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当前滚动:【财经分析】“双11”消费“热”引发关注 业内称需关注“价格套路”问题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丁雅雯、胡洁菲)作为历年来颇受瞩目的消费季,“双11”一直引发广泛的公众参与。记者了解到,今年“双11”,多家电商平台的多个品类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部分商家“虚假打折”的促销套路也引发消费者诸多不满。业内人士指出,电商平台应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畅通投诉维权渠道。

“双11”点燃消费购物“热”


【资料图】

“双11”促销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记者从多家电商平台处获悉,不少消费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京东数据显示,“双11”期间,特色农产品、白酒、数码产品、美妆服饰、户外运动等品类同比增长较快。京东负责人告诉记者,“双11巅峰28小时”开场10分钟,白酒类销售额较去年增长超5倍,服饰配件、婴儿喂养用品销售额比去年增长超4倍,超500个农特馆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银泰百货数据显示,“双11”狂欢季期间,银泰百货线上同比增长22%,近200个品牌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国货品牌领衔增长,数据显示,国产运动品牌整体增速达到了42%。毛戈平、蕉下、对白等新国货品牌的增长更是超过了50%,充分彰显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今年‘双11’消费热情高涨。”银泰百货负责人说,预购首日,线下武林银泰店客流同比翻番。海蓝之谜、兰蔻、雅诗兰黛、娇韵诗、CPB、阿玛尼等数十个美妆品牌卖爆,多次补货。

消费者参与“双11”的方式也越发多元。“今年通过外卖、‘到家’方式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不断增加。”美团负责人说,10月30日至11月1号,美团数码3C品类外卖订单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3倍,其中手机品类销量增长13倍、电脑品类销量增长73倍。

“双11”消费“热”传导至生产环节。京东数据显示,“双11”期间,广东电器产业带、家具家装产业带成交额分别增长了32%和64%,西南鲜果产业带、东北大米产业带成交额分别增长了81%和80%,江苏家纺产业带成交额增长了62%。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随着国民消费需求升级,扩大内需将逐渐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消费的提振和升级,将反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价格套路”多 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双11”消费火热的同时,部分商家“先提价后打折”的促销方式也引发消费者不满。专家建议,一方面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应提供便捷的投诉渠道。

某网友反映,某运动品牌旗舰店出售的运动鞋,“双11”前每双售价是249元,而“双11”期间折后价格为298元。客服称这属于价格的正常波动,并表示可以向店铺申请以249元/双的价格向该网友销售。另有网友反映,某日用品牌旗舰店“双11”前,三件装方巾的售价是39元,而“双11”期间,同款方巾6件装的售价变为184元,5折后价格92元,依然比“双11”前售价高出不少。此外,“波司登羽绒服先提价后打折”“欧莱雅预售比现货贵66%”等话题引发网络热议。

“‘双11’看似搞活动,实际变相涨价”“打着‘双11’旗号变相涨价送一堆化妆品小样有什么用”“默许商家利用‘双11’变相涨价就是平台的不作为”......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表达着对商家“价格套路”的不满。

“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提高利润的效果,还会对行业带来伤害。消费者在碰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起诉商家或向平台投诉等方式维权。”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说,当前消费者在权益保护方面意识较弱,而电商平台投诉渠道不够便捷,也导致消费者维权难度加大。

在规范商家促销行为方面,市场监管总局于去年11月发布《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提到,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市场监管总局于今年4月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中提到,明确经营者没有合理理由,不得在折价、减价前临时显著提高标示价格并作为折价、减价计算基准。

“电商平台作为交易平台,并无执法权力,所以平台一般选择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并通过平台规则对商家进行约束。”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说,电商平台应开通专门的投诉渠道,并保留证据,比如宣传页面截图等,为未来消费者维权提供有效的证据佐证,并配合执法机关实施监管。

“很多产品的‘双11’定价就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对于消费者来说,信息本身就是不对称的,消费者没有某款产品的历史信息,即便有历史信息,商家也可以通过更换链接和复杂的搭售、优惠设置来掩盖价格真相。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信息共享,以顾客选择来赏善罚恶。”盘和林说。

标签: 数据显示 银泰百货 同比增长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