方山县:“油大帅”让群众好日子有了新期盼

圪针湾村油大帅基地

得知方山县峪口镇圪针湾村食用油帮扶基地被确定为2023年度省级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和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任丽明兴奋不已。这意味着村集体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圪针湾村食用油产业帮扶基地将得到政府部门的更大支持,为即将投入生产运营迎来了好彩头,群众的好日子有了新期盼。

“油大帅”将成为行业龙头


(资料图)

“胡麻胡芥小麻子,圪针湾(其周边村兴隆湾村也有榨油的传统)家换油的”。这句多年来流传于圪针湾村周边的群众口头语,是圪针湾村多年来手工作坊生产销售食用油的真实写照。2021年11月,47岁的张建国被方山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作为下派干部回到圪针湾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并当选村委会主任,他经过与村两委班子、党员、村民代表协商,多次召开四议两公开会议,决定在党建引领下,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由村集体与村民任丽明在外经营的吕梁市老油坊生态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合作成立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高标准建设一个规模化的食用油生产销售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的平台。张建国三顾茅庐诚邀任丽明返乡创业,任丽明怀着回报家乡的深厚感情,最终决定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2022年,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共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建设从事油料作物种植、收储、加工、销售、文博等一体化经营的食用油股份制企业。公司于2022年6月开始筹建,现在正在装修厂房、安装设备,预计今年10月至11月完成调试生产。投产后,以紫苏籽、核桃、肾形黑豆、胡麻、胡芥、小麻子等八大系油料为基料,用特别设定的现代化先进生产设备组成六条生产线,形成年加工1000吨风味食用油及200吨酱、面、糊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基地,将成为周边地区食用油生产的行业龙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基地成为群众的“摇钱树”

方山县峪口镇镇长吕鹏飞说,县、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圪针湾村高标准打造食用油特色产业帮扶基地,县财政给予圪针湾村5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与吕梁市老油坊生态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村集体”成立股份制企业的运营模式,让食用油帮扶基地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

公司负责人任丽明是当地加工食用油的第六代传人,传承了近百年的食用油传统生产工艺,又融合国内外食用油生产的先进技术,独创“压榨不回榨法、自然沉淀法”生产技术,使油料在无任何添加剂的状态下呈现固有的色、香、味,实现规模化绿色产品生产,加上多年来积累的客户资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公司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尊重农民意愿,探索与农民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种植油料作物、进厂打工多种途径增收和增加村集体收益。公司注册商标“油大帅”,注册资金1500万元,现有油料作物种植基地300余亩、标准化车间2045㎡、办公楼778㎡,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农民收益有较好的保障。公司主营产品为佳肴双麻油、肾型黑豆油、健脑核桃油、低温压榨苏籽油、风味芝麻油、浓香花生油等六大系列30余个食用油品种,同时生产酱、面、糊等系列产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合作模式,打造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文旅一体化的产业帮扶基地,让基地成为群众的“摇钱树”。

农文旅融合迎来新平台

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利用公司现有车间、办公楼、种植基地等打造集食用油文化展厅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粮川“油博园”,搭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平台。建成后,既能举办公司食用油文化特色展览,也可以展销当地农民的农特产品。公司还积极准备将自己的食用油加工工艺申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做好当地食用油历史文化传承,逐步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发展油菜花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公司将采用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模式,线上营销拟建成“一方粮川油大帅”商城网站,准备开通天猫、淘宝、京东等官方自营店,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开展网络销售。线下销售除传统的模式外,公司还自行研发“柜罐广告一体机”进行网格化直销,前期主要在山西省内销售,后期辐射陕、蒙、京、津、冀等部分省外市场。2024年,山西油大帅食品有限公司计划与峪口镇、北武当镇、马坊镇等乡镇的三十余村的合作社及农户签订核桃、苏籽、黑豆等订单回收合同,订单面积4000余亩,形成年产1000吨风味食用油、200吨酱、面、糊等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项目,力争两年内营销额突破亿元大关。

圪针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国介绍,公司让利农民,今年引导农民流转土地300亩种植苏籽和核桃等油料作物,苏籽亩产300斤,按照市场价每斤6元计算,每亩可以收入1800元。公司与农民签订了350亩核桃的收购合同,每斤的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1-2毛钱,又联系县林业技术员嫁接改良了核桃树,让农民增收充满信心。公司优先使用本村和周边村的脱贫户参与基地建设,仅去年支付工人工资4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将来投产后,群众的好日子就更有奔头了。(实习记者 王卫斌)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