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 正文

返本开新用历史滋养新的文化|全球新资讯


(资料图)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了介休。  介休文化遗存众多,最重要文化名片有三张——寒食清明之乡、三贤故里和琉璃之乡,另有张壁古堡、张兰古镇等地也名声在外,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座山彰显民族精神介休,因2600多年前介子推隐居于此而得名。“割股啖君”“功不言禄”的主人公便是介子推。  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寒食清明,为缅怀忠义正直的晋国大夫介子推。  崇尚正义、奉行正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信仰的根本,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因此,为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寒食清明文化被代代相传。  站在灵石东站的高铁站台上,便能遥遥望到绵山上的亭台楼阁,一条细如丝线的灰色线条从山脚向上蜿蜒在陡峭的长满灌木的山崖间。绵山原名为绵上,意思是只有绵羊才能上去的地方。在没有修通上绵山的旅游路之前,人们就是攀爬着这条小路去祭拜介子推的。从山下徒步到祭拜的地方需要7个小时,人们不畏险途,只因对一个伟大灵魂的敬仰。  绵山的资深导游续晓婷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贺知章当年也曾手握铁链攀爬过绵山陡峭的山崖,并留下百字诗盛赞绵山的奇险和抱腹岩的神奇。  抱腹岩是绵山最具特色的地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这独特的抱腹岩下便是云峰寺所在,更有供奉着唐宋12尊包骨真身像的正果寺。  绵山上有寺庙、有道观,竟然还有一座小小的妈祖庙。导游续晓婷介绍,这座妈祖庙与介休明清时的晋商范家有关,曾经出海做生意的范家将福建沿海的妈祖信仰也带到了绵山上。  人们对于伟大精神的推崇无惧山高水长,自介子推之后,绵山的文化便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内容。  2000年绵山被作为景区正式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2008年,首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在绵山举办,来自全国民俗界、历史界、文化界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关于“寒食清明”节的文化论坛。同年,中国民协命名绵山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2013年9月,介休绵山风景区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绵山的文化魅力被不断传播到更远的地方。5月9日,绵山迎来了一批韩国留学生,这些来自“天津韩国国际学校”的高二学生,共60余人,分别来自韩国各个城市,他们此行来山西研学,绵山是非常重要的一站。有韩国学生表示,韩国也过寒食清明节,也知道空王佛,且在发音上与汉语读音十分接近,文化在此刻消弭了时空。  疫情期间,绵山短暂地安静了一段时间。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宋林伟介绍,在游客无法造访的这段时间,政府部门投入了7000余万元,用以改善绵山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为的就是能在疫情过后,给游客创造更好的条件。  2022年8月,介休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庆祝山西省与全罗南道结好五周年暨文旅推介交流视频会”中着重介绍了绵山。韩国游客长期以来被绵山景区“寒食清明文化之乡”“国家5A级风景区”“悬崖酒店——云峰墅苑”等众多IP所吸引,云峰酒店在韩国一度被炒作成为“天上街市”“空中楼阁”,疫情前,是韩国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推介会过去10个月后,随着疫情的结束,韩国游客再次开启了期待已久的绵山之旅。  绵山是介休一张永不会陈旧的文化名片,因为介子推的精神已经化为一种信仰,植入了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而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这种精神鼓舞和影响更多人,年年举办的“寒食清明文化节”正在发挥这样的作用。古代军事与现代体育精神相契合绵山北麓有龙凤镇,镇中有张壁村,为一处随塬势而建造的古堡,南高北低,三面临沟,背靠绵山,地势险要,有1600多年历史。堡内现存有可罕庙、空王佛行祠、三大士殿、二郎庙、真武庙、关帝庙等十数处庙堂古建筑和数十座具有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观其地势便不难知道,这里最初并非普通民宅,而是一处军事堡垒。  2009年3月起,张壁古堡启动了开发之路,“突出古军堡、复兴古村落、营造原生态”,张壁古堡的开发走得不急不缓,谋定而后动。  2018年以来,全国传统射箭比赛连续4年在张壁古堡举行,吸引了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1000名射箭爱好者、著名射手参赛;张壁古堡还引入少林禅弓,开展了禅弓文化讲堂、禅弓礼射研学、游客竞射体验等活动,将一项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目。2020年8月,被山西省体育局评定为“山西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2021中国形意拳高峰论坛暨名家展演”在张壁古堡举行;2021年9月,张壁棋院揭牌暨中华围棋文化大展在张壁古堡举办,中国棋界两位代表人物聂卫平、王汝南莅临。  作为一座曾经的军事古堡,张壁古堡的开发并没有像其它古村落一样在建筑和民俗上大做文章,而是瞄准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文化共通性,在“体育+”上发力,通过“地道中国年”“禅弓文化”“围棋赛事”等品牌活动,不断被外界熟知,有目标地深耕专业领域,为一座古村落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这里的琉璃是生活也是艺术介休虽然只是一个县级市,但是国保单位却有11处之多,其中以庙宇寺观居多,这些庙宇寺观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熠熠生辉的琉璃制品。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采访团在与当地文化学者座谈时,谈及介休琉璃,学者们这样说:“介休的琉璃遍布城乡”。“琉璃之乡”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介休市后土庙有“琉璃艺术瑰宝”之称,庙内建筑多为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历代修葺,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庙宇的屋顶全部采用琉璃构件,影壁也以琉璃装饰,一度失传的孔雀蓝琉璃和黛紫色琉璃都能在这里看到。在采访团走过的绵山、张壁古堡中,琉璃更是把殿堂楼台装饰得金碧辉煌,为古建筑增加了庄严华丽之感。  从古流传至今的一些工艺,几乎用在实用器上,比如建筑中使用的琉璃构件就是如此。随着时代发展,琉璃构件的需求量已经不能与过往同日而语,但是琉璃烧制技术依然可以与时代共进。如今,介休将琉璃技艺运用到文创产品中,既能体现传统工艺,又能与时代接轨,符合当下的需求。  除了绵山、琉璃、古堡这些知名的文化IP,介休还有很多文化资源可供打造,就像号称“中国古玩第一村”的张兰古镇在文玩圈中十分有名,堪比北京潘家园。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的张兰镇,有“小北京”之称。  民间的一些老物件上承载着曾经手艺人的智慧,是宝贵的民间艺术品。这些老物件不应该仅仅是作为民间收藏品存在,还能够发挥民间艺术传承的功能,可以说是民间艺术的基因库。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从这些五花八门的老物件中不仅能体会到过去的智慧,还找到新的灵感,产生符合当下审美的创意。  返本而开新。2600多年里,介休这片土地上积淀的思想和智慧濡化为精神的滋养,文化亦在传承中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特征。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标签:

精彩推送