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今日热讯:【新春走基层】百余农户靠种草莓做起了大产业


(资料图片)

种植户正在采摘草莓。本报记者姚凡摄

1月30日,记者来到太原市晋源区五府营村的草莓采摘种植基地,道路两侧的温室大棚一幢连着一幢。  上午9点,王二小香飘飘草莓采摘园已有工人在劳作。走进草莓大棚,工作人员掀起厚重的门帘,草莓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墙上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3℃。  “现在温度升起来了,进点风哇。”负责人李新东拿起遥控器一按,大棚顶端的塑料布吱吱作响,不一会儿就卷了起来,清凉的微风瞬时吹了进来。  这是李新东今年刚改造的新式大棚,较以往低矮、阴暗逼仄的老式大棚不同,大棚加高到6米,加宽到14米。用手腕粗的钢管做支架,用塑料布做墙,不仅建造时间比砖结构的大棚要短,种植面积和进光量也翻了一倍,升温快、更智能。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占地2亩,预计可产4000余公斤草莓,生产旺季将持续到6月份,毛估收入预计15万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五府营村就开始发展千亩设施蔬菜大棚和食用菌基地,在全省首家引进美国“甜查理”草莓栽培技术。几位浙江人租下五府营村大棚种草莓,一年的收益能有十几万元。  看到商机后,村里有三四户人家也学着种起了草莓。他们起垄、栽苗、铺地膜,遇到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温度管理等问题,就一起总结心得、抱团取暖,并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每一个人。如今,五府营村家家户户成了草莓种植户,村里也不时开展草莓种植技术培训课程。  记者在五府营村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草莓基地95%的种植户都是年轻人,有在外打工又回家务农的,还有毕业了就从事草莓种植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为乡村振兴助力。  今年35岁的王英,两年前辞职回家种草莓。他告诉记者,以前在一家公司做了6年的采购,每月工资五六千元,加上年终奖,一年的总收入最多能拿到10万元。当他听说回家种草莓收入差不多,且离家近,又方便照顾父母时,自然就改行了。  说干就干,李新东建起了明明草莓采摘园,开始了和草莓“较劲”的日子。第一年收入一般,第二年有了起色,现在他承包了四五亩地有3个草莓大棚,每年也有20多万元的收入。  自草莓上市以来,他和家人每天都要出门去给客户送草莓。“特别是春节期间,线上线下购买草莓的人更多,我每天也更忙了,能让全太原的人吃到我家香甜的草莓,心里特别高兴。”王英笑着说道。  如今,五府营村有百余户草莓种植户,种植面积有200余亩,是太原市规模最大的草莓基地。小草莓成就了大产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成为年轻人回乡务农、安家置业的“助推器”,也加快了五府营村乡村振兴的步伐。

本报记者姚凡

标签: 草莓采摘 种植面积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